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訊

新聞日期:2024/04/18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義大 南台灣半導體育才搖籃

位處高雄S廊帶蛋黃區 建構一條龍培育制度 跨域學習養成可攜式職場競爭力
【高雄訊】
中央政府積極打造高雄半導體S廊帶,吸引許多知名科技大廠進駐,帶動周邊就業機會。位處高雄半導體S廊帶蛋黃區的義守大學,已與日月光、聯華電子等知名半導體大廠攜手產學合作,建構一條龍式的培育人才制度,每年就業博覽會邀請知名大廠到校攬才,以工學院創校起家的義守大學,在這一波高科技產業發展趨勢下,成為企業攬才的首要目標。

義守大學設有九大學院,包含醫學、科技、工程、商管、人文、社會等領域,擁有綜合大學的學術優勢,跨域學習也成為義大學生的日常。義守大學職涯發展中心組長吳明孝表示,學校辦學目標除培育學生專業能力、語言能力、閱讀能力及問題辨識能力外,更強調培育跨域學習能力,鼓勵學生打破學系疆界,讓職涯道路有更多元、寬廣的視野和思維去實踐目標,並具備未來可攜式職場競爭力。

吳明孝說明,學生入學從大一到大四,義大提供完整的職涯發展計畫,大一協助學生進行職涯入門與探索,大二及大三則鼓勵跨域學習,各學系也會安排企業參訪和業師講座,促進學術專業與業界經驗的結合,減少學用落差,同時不定期舉辦各種產業的實習和徵才說明會,協助學生提早為職涯作好準備。

吳明孝表示,在物聯網及AI應用發展下,推估半導體業未來對於人才的質與量需求將呈現大爆發,因應此趨勢,義大不僅擁有豐富的理工、資訊等教學資源,也已設立半導體學士學位學程並開始招生,以培養學生在半導體業領域的專業能力,為產業的大量人才需求作好準備。此外,義大持續與企業合作,透過交流貼近業界需求,調整教學內容,並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習和就業機會。(宋依靜)

【2024-04-18/經濟日報/C8版/產學合作】

新聞日期:2024/04/18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電代工 超微AI PC晶片下半年問世

綜合外電報導
 繼輝達、英特爾先後發表AI PC專用處理器晶片後,超微(AMD)也加入戰局,發表Ryzen Pro 8040及Ryzen Pro 8000系列晶片,將由台積電代工製造,預計下半年上市。
 超微16日表示,專為筆電設計的Ryzen Pro 8040系列晶片,以及專為桌機設計的Ryzen Pro 8000系列晶片,是史上最強大的商用PC晶片,將採用4奈米製程生產,預計今年下半起惠普、聯想等PC製造商推出的新款AI PC將內建這兩大系列晶片。
 超微口中的AI PC顧名思義,是能在本機直接執行即時語言翻譯及其他AI應用程式的筆電及桌機,有別於目前市面上多數仰賴雲端平台進行AI運算的PC裝置。
 研究機構IDC日前公布,全球PC市場歷經前兩年低迷後,終於在今年第一季恢復成長,並看好下半年各大PC製造商陸續推出AI PC將加速全球PC市場復甦。
 英特爾已在去年發表專為AI PC設計的Core Ultra系列晶片,並宣稱全球第一批AI PC將有超過230款內建該系列晶片,合作業者包括宏碁、華碩、戴爾、惠普、聯想等PC大廠。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表示:「我們預期AI PC是未來一年市場焦點。」
 輝達也在今年1月發表新一代AI晶片,號稱能在PC本機執行AI應用程式,合作業者包括宏碁、戴爾及聯想。
 超微同樣瞄準AI PC這塊大餅,先前在1月已發表專為桌機設計的Ryzen 8000G系列晶片。
 在輝達、英特爾、超微搶攻AI商機之際,掌握全球最先進晶片製造技術的台積電成為最大受惠者。台積電目前主要採用3奈米製程為輝達代工AI晶片,預計新一代2奈米製程將自明年開始量產。

新聞日期:2024/04/17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規劃前進8吋晶圓領域

【台北報導】
在大陸8吋載板進展加速、成本有望持續下降之際,供應鏈透露,目前僅具備6吋廠生產能力的漢磊(3707)也積極規劃朝8吋晶圓相關應用業務前進,惟漢磊不會花大錢自行蓋廠,應會評估與具備8吋廠晶圓代工廠合作,一旦漢磊能擁有8吋第三代半導體相關能量,將是業界創舉。

對於朝8吋相關業務發展,漢磊不予置評,僅回應目前確實觀察到大陸在8吋載板上的成本持續下降。業界分析,漢磊若能將能量從既有的6吋延伸至8吋,將會有絕對性的突破,不僅成本與良率會更好,加上放眼全球,能量產出8吋第三代半導體的廠商微乎其微,若漢磊能轉進8吋,將是業界一項創舉。

業界分析,目前全球碳化矽(SiC)主流為6吋晶圓,年產能約40萬至60萬片。根據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先前釋出的報告,預估至2025年時,全球6吋碳化矽晶圓需求量將達169萬片,因此,國外公司已在整合上下游,與整合元件廠(IDM)展開合作、策略結盟或併購,降低成本切入8吋晶圓市場,試圖擴大產能,提升競爭優勢。

業界認為,以電動車來看,需要大量導電型碳化矽晶圓,因此,更具成本優勢的8吋碳化矽晶圓,未來可能會逐漸取代6吋產品,成為市場主流,主因8吋的生產晶粒數為6吋的1.8倍,且晶圓利用率顯著較高,以實際應用場景電動車為例,6吋約可提供兩輛車使用,8吋則可供應三輛車,增幅達五成。

業界分析,漢磊積極強化第三代半導體量能,若用CIS元件從6吋到8吋再至12吋的演變,每成長一代都會有很大的突破,因此,若漢磊能切入8吋領域,不僅產能成本與良率更好,加上全世界能量產出8吋第三代半導體的廠商非常少,能讓漢磊進入下一個營運里程碑。

【2024-04-17/經濟日報/C3版/市場焦點】

新聞日期:2024/04/17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灣半導體產值 今年估增13.6%

台北報導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發布半導體產業預測,全球半導體庫存調整已近尾聲,終端應用產品出貨恢復正成長,加上車用、HPC與AIoT等長期需求支持,預估2024年台灣半導體產值年成長13.6%,將達4.17兆元。
 MIC預估,半導體將走出高庫存陰霾。
 針對次產業,由於有先進製程帶動,預期今年台灣晶圓代工營收將明顯成長,產值達2.4兆,年成長15%;記憶體方面,在2023年第四季接近供需平衡,預期今年有較大成長動能,年成長達20%。IC設計與IC封測因為終端需求尚不明朗,保守預估產值將成長10%、13%。
 MIC產業顧問彭茂榮表示,2024年半導體市場能見度相對更明朗,然而還不到全面復甦,包含供應鏈仍在調整階段、產業淡旺季週期也尚未恢復正常水準,將保守預估成長。
 彭茂榮表示,半導體長期趨勢前景看好,新一代通訊連網技術研發、布建與AI技術的導入,在各應用領域都將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的生活方式與生產模式,因為半導體是上述新興技術的核心支撐,將帶動半導體元件需求持續攀升。
 而在全球半導體廠投資動態,MIC提出兩大觀察。一,2024年資本支出將恢復正成長,惟多數大廠依舊採取撙節政策,今年僅微幅成長2%,但展望2025年,預估全球半導體廠資本支出將提升至1,826億美元,創十年新高,年成長13%。二,今年記憶體廠投資重點將在HBM、DDR5等先進製程節點產能,主要為生成式AI大爆發、超級電腦等HPC應用驅動高頻寬記憶體(HBM)快速發展。

新聞日期:2024/04/16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百大創新獎 工研院八度出線

亞太區獲獎紀錄最多研發單位 加上鴻海、台積等共11家入榜 名列全球第三 凸顯台灣雄厚實力
【台北報導】
科睿唯安(Clarivate)昨(15)日頒發「2024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予台灣11家機構,其中工研院八度獲此殊榮,是台灣獲獎次數最高的機構。也是亞太地區獲獎紀錄最多的研發機構。

此次得獎者除工研院外,還包括鴻海、聯發科、友達光電、台達電、瑞昱半導體、台積電、緯創資通、南亞科技與華邦電子,以及首度入榜的中強光電。此次台灣獲獎家數再度名列全球第三,在上榜率僅萬分之一情形下,能從全球110萬家機構中脫穎而出,足證台灣企業的實力雄厚。

工研院在經濟部支持下,持續提升跨技術領域的研發優勢,成為亞太地區獲獎紀錄最多的研發機構,工研院為我國產業創新注入活水,發揮影響力。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致詞時向與會者發下豪語:「明年再見」。

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台灣獲獎家數再度名列全球第三,凸顯出台灣創新研發的堅強實力。11家獲獎機構專注投入研發,專利組合涵蓋人工智慧(AI)、數位化及減碳趨勢,這也是政府積極投入科專預算,布局專利的範疇。經濟部將持續推動台灣產業數位化及淨零轉型,擴大綠色科技與AI的應用研發,強化人才培養計畫及創新環境,提升台灣產業全球競爭力。

她指出,今年全球100家獲獎機構絕大多數為企業,在每年非常激烈競爭情況下,全球只有三家研發機構榮登榜單,工研院八度獲獎,是亞太地區獲得最多獎項的研究機構,顯示工研院科研創新能力備受國際肯定,扮演支持台灣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角色。

科睿唯安副總裁暨全球智權策略長 Vasheharan Kanesarajah 表示,工研院憑藉獨特的想法和全球影響力,體現卓越的創新精神。在現今快速發展的商業環境中,保有競爭優勢已成為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工研院不僅回應變化,更積極重新定義並推動其所屬領域、產業乃至更廣泛範疇的革新。

劉文雄強調,智慧財產權攸關各國科技優勢與產業競爭力。

近年來智財經營思維轉變,專利不再只是被動防禦的工具,更成為企業競逐國際市場的核心資產。工研院以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及智慧化致能技術等領域,積極展開前瞻布局。

【2024-04-16/經濟日報/A11版/產業】

新聞日期:2024/04/16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凌陽集團營運 重返成長

台北報導
IC設計公司凌陽(2401)歷經庫存調整,首季營收繳年增1成;集團公司凌通(4952)、凌陽創新(5236)扭轉去年頹勢,營運逐步回歸成長。凌陽目前以車用系統單晶片為主要發展方向,並且整合人工智慧(AI)至晶片之中、以12奈米先進製程打造,切入消費型邊緣產品之中。
 凌陽首季合併營收為13.4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2.84%、季減2.25%,受惠終端庫存回到健康水位,回補需求延續;子公司凌通、凌陽創新也逐步走出谷底,前者第一季合併營收達5.44億元、季增9.2%、年增19.2%,後者合併營收為3.64億元,年增12.31%;下半年伴隨消費性電子緩復甦,將有望迎拉貨潮。
凌陽以智慧座艙為主要核心,打造座艙娛樂矽統、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打入陸系車用系統廠,著眼中小型車種。
 此外,AI為凌陽集團積極發展之方向,透過強化AI演算技術,提升晶片附加價值;凌陽Soundbar產品,即提供AI 3D演算法辨識空間距離,凌陽創新則以低功耗AI智能鏡頭輔助系統,搶進AI PC市場。
除了IC設計服務外,累積超過三十年的矽智財也是凌陽強項,如資訊傳輸IP、影音IP,公司於台系、陸系之晶圓代工廠皆有配合,目前已經可以達到12奈米之先進製程。
凌陽集團同時關注社會公益事業,為花蓮地震捐款一千萬元,董事長黃洲杰對於災區的困境深表關切,希望能夠幫助災民們盡早度過困難、重建家園。他強調,凌陽集團與災民們同心協力,共赴艱難時刻。

新聞日期:2024/04/15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營收季季高

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18日舉行法說會,將公布第一季財報及第二季展望。法人指出,台積電首季營收繳出財測上緣佳績,創下歷史同期新猷,預估單季EPS上看8元以上水準,第二季營收將在高效能雲端運算需求帶動下,有機會再創史上同期新高紀錄。
 台積電法說前遭逢403地震、首季營收創高、獲美政府補助、新董事會候選名單揭曉等,預期本次法說會市場將聚焦今年資本支出及營收指引、海外擴產進度和先進封裝產能規劃等重大議題,及新董事會未來之營運方向。
 台積電ADR市值躍升全美第七大,12日股價重挫3.18%、以142.52美元作收,較台股溢價5.61%。由於先進製程需求增加,法人推估,今年台積電於整體資本支出將達到300億美元,而是否將原先預估之280至320億美元支出區間上調,有待法說正式揭曉。
 法人直指,美國廠加大投資力度,是資本支出調高關鍵,但同時也憂慮長期財務結構表現。儘管台積在先進製程和先進封裝領域維持優勢,然N3在量產初期對毛利率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加上供應鏈證實,美國一廠已開始接電投入第一片晶圓試產;台積電是否能用過往折舊策略,維持其長期財務目標承諾,將為外界所關注。
董事會改選 法人關注
 另外,台積電董事會改選左右未來走向,美國商務部副主席烏蘇拉‧伯恩斯(Ursula M. Burns)將成獨董,有利強化與美國政商界溝通,然是否加大力度投資,將面臨考驗;其中,美國供應鏈本土化,是選擇當地設置先進封裝廠,又或委託當地IDM(整合元件製造廠),亦為法人本次法說關注焦點。
 台積電首季合併營收5,926.44億元,再寫同期新高,季減5.3%、年增16.5%,市場占有率持續擴大。外界估計,首季毛利率將堅守53%水準,單季每股稅後純益預估值約8.0~8.5元,有望同創史上同期新猷。同時,台積電震後重申年度營收年增21~25%預期,也讓外界聯想在AI需求帶動下,達標並非難事、是否有機會將更上一層樓。

新聞日期:2024/04/12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台亞分割子公司 推動IPO

8吋氮化鎵事業群由冠亞接收 總座衣冠君:分工更明確 將貢獻集團營收
【台北報導】
台亞(2340)昨(11)日召開重大訊息記者會宣布,董事會決議將8吋氮化鎵(GaN)事業群相關營業,包含資產與營收,分割給由台亞半導體持股100%的既存子公司冠亞半導體,並由冠亞半導體發行新股給台亞作為對價,以落實專業分工,提高集團整體營運績效與市場競爭力。

台亞總經理衣冠君表示,氮化鎵事業群正以進度超前的速度,與許多客戶進行相關產品信賴性驗證,從客戶反饋得知,有數個晶片驗證結果與一線大廠旗鼓相當,期盼能加速幾個產品的相關驗證程序,今年開始貢獻集團營收。此次將氮化鎵事業群分割,主要考量讓台亞集團產業分工明確,有利集團資源整合統籌。

台亞指出,此次分割基準日暫定為今年8月30日,並將於今年5月28日提送股東常會討論決議。相關策略為逐步打造「亞家軍」等集團子公司分批推動上市IPO計畫一部分。

台亞表示,此次預計分割的營業價值為10億元,由冠亞半導體以每股票面金額10元普通股一股,換取每股10元的分割標的價值比例,預計發行普通股1億股給台亞作為受讓分割標的物的對價,惟實際發行股數及金額,仍按上述比率以分割基準日分割標的物的帳面價值為依據計算,並依分割計畫規定調整。

台亞指出,此次分割給既存子公司冠亞半導體後,台亞本身相關營運及業務皆正常運作,對原有股東權利義務均無影響。

台亞策略長李國光表示,集團在上、下游供應鏈進行投資或規劃相關子公司,均依照副董事長暨日亞化學常務取締役戴圳家之規劃,按部就班進行,逐步打造「亞家軍」等集團子公司。

台亞預計從化合物第三代半導體、視覺顯示、IC設計、AOI & AI人工智能檢測設備等子公司,分批推動上市IPO計畫。

台亞昨天並公告,董事會決議通過子公司積亞半導體參與「台灣力森諾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竹科學園區科技廠房標售案,因應營運需求,並於廠房交易事實發生日起算二日內,再行公告相關資訊。

【2024-04-12/經濟日報/C4版/上市櫃公司】

新聞日期:2024/04/12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新應用帶動 驅動IC族群續衝

LCD/OLED、折疊機、車用面板等成長動能明顯,聯詠、瑞鼎、天鈺、敦泰後市可期
台北報導
 3月合併營收公布,驅動IC族群首季表現平穩,聯詠、敦泰、瑞鼎紛繳出年增之表現,首季淡季成績堅挺,顯見終端回補庫存力道延續。法人指出,展望第二季,IC設計業者受惠成本端下降,包括LCD/OLED、折疊機、車用面板等新應用帶動之下,驅動IC族群表現仍值得期待。
 驅動IC領頭羊聯詠3月合併營收85.75億元、月增20.2%、年減6.6%,第一季合併營收244.28億元,季減10.03%、年增1.6%,落於公司財測中值,符合公司預期。聯詠指出,首季TDDI有下滑趨勢、OLED驅動IC則有持平表現;不過因電視、顯示器等進入需求淡季,大尺寸領域,為週期性下滑。
 瑞鼎異軍突起,3月合併營收21.45億元,年增63.84%,第一季合併營收60.36億元,季增22.81%、年增64.79%。受惠AMOLED新產品、新客戶及新機種的導入,需求增加,無畏其他產品線需求下滑,營收逆勢成長。
瑞鼎估計,AMOLED手機滲透率會再提高,預期2024年整體手機市場將有中個位數成長。瑞鼎分析,折疊型不只需要一顆AMOLED,也有新機種跟客戶在導入折疊手機的OLED DDI,因此成長動能較明顯。
天鈺、敦泰首季營收持穩。天鈺3月合併營收15.52億元,月增64.3%,年增4.7%,第一季合併營收37.22億元,季減1.19%,年減5.4%,主要受到中大尺寸應用驅動IC比重較高影響,然天鈺於電子紙與小尺寸應用出貨情況佳,第二季將緩步增溫。
敦泰3月合併營收11.57億元,月增11.4%、年減18.2%;第一季合併營收35.6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0.4%。敦泰認為,OLED觸控IC今年滲透率逐步拉高,然而,相對競爭對手較晚切入該市場,不利市場競爭,下半年開始將小量出貨。
敦泰深耕車用領域,看好車用TDDI全年出貨量持續增長,敦泰表示,大尺寸相對過往外掛式螢幕具成本優勢。並成功開發出新一代TDDI、性能大幅提升,在國際一線大廠陸續導入,將成為敦泰未來重要成長動能。

新聞日期:2024/04/11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聯發科3月業績旺 1年半新高

旗艦手機掀拉貨潮
台北報導
 聯發科10日公布3月合併營收,受惠旗艦級手機拉貨動能延續,寫18個月以來新高佳績,第一季更優於去年第四季,順利突破財測。展望第二季,法人預估陸系品牌業者有望提前備貨,聯發科持續推出更多賦能AI系列產品,將迎來更多商機,並逐步往韓系平板品牌滲透。
 聯發科3月合併營收為504.79億元,月增31.3%、年增17.5%,累計首季合併營收達1,334.58億元,年增39.5%、季增3%。對比首季財測區間為1.218至1,296億元,順利突破財測區間上緣;公司指出,因部分手機客戶備貨力道延續至第一季。另外,智慧平台第一季受惠庫存修正告終,皆降低季節性因素影響。
 展望第二季,法人認為,陸系品牌手機有望提前備貨,聯發科持續推出賦能AI系列產品,其中,天璣9400將以台積電3奈米打造、效能更甚以往,人工智慧新賽局,將為聯發科帶來更多的商機。
 目前聯發科及通路商庫存皆回歸正常水準,不過以過往經驗為鑑,相關業者於備貨及庫存策略將更加謹慎,法人研判,將不至出現過往重複下單之情形。
 法人透露,聯發科天璣9300、8300聯手谷歌打造Gemini Nano LLM手機,廣受陸系品牌業者好評,另外也首次打進韓系品牌廠之高階平板系列。近期,聯發科更發表首款繁體中文之大型語言模型,顯見該公司持續發展更多生成式AI應用,試圖打造軟硬整合之生態系。
 在邊緣運算,聯發科持續切入車用、其他運算裝置及機器人等領域,並提供更具隱私、低延遲及低成本的AI SoC解決方案。雲端方面,聯發科則提供112G、224G SerDes IP,及PMIC等產品;公司預計相關產品將於明年底陸續進入量產,為中長期成長主要動能。

×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