產業新訊

新聞日期:2024/04/16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百大創新獎 工研院八度出線

亞太區獲獎紀錄最多研發單位 加上鴻海、台積等共11家入榜 名列全球第三 凸顯台灣雄厚實力
【台北報導】
科睿唯安(Clarivate)昨(15)日頒發「2024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予台灣11家機構,其中工研院八度獲此殊榮,是台灣獲獎次數最高的機構。也是亞太地區獲獎紀錄最多的研發機構。

此次得獎者除工研院外,還包括鴻海、聯發科、友達光電、台達電、瑞昱半導體、台積電、緯創資通、南亞科技與華邦電子,以及首度入榜的中強光電。此次台灣獲獎家數再度名列全球第三,在上榜率僅萬分之一情形下,能從全球110萬家機構中脫穎而出,足證台灣企業的實力雄厚。

工研院在經濟部支持下,持續提升跨技術領域的研發優勢,成為亞太地區獲獎紀錄最多的研發機構,工研院為我國產業創新注入活水,發揮影響力。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致詞時向與會者發下豪語:「明年再見」。

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台灣獲獎家數再度名列全球第三,凸顯出台灣創新研發的堅強實力。11家獲獎機構專注投入研發,專利組合涵蓋人工智慧(AI)、數位化及減碳趨勢,這也是政府積極投入科專預算,布局專利的範疇。經濟部將持續推動台灣產業數位化及淨零轉型,擴大綠色科技與AI的應用研發,強化人才培養計畫及創新環境,提升台灣產業全球競爭力。

她指出,今年全球100家獲獎機構絕大多數為企業,在每年非常激烈競爭情況下,全球只有三家研發機構榮登榜單,工研院八度獲獎,是亞太地區獲得最多獎項的研究機構,顯示工研院科研創新能力備受國際肯定,扮演支持台灣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角色。

科睿唯安副總裁暨全球智權策略長 Vasheharan Kanesarajah 表示,工研院憑藉獨特的想法和全球影響力,體現卓越的創新精神。在現今快速發展的商業環境中,保有競爭優勢已成為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工研院不僅回應變化,更積極重新定義並推動其所屬領域、產業乃至更廣泛範疇的革新。

劉文雄強調,智慧財產權攸關各國科技優勢與產業競爭力。

近年來智財經營思維轉變,專利不再只是被動防禦的工具,更成為企業競逐國際市場的核心資產。工研院以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及智慧化致能技術等領域,積極展開前瞻布局。

【2024-04-16/經濟日報/A11版/產業】

新聞日期:2024/04/16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凌陽集團營運 重返成長

台北報導
IC設計公司凌陽(2401)歷經庫存調整,首季營收繳年增1成;集團公司凌通(4952)、凌陽創新(5236)扭轉去年頹勢,營運逐步回歸成長。凌陽目前以車用系統單晶片為主要發展方向,並且整合人工智慧(AI)至晶片之中、以12奈米先進製程打造,切入消費型邊緣產品之中。
 凌陽首季合併營收為13.4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2.84%、季減2.25%,受惠終端庫存回到健康水位,回補需求延續;子公司凌通、凌陽創新也逐步走出谷底,前者第一季合併營收達5.44億元、季增9.2%、年增19.2%,後者合併營收為3.64億元,年增12.31%;下半年伴隨消費性電子緩復甦,將有望迎拉貨潮。
凌陽以智慧座艙為主要核心,打造座艙娛樂矽統、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打入陸系車用系統廠,著眼中小型車種。
 此外,AI為凌陽集團積極發展之方向,透過強化AI演算技術,提升晶片附加價值;凌陽Soundbar產品,即提供AI 3D演算法辨識空間距離,凌陽創新則以低功耗AI智能鏡頭輔助系統,搶進AI PC市場。
除了IC設計服務外,累積超過三十年的矽智財也是凌陽強項,如資訊傳輸IP、影音IP,公司於台系、陸系之晶圓代工廠皆有配合,目前已經可以達到12奈米之先進製程。
凌陽集團同時關注社會公益事業,為花蓮地震捐款一千萬元,董事長黃洲杰對於災區的困境深表關切,希望能夠幫助災民們盡早度過困難、重建家園。他強調,凌陽集團與災民們同心協力,共赴艱難時刻。

新聞日期:2024/04/15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營收季季高

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18日舉行法說會,將公布第一季財報及第二季展望。法人指出,台積電首季營收繳出財測上緣佳績,創下歷史同期新猷,預估單季EPS上看8元以上水準,第二季營收將在高效能雲端運算需求帶動下,有機會再創史上同期新高紀錄。
 台積電法說前遭逢403地震、首季營收創高、獲美政府補助、新董事會候選名單揭曉等,預期本次法說會市場將聚焦今年資本支出及營收指引、海外擴產進度和先進封裝產能規劃等重大議題,及新董事會未來之營運方向。
 台積電ADR市值躍升全美第七大,12日股價重挫3.18%、以142.52美元作收,較台股溢價5.61%。由於先進製程需求增加,法人推估,今年台積電於整體資本支出將達到300億美元,而是否將原先預估之280至320億美元支出區間上調,有待法說正式揭曉。
 法人直指,美國廠加大投資力度,是資本支出調高關鍵,但同時也憂慮長期財務結構表現。儘管台積在先進製程和先進封裝領域維持優勢,然N3在量產初期對毛利率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加上供應鏈證實,美國一廠已開始接電投入第一片晶圓試產;台積電是否能用過往折舊策略,維持其長期財務目標承諾,將為外界所關注。
董事會改選 法人關注
 另外,台積電董事會改選左右未來走向,美國商務部副主席烏蘇拉‧伯恩斯(Ursula M. Burns)將成獨董,有利強化與美國政商界溝通,然是否加大力度投資,將面臨考驗;其中,美國供應鏈本土化,是選擇當地設置先進封裝廠,又或委託當地IDM(整合元件製造廠),亦為法人本次法說關注焦點。
 台積電首季合併營收5,926.44億元,再寫同期新高,季減5.3%、年增16.5%,市場占有率持續擴大。外界估計,首季毛利率將堅守53%水準,單季每股稅後純益預估值約8.0~8.5元,有望同創史上同期新猷。同時,台積電震後重申年度營收年增21~25%預期,也讓外界聯想在AI需求帶動下,達標並非難事、是否有機會將更上一層樓。

新聞日期:2024/04/12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台亞分割子公司 推動IPO

8吋氮化鎵事業群由冠亞接收 總座衣冠君:分工更明確 將貢獻集團營收
【台北報導】
台亞(2340)昨(11)日召開重大訊息記者會宣布,董事會決議將8吋氮化鎵(GaN)事業群相關營業,包含資產與營收,分割給由台亞半導體持股100%的既存子公司冠亞半導體,並由冠亞半導體發行新股給台亞作為對價,以落實專業分工,提高集團整體營運績效與市場競爭力。

台亞總經理衣冠君表示,氮化鎵事業群正以進度超前的速度,與許多客戶進行相關產品信賴性驗證,從客戶反饋得知,有數個晶片驗證結果與一線大廠旗鼓相當,期盼能加速幾個產品的相關驗證程序,今年開始貢獻集團營收。此次將氮化鎵事業群分割,主要考量讓台亞集團產業分工明確,有利集團資源整合統籌。

台亞指出,此次分割基準日暫定為今年8月30日,並將於今年5月28日提送股東常會討論決議。相關策略為逐步打造「亞家軍」等集團子公司分批推動上市IPO計畫一部分。

台亞表示,此次預計分割的營業價值為10億元,由冠亞半導體以每股票面金額10元普通股一股,換取每股10元的分割標的價值比例,預計發行普通股1億股給台亞作為受讓分割標的物的對價,惟實際發行股數及金額,仍按上述比率以分割基準日分割標的物的帳面價值為依據計算,並依分割計畫規定調整。

台亞指出,此次分割給既存子公司冠亞半導體後,台亞本身相關營運及業務皆正常運作,對原有股東權利義務均無影響。

台亞策略長李國光表示,集團在上、下游供應鏈進行投資或規劃相關子公司,均依照副董事長暨日亞化學常務取締役戴圳家之規劃,按部就班進行,逐步打造「亞家軍」等集團子公司。

台亞預計從化合物第三代半導體、視覺顯示、IC設計、AOI & AI人工智能檢測設備等子公司,分批推動上市IPO計畫。

台亞昨天並公告,董事會決議通過子公司積亞半導體參與「台灣力森諾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竹科學園區科技廠房標售案,因應營運需求,並於廠房交易事實發生日起算二日內,再行公告相關資訊。

【2024-04-12/經濟日報/C4版/上市櫃公司】

新聞日期:2024/04/12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新應用帶動 驅動IC族群續衝

LCD/OLED、折疊機、車用面板等成長動能明顯,聯詠、瑞鼎、天鈺、敦泰後市可期
台北報導
 3月合併營收公布,驅動IC族群首季表現平穩,聯詠、敦泰、瑞鼎紛繳出年增之表現,首季淡季成績堅挺,顯見終端回補庫存力道延續。法人指出,展望第二季,IC設計業者受惠成本端下降,包括LCD/OLED、折疊機、車用面板等新應用帶動之下,驅動IC族群表現仍值得期待。
 驅動IC領頭羊聯詠3月合併營收85.75億元、月增20.2%、年減6.6%,第一季合併營收244.28億元,季減10.03%、年增1.6%,落於公司財測中值,符合公司預期。聯詠指出,首季TDDI有下滑趨勢、OLED驅動IC則有持平表現;不過因電視、顯示器等進入需求淡季,大尺寸領域,為週期性下滑。
 瑞鼎異軍突起,3月合併營收21.45億元,年增63.84%,第一季合併營收60.36億元,季增22.81%、年增64.79%。受惠AMOLED新產品、新客戶及新機種的導入,需求增加,無畏其他產品線需求下滑,營收逆勢成長。
瑞鼎估計,AMOLED手機滲透率會再提高,預期2024年整體手機市場將有中個位數成長。瑞鼎分析,折疊型不只需要一顆AMOLED,也有新機種跟客戶在導入折疊手機的OLED DDI,因此成長動能較明顯。
天鈺、敦泰首季營收持穩。天鈺3月合併營收15.52億元,月增64.3%,年增4.7%,第一季合併營收37.22億元,季減1.19%,年減5.4%,主要受到中大尺寸應用驅動IC比重較高影響,然天鈺於電子紙與小尺寸應用出貨情況佳,第二季將緩步增溫。
敦泰3月合併營收11.57億元,月增11.4%、年減18.2%;第一季合併營收35.6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0.4%。敦泰認為,OLED觸控IC今年滲透率逐步拉高,然而,相對競爭對手較晚切入該市場,不利市場競爭,下半年開始將小量出貨。
敦泰深耕車用領域,看好車用TDDI全年出貨量持續增長,敦泰表示,大尺寸相對過往外掛式螢幕具成本優勢。並成功開發出新一代TDDI、性能大幅提升,在國際一線大廠陸續導入,將成為敦泰未來重要成長動能。

新聞日期:2024/04/11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聯發科3月業績旺 1年半新高

旗艦手機掀拉貨潮
台北報導
 聯發科10日公布3月合併營收,受惠旗艦級手機拉貨動能延續,寫18個月以來新高佳績,第一季更優於去年第四季,順利突破財測。展望第二季,法人預估陸系品牌業者有望提前備貨,聯發科持續推出更多賦能AI系列產品,將迎來更多商機,並逐步往韓系平板品牌滲透。
 聯發科3月合併營收為504.79億元,月增31.3%、年增17.5%,累計首季合併營收達1,334.58億元,年增39.5%、季增3%。對比首季財測區間為1.218至1,296億元,順利突破財測區間上緣;公司指出,因部分手機客戶備貨力道延續至第一季。另外,智慧平台第一季受惠庫存修正告終,皆降低季節性因素影響。
 展望第二季,法人認為,陸系品牌手機有望提前備貨,聯發科持續推出賦能AI系列產品,其中,天璣9400將以台積電3奈米打造、效能更甚以往,人工智慧新賽局,將為聯發科帶來更多的商機。
 目前聯發科及通路商庫存皆回歸正常水準,不過以過往經驗為鑑,相關業者於備貨及庫存策略將更加謹慎,法人研判,將不至出現過往重複下單之情形。
 法人透露,聯發科天璣9300、8300聯手谷歌打造Gemini Nano LLM手機,廣受陸系品牌業者好評,另外也首次打進韓系品牌廠之高階平板系列。近期,聯發科更發表首款繁體中文之大型語言模型,顯見該公司持續發展更多生成式AI應用,試圖打造軟硬整合之生態系。
 在邊緣運算,聯發科持續切入車用、其他運算裝置及機器人等領域,並提供更具隱私、低延遲及低成本的AI SoC解決方案。雲端方面,聯發科則提供112G、224G SerDes IP,及PMIC等產品;公司預計相關產品將於明年底陸續進入量產,為中長期成長主要動能。

新聞日期:2024/04/11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出口連五紅 3月大增18.9%

衝上418億美元 創近20個月新高 預期本月仍有好表現 再拚雙位數成長
【台北報導】
受惠AI商機,財政部昨(10)日公布3月出口418.2億美元、創近20個月新高,年增18.9%、連五紅,為兩年來最大增幅,財政部形容出口「含苞待放」,從主要貨類觀察,回溫的強度跟廣度都提高。

展望4月,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分析,預估4月出口規模388億至399億美元,年增8%至11%,篤定將連六紅,甚至有機會看到雙位數成長。

綜整第1季出口表現,蔡美娜表示,由於AI商機、基期偏低,首季出口值為1,103.3億美元,為歷年同季次高,年增12.9%,是近七個季度最強勁增幅。

在主要貨類跟市場中,資通與視聽產品,對美國、東協出口值,這三項創下有史以來單季新高水準。

蔡美娜解釋,目前有四大因素,包括經濟景氣在好轉之中、終端消費需求逐步回溫、AI應用商機加速開展,再加上部分產業庫存回補效應,讓出口景氣回暖訊號增強、表現明顯優於預期,且反映在三面向。

首先,3月出口規模,睽違19個月,再次看到超過400億美元水準,寫下歷年同月新高,更是單月第五高;其次觀察變動幅度,3月出口年增18.9%,是兩年來最大增幅。

最後從主要貨類來看,資通與視聽產品獨霸一方,但也看到傳產貨類出現轉機,11大貨類中正成長貨類已增加至六大類,是2022年8月以來首度過半。

蔡美娜表示,從這三面向可以比較肯定地說,出口回溫的強度跟廣度都有在提高,即便還沒到「繁花盛開」,但至少已「含苞待放」,花已準備慢慢展開。

另外,3月進口規模331.4億美元,年增率7.1%、再度由黑翻紅。蔡美娜解釋,半導體購置仍持續下滑,但隨外銷接單能見度好轉,也帶動積體電路及部分原物料備貨需求。

另一方面,國內航空業者因應跨境旅遊升溫,也增購飛機,在互相抵銷後,進口呈上升走勢。

第1季出口表現也優於主計總處預測,超出預測值4.5個百分點;如果與其他亞洲經濟體最新統計相比,優於日本的衰退1.8%、中國大陸成長7.1%、新加坡8.2%、以及南韓8.3%,表現僅略遜於香港,顯示我國第1季出口表現為亞洲前段班。

【2024-04-11/經濟日報/A4版/焦點】

新聞日期:2024/04/11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營收爆發 揮出雙響炮

3月衝1,952億,譜年、月雙增佳績;首季也優於財測,年增16.5%
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3月合併營收強勁,寫年月雙增之佳績;第一季合併營收亦優於財測指引平均值,雖為消費性電子淡季,台積電持續受惠AI帶來之商機,營運表現堅挺。隨著晶片法案補貼金額底定,台積電未來將負責大多數美國領先晶片製造,多元化減輕市場對其之地緣政治擔憂。
 台積電3月合併營收1,952.11億元,較上月增加7.5%,較去年同期增加34.3%;第一季合併營收約為5,926.4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6.5%。
 相較台積電第一季財測指引,合併營收介於180至188億美元,以新台幣兌美元匯率31.1元為基準換算,平均值季減約6.3%,實際季減5.2%、也優於預期表現。
 伴隨AI、HPC產品持續放量,減輕消費性產品步入淡季之影響;台積電受惠AI帶來的龐大商機,未來於美國擴廠,也將負責大多數美國先進晶片製造,新的階段計畫再次證實美國客戶對人工智慧的強勁需求;值得留意的是,台積電獲得66億美元補貼與本土廠商英特爾的85億美元補貼相當。
 法人指出,3奈米不單僅是另一個長期製程節點。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曾透露,N3P在目前階段的PPA(Performance,Power,Area;效能、功耗及面積)表現優於Intel的20A;比較不同代工業者3奈米的產量,台積電遠高於競爭對手,目前採用3奈米的產品,包括智慧型手機和PC,今年有望逐漸擴展至資料中心的ASIC。
 在擁有更多的客戶之下,為未來業務成長增添動能;法人預估,相較於5奈米市占率約7成,未來台積電在智慧型手機SoC和HPC市場上的3奈米市佔率將接近獨佔,顯示其在全球HPC市場獲得重要進展。
 儘管4月3日台灣地區發生25年來最大地震,台積電仍然重申地震之後全年營收年增20~25%的指引,長期結構性增長仍然完好;除了雲端AI之外,預計2、3奈米之邊緣AI,將在未來幾年內支撐台積電的成長,市場引領期盼18日台積電法說會帶來的最新說法。

新聞日期:2024/04/08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 蓋亞利桑那第三廠

三座投產後,美將拿下全球先進製程20%市占
綜合報導
 台積電獲得美國政府補助66億美元後,決定在亞利桑那州興建第三座廠房。第三座晶圓廠預計將在21世紀20年代底採用2奈米或更先進的製程技術進行晶片生產。
 台積電指出,TSMC Arizona的第一座晶圓廠依進度將於2025年上半年開始生產4奈米製程技術;繼先前宣布的3奈米技術,第二座晶圓廠亦將生產世界上最先進、採用下一世代奈米片(Nanosheet)電晶體結構的2奈米製程技術,預計於2028年開始生產;第三座晶圓廠預計將在21世紀20年代底採用2奈米或更先進的製程技術進行晶片生產。與台積公司所有的先進晶圓廠相同,這三座晶圓廠的潔淨室面積都約是業界一般邏輯晶圓廠的2倍大。
 台積電表示,未來亞利桑那州三座晶圓廠完工後,將為當地直接創造6,000個高科技、高薪工作機會。另據大鳳凰城經濟發展促進會(Greater Phoenix Economic Council)分析,這三座晶圓廠總計將創造超過2萬個一次性營造工作機會,並在相關供應商及消費端創造數萬個間接工作機會。
 目前為止,台積電一直將旗下最先進晶圓製造技術留在台灣,包括為輝達代工製造的4奈米晶片以及為蘋果iPhone代工製造的3奈米晶片。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將是台積電在美國建立的首座先進半導體製造廠房,預計未來三座廠房投產後將使美國在全球先進半導體市場拿下20%市占率。
 然而,台積電在美投資設廠的計畫在執行上困難重重。美國晶片法案上路以來政府撥款速度緩慢,再加上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面臨技術人才短缺及各項許可申請程序複雜等問題,導致建廠進度一再延宕。台積電最初預定亞利桑那州一廠2024年投產,後來又表示投產時程延後至2025年。
 一名美國官員向日經亞洲表示,台積電為了解決亞利桑那州高科技人才短缺問題,打算從台灣派大批技術人員赴美協助安裝半導體設備。該名官員表示:「我認為台積電從台灣派員將專業技術帶進美國,對美國半導體廠房建造及廠房設備來說都至關重要。」

新聞日期:2024/04/08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社論》準總統產業之旅要更接地氣

【社論】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下月20日就任,本報社論曾建議首任內閣組成應多考慮具財經背景人士,並儘早提出具體政策,讓產業界能更瞭解新政府的施政方向。賴清德已經啟動產業之旅,並以台積電與半導體產業作為出發首站,顯示他知悉拚經濟成績單對他開展首任任期的重要性,產業界也欣見準總統的這一步。

八年前蔡英文總統在首任就職演說中提到要推動五大創新計畫,分別是智慧機械、綠能科技、生技醫藥、亞洲矽谷及國防產業。這項計畫是蔡總統執政拚經濟的起手式,在公布之初就在產業界引發擔憂,認為五大創新計畫雖有願景,但跟台灣現有產業的關連性較低,特別是在當年已是台灣經濟主力的半導體產業,在五大創新計畫中卻較少著墨。

五大創新計畫引發的波瀾,在時任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的公開談話後達到了高點。張忠謀當時利用出席工商協進會早餐會的機會,直言蔡政府若只看重新產業,把現在的都忘了,即便新的產業都成功了,也補償不了老產業的衰退。張忠謀的談話是希望蔡政府的產業政策,別忘了半導體業。之後蔡政府調整施政方向,重新關注半導體等相關產業發展之需要,台積電近年持續擴張並達到世界級企業,若沒當年張忠謀的呼籲與政府的政策調整,恐怕就沒有今日台積電的護國神山地位。

賴清德記取當年經驗,他的產業之旅第一站就選擇了台積電與半導體,顯然他已體會到台積電與半導體是台灣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組成。此外,賴清德的產業之旅才開始走,後面還有相當長的旅程,對他上任後怎麼推動產業政策影響重大,我們建議準總統可以對準台灣經濟發展的需要,既能聽到產業界的聲音,也能更接地氣。

賴清德的產業之旅已與半導體、無人機、工具機、旅遊業等產業交流,但對於產值大、就業人數眾多的傳統製造業或內需服務業的交流目前仍偏少,而這些產業當前可能正需要政府協助轉型,或在加入區域經貿整合一事上讓台灣有更多進展。舉例來說,塑化產業近年面臨來自內外不利因素的考驗,對內有產業轉型永續或高值化的挑戰,外在有我國未能加入區域經貿整合的難關,塑化業產業鏈極廣,從業人員也多,手上並不缺資金,缺少的是一個明確的轉型發展計畫。

從總經數據上來看也反映產業界的憂慮。主計總處上修台灣今年成長率預期至3.43%,但另一方面卻將民間投資成長率預估從3.17%下降至1.45%。官員或可解釋這樣的修正是因為產業界擔心今年地緣政治,特別是美國與中國大陸情勢的變化,暫時擱置部分投資計畫,但我們這幾年不斷提醒,國內多個老牌傳統產業的投資逐年遞減,代表這些獲利資優生手上雖有大筆資金,卻找不到好的投資標的,如果情勢不變,這些產業在國內的布局恐怕將逐漸凋零。

從近年國內外經濟發展的大勢來看,我國的半導體、ICT等產業仍將繼續擴張並維持榮景,賴清德與新政府繼續支持這些優勢產業是正確的作法。但同時間,我國經濟發展也不宜完全押寶在單一產業,而是要多點進行,讓既有的優秀產業能夠找到繼續成長的道路。

張忠謀過去在評論蔡政府的產業政策時曾說,創新與分配相互矛盾,若沒有成長,就業與分配就無從解決。賴清德的產業之旅必須找到創新與成長的平衡點,也要找到台灣產業多元發展的平衡點。準總統的產業之旅目標正確,但要讓新政府推動產業政策更接地氣,賴清德的產業之旅的安排,觸角與雷達得更廣一些才行。

【2024-04-08/經濟日報/A2版/話題】

第 1 頁,共 233 頁
×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