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報導】
協作機器人產業今年在對等關稅下,後市高度不確定性,導致企業資本支出縮手,衝擊需求,加上中國大陸業者殺價競爭,影響全球協作機器人龍頭優傲科技( UR )及達明(4585)今年營運。但達明已釋出部分客戶需求回溫的訊號,UR也看好在集團綜效加持,以及推出「亞洲版」新品,對2026年台灣市場需求樂觀看待。
UR隸屬於Teradyne Robotics集團,全球市占率約三成,在全球已銷售超過10萬台機械手臂。
Teradyne Robotics台灣業務總監鍾秉光好台灣半導體及伺服器產業商機。他分析,台灣伺服器產業供給跟不上需求,而UR很早就跟國內電子五哥的幾家業者合作,而半導體產業也是UR在台灣耕耘的重點產業。
不過,UR近幾年在大陸市場遭遇挑戰,主要是價格及交貨時間問題。因此UR今年開始推出專門針對「亞洲版」的協作機器人,在亞洲生產,不僅價格具競爭力,且交貨時間大幅縮短。
【2025-09-02/經濟日報/C2版/市場脈動】
Jetson Thor有助物理AI與人形機器人加速落地,台積電、所羅門、達明及研華等可望受惠
台北報導
輝達(NVIDIA)25日宣布,採用最新Blackwell架構的Jetson AGX Thor正式上市,推出開發者套件與生產模組,建議售價自3,499美元起,為物理AI與人形機器人加速落地奠定新里程碑。供應鏈分析指出,台積電、所羅門、達明及研華等機器人概念股有望受惠。
輝達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指出:「Jetson Thor是一款為數百萬機器人開發者設計的極致超級電腦,能在邊緣環境執行生成式AI模型,推進通用機器人與物理AI的時代。」
根據輝達公布的規格,Jetson Thor最高可提供2,070 FP4 TFLOPS的AI運算效能,並搭載128GB記憶體,在130瓦功耗範圍內即可執行多重AI工作流程。與前一代Jetson Orin相比,Thor效能提升7.5倍、能源效率提升3.5倍,CPU性能亦增進3.1倍,記憶體翻倍。
業界認為,這樣的性能躍進,使邊緣端能處理過去必須仰賴伺服器的高負載任務,特別是人形機器人、手術輔助與自動駕駛等即時決策需求。
輝達表示,目前已有多家業者採用或評估此一平台。Agility Robotics已將Jetson Thor導入第五代人形機器人Digit,強化倉庫與製造場域的即時感知與動作決策;而Boston Dynamics也將其整合至Atlas人形機器人,首次將伺服器等級的運算力裝進機器人本體,以提升靈活性與自主性。
除了商用,研究端也積極導入。史丹佛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與蘇黎世大學等實驗室,正以Jetson Thor突破感知、導航與規劃模型的限制。卡內基梅隆研究團隊指出,過去電腦視覺與機器人決策間存在嚴重落差,如今藉由更快的運算資源,機器人得以承擔更細膩的醫療檢傷與搜救任務。
輝達表示,自2014年推出Jetson平台以來,全球已有超過200萬名開發者投入,並形成涵蓋150多個硬體、軟體與感測器夥伴的龐大生態。此次Jetson Thor的上市,與NVIDIA Isaac(機器人模擬)、Metropolis(視覺AI)、Holoscan(感測器處理)等軟體平台深度整合,讓開發者能在邊緣端輕鬆部署多模態AI應用。
Jetson AGX Thor開發者套件已透過全球經銷與嵌入式合作夥伴已同步開賣,相關生產模組由研華、ConnectTech等合作廠商供應。
攜手半導體封裝設備巨頭 搶進自動化商機 有助提升市占率
【台北報導】
廣達集團旗下達明(4585)機器人布局大突破,昨(6)日宣布與全球半導體封裝設備巨頭ASMPT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搶進當紅的半導體自動化商機。法人看好,半導體應用毛利率更優,達明與ASMPT合作,對營運有正面助益。
達明表示,此次合作將整合雙方的技術與專業,雙方將在AI、自動化與智慧製造領域探索更多創新機會。法人預期,隨著雙方攜手合作,有助達明擴張半導體領域客戶市占率。
達明機器人全球銷售總監章春蕙表示,近年來,達明機器人在半導體產業已展現多元的應用成果。此次與ASMPT合作,為其客戶提供自動化解決方案,是在這一關鍵領域的重要里程碑,期待與ASMPT共同開發更智能、高效的解決方案。
ASMPT資深副總裁及主流ICD業務負責人Avian Ho表示,將達明機器人的專業技術融入ASMPT的尖端解決方案,不僅將提升生產流程的網絡化、自動化和優化,還將透過整合硬件、軟件與服務,推動智慧工廠的全面發展。這次合作的目標是加速電子與半導體製造商邁向智慧化工廠,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靈活性與品質。
達明目前機械手臂年產能約3,000多台,全球累計銷量達1.5萬台。其中,由於台灣半導體產業強勁,達明機器手臂多年前已打入國內半導體大廠,也陸續擴大市占率。法人看好,隨著達明與ASMPT攜手合作,有助達明擴大半導體市場業務。
此外,達明昨日亦公布今年元月營收為1.35億元,月增4.65%、年增28.81%。
展望後市,達明執行長陳尚昊先前指出,其實協作機器人整體產業目前狀況不太好,現階段科技業看來只有AI伺服器領域表現一枝獨秀,但不可能一直不好,達明對今年營運成長目標還是要高於協作機器人產業均值,至少逾二成的增長。
依研調機構預估,2022年協作型機器人產值為7.6億美元,每年的年複合成長率約有二、三成空間。
【2025-02-07/經濟日報/C3版/市場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