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應用在企業、產業落地化,預期帶動Embedded AI 服務需求快速成長,在這波趨勢下,AI終端裝置日漸普及並加速進入市場,產生千萬裝置的市場規模與商機,也衍生出令人無法忽視的人工智慧新經濟。
因應生成式AI發展帶來軟硬體整合浪潮,晶片作為生成式AI及智慧物聯網(AIoT)等各種創新應用發展基石,是實現「產業AI化、AI產業化」重要關鍵,也是持續穩固我國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的關鍵地位。
為能擴散國內廠商晶片設計及技術研發能量,促成IC設計廠商及系統應用服務端等廠商交流與合作契機,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智慧電子產業計畫推動辦公室(SIPO)擬於113年6月4日(二)上午10時至12時假南港展覽館二館4樓(InnoVEX 2024展區)舉辦「掌握人工智慧新經濟-半導體晶片創新技術應用趨勢研討會」。本次研討會將邀請凌陽科技、峻魁智慧、鈺立微電子及邁啟科技等產業界專家,深入剖析AI晶片創新技術及自駕車、非接觸式智慧電梯及機器人相關實務應用議題,期使國內廠商即早掌握更多產業創新技術與應用趨勢,創造更多商機。
時間 |
主題 |
講者 |
09:30-10:00 |
來賓報到 |
|
10:00-10:05 |
長官/主辦單位致詞 |
|
10:05-10:20 |
共享智能運算Chiplet C3V Shared Intelligent Computing Chiplet C3V |
凌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吳昭旺協理 |
10:20-10:35 |
自駕伙計:結合嵌入式AI與語言模型 ADAS BUDDY: Combining edge AI and LLM |
峻魁智慧股份有限公司 郭峻因董事長兼執行長 |
10:35-10:40 |
Q&A |
|
10:40-10:55 |
AI邊緣運算晶片的趨勢發展 The Development of AI edge compute chipset |
鈺立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蔡承志 業務經理 |
10:55-11:10 |
m'AI Touch 非接觸式智慧電梯&機器人解決方案 Elevate Your Robotics: m'AI Touch ContactlessElevator Smart Add-on Solution. |
邁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呂庭宇主要客戶經理 |
11:10-11:15 |
Q&A |
|
11:15-12:00 |
與會貴賓會後交流、賦歸 |
【社論】
賴清德總統於520就職演說中,特別提出未來在經濟上將全面推動「五大信賴產業」:半導體、人工智慧、軍事工業、安全監控、次世代通訊。顯而易見的,這五項產業發展應該與國家安全關聯性十分緊密;關於這點我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假使產業發展能對於國家安全保障有所助益,當然是多數國人所樂見,但畢竟經濟策略與政治目的基本出發點不盡相同。如果本末倒置,可能導致事倍而功半。其實對於國家安全的最大保障,應該是搞好經濟,國富且民強,如此世界各國必然正視台灣,即便中國大陸,亦不敢輕易越雷池一步。
比較賴總統提出的「五大信賴產業」,與2016年蔡英文就任總統時提出的「五大創新產業」,最大不同是:生物技術產業、智慧機械產業、綠能產業,消失了。
成功的產業發展戰略,需要根基於既有基礎與相對其他國家的資源稟賦,回顧台灣半導體產業45年發展歷程,沒有人可以忽略1985-2015國際供應鏈分工,與大量旅外高階人才經驗回流,這兩項重要加持因素。
如果我們為了政治高象徵性的「國家安全」考慮,貿然放棄對於經營多年的生物技術、綠色能源,與精密機械產業優先排序,把可能不盡擅長的安全監控、軍工產業列為資源投入優先排序,會不會就像孫中山先生所擔心的「還沒拿到彩券,卻拋棄了扁擔」?
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而經濟則是造福國民,使幼有所教、民有所養、老有所終。兩者間,究竟孰為本,孰為末,實在很難斷言。但以現今台灣產業面臨空前劇變與國際激烈競爭而言,集中選擇台灣應該發展,但有能力發展的產業,需要相當大的智慧。
其實不論新政府選擇何種產業為優先發展項目,現階段台灣產業發展面臨最大的兩項議題都是:電力與能源不穩定、優秀人才質與量的不足。前者需要下定決心、大破而後大立,後者則須打破傳統思維禁錮,積極援引國際優秀人才。可惜在賴總統就職演說中,我們並沒有看到關於這兩項未來成功關鍵要素的著墨,著實令人憂心。
賴清德總統與行政院卓榮泰院長所選擇的兩位經濟首長:國發會主委劉鏡清、經濟部長郭智輝,均來自企業界,產業界對這兩位具備豐富經營的閣員,普遍抱有很大的期待,希望他們可以務實地解決常年阻礙台灣經濟發展的「五缺」難題。不過,從賴總統這次就職演說,我們看到的是:巧妙地迴避了這幾個惱人的疥癬。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生前名言:「將錯誤政策下的事務做對,是世界上最大的浪費。」我們希望:面對未來四年希望達成的政策目標,賴總統及卓院長,儘速召集財經部會首長,及民間飽學有識之士,於啟動經濟施政之初,即選擇與定義清楚最該做之事,如解決電力與能源不穩定性、擴大爭取全方位國際優秀菁英,排定優先順序與年度目標,責成相關部會擬訂行動方案,按部就班推動,避免過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低效做法,俾於四年內為台灣經濟開創新局,另闢蹊徑,重新回到經濟發展高成長國家之林,至於應該發展什麼信賴產業,反而是在目標下自然競爭演繹而出,並非策略前提。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們深切期盼,賴總統領導的政府是一個有遠見、有魄力、有戰略思維的政府,而不是一個看似忙碌,卻處處規避重點與困難的妥協政治操作,則未來台灣經濟發展與真正的國家安全,才有務實的保障。
【2024-05-23/經濟日報/A2版/話題】
台北報導
美國白宮5月14日宣布對中國大陸進口產品加徵關稅,決議在2025年前對陸製半導體產品課徵高達50%關稅。研調機構TrendForce認為,此舉將加速供應鏈轉單,台系晶圓代工廠近期接獲加單,產能利用率上升幅度優於預期,預期下半年世界先進產能利用率提升至75%以上;力積電12吋產能利用率將達85~90%,而聯電產能利用率也將落在70~75%。
TrendForce表示,供應鏈轉單態度愈來愈積極,Qualcomm(高通)自2021年開始與世界先進洽談合作計畫以來,今年生產規劃開始轉趨積極,促使世界先進提前將Fab5新廠第一階段產能於今年第三季擴充完畢,同時計畫將Qualcomm的PMIC完成跨廠驗證以滿足其需求;而MPS自2022年則已啟動轉單,世界先進、力積電均在其計畫內。
此外,轉單潮亦包含Cypress、Gigadevice(北京兆易創新科技公司)紛紛向力積電洽談NOR Flash投產計畫,預計今年下半年至2025年陸續發酵。瑞鼎、OmniVision(豪威光電)基於客戶要求,陸續規劃將PC DDI、CIS交由世界先進和力積電製造,聯電近期也獲Infineon(英飛凌)擴大下單,憑產地多元化布局優勢,吸引歐美客戶如TI、Infineon、Microchip等洽談長期合作。
TrendForce也指出,隨著消費性產品庫存調整邁入尾聲,智慧型手機、電視及液晶顯示器所採用的TDDI、大尺寸DDI、PC MOSFET、消費型MCU等,先後於去年第四季起至2024年第二季陸續出現庫存回補訂單,包含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上海華力微、合肥晶合集成、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均獲急單。
然而,高通膨及高庫存陰霾,造成客戶訂單大多短暫而緊急,能見度極低。因此,TrendForce預估,晶圓代工廠產能利用率會在2024年第一季落底,至第二季起會隨著零星庫存回補急單而緩步復甦。
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廠聯電21日在新加坡Fab 12i舉行第三期擴建新廠的上機典禮,首批機台設備到廠。聯電預計,該廠建物將於今年中完成,配合客戶訂單調整,量產時間將延後半年至2026年初,預期投產後將是聯電全球化布局重要一環。
聯電21日新加坡Fab 12i廠首批機台設備到廠,象徵該公司擴產計劃建立新廠的重要里程碑,此次設備到廠典禮由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新加坡裕廊集團(JTC)、微電子研究院(IME)、相關建廠合作夥伴以及關鍵設備和材料供應商代表出席。
聯電於2022年2月宣布了此第三期的擴建計畫,並設定成為新加坡最先進的半導體晶圓代工廠之一。聯電指出,新加坡廠建廠預計投入資金約30億~40億美元,第一階段將規劃月產能約2萬至3萬片的產能,原本預期2025年中將投產,不過,今年4月法說會時,聯電高層表示,該廠建物將於今年中完成,配合客戶訂單調整,量產時間將延後半年,至2026年初。
聯華電子在新加坡投入12吋晶圓製造廠的營運已超過20年,新加坡Fab 12i廠也是聯電的先進特殊製程研發中心,新廠Fab 12i第三期擴建新廠是新加坡最先進的半導體晶圓代工廠之一,將提供22/28奈米製程,總投資金額為30億至40億美元。
聯電指出,由於5G、物聯網和車用電子大趨勢的帶動,對聯電22/28奈米製程需求的前景看好,因此新廠所擴增的產能也簽訂了長期的供貨合約,以確保未來對客戶產能的供應。
聯電表示,第三期擴建新廠生產的特殊製程技術,如嵌入式高壓解決方案、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RFSOI以及混合信號CMOS等,在智慧型手機、智慧家庭設備和電動車等廣泛應用上至為關鍵。
聯電近年來持續進行產能擴建及強化特殊製程,年度資本支出呈三級跳走勢,2020~2022年資本支出從10億美元、15億美元快速拉高至27億美元,2023年更持續增加至30億美元,今年在新加坡廠加速建廠下,全年資本支出小幅攀升至33億美元。
綜合報導
隨著智慧型手機大廠激烈競爭,手機晶片市場同步加劇。在大陸手機廠牌助攻下,聯發科衛冕2024年第一季智慧型手機處理器出貨量冠軍,出貨規模達1.14億顆,年增17%,其後排名依序為高通(Qualcomm)、蘋果、紫光展銳(UNISOC)和三星(Samsung)。
IT之家引述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於20日公布報告顯示,聯發科第一季以39%全球市占率位居第一,其五大客戶包括小米、三星、OPPO、傳音和vivo,分別占聯發科智慧型手機處理器出貨量的23%、20%、17%、13%和12%。
位列第二名的是高通,該公司智慧型手機處理器出貨量成長11%至7,500萬顆,前三大客戶為三星、小米和榮耀,分別占出貨量的26%、20%和17%。蘋果則以4,900萬顆的出貨量退居第三,年減幅達16%,但仍占全球智慧型手機總營收的41%,規模達560億美元。
前五大智慧型手機處理器製造商中,以紫光展銳成長最為顯著,出貨量年增64%,達到2,600萬顆,一舉超越三星,名列第四。三星第一季出貨量年減18%至1,800萬顆,位居第五位。
報告指出,紫光展銳主要得益於公司主要合作夥伴傳音,在亞太、歐洲、中東非以及南美洲地區等新興市場的擴張,使相關地區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均實現兩位數的成長。此外,公司主要客戶還包括realme、Motorola以及中興等。
值得注意的是,回顧此前數據,華為Mate60系列於2023年8月末突然開售,震撼市場,使華為海思(Hisilicon)憑藉麒麟9000S處理器,躋身2023年第四季排名第六位,出貨量為700萬顆,且獲得70億美元營收。最新數據顯示,海思處理器第一季出貨量季增百萬,維持2024年首季第六位。
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演說提出「前瞻未來、智慧永續」,勉勵台灣要站穩全球供應鏈關鍵地位,點名五大信賴產業,投信法人表示,永續題材已成公私募基金的重點題材,總統的談話加上今年全球供應鏈確立由半導體、AI兩大產業擔綱,發展矽島等,都將成未來投資主流。
國泰投信表示,響應520總統就職典禮時提出的「前瞻未來、智慧永續」理念,積極拓展公募、私募基金,鎖定AI、綠電兩大趨勢關鍵字持續展望未來。另地緣關係讓台灣掌握先進半導體製程技術,包括IC設計、代工、封裝,甚至是散熱市場都是重點。
投信法人指出,從總統就職談話中的產業發展來看,更加確立半導體、AI引領台股的投資趨勢,並朝向發展矽島的方向努力。
統一投信分析,今年AI應用加速落地,幾家科技巨頭的財報也顯示,AI開始為企業獲利帶來顯著貢獻。雖然近期傳出GB200可能延後出貨,但因AI發展由模型訓練進階至推論應用,帶動H100需求上升,使AI伺服器整體需求保持強勁。6月舉辦的台北國際電腦展將有更多AI新品發表,加上多家半導體巨頭的領導者都將來台發表演說,有望進一步帶動AI產業發展。
群益投信認為,台灣有完整的科技產業鏈,無論是AI科技,或低軌道衛星、電動車與機器人發展等,都可在其中見到台灣廠商扮演關鍵的供應商角色,當中又尤以晶圓代工、封裝測試、IC設計、電子代工等領域最為全球所知,因此在全球科技創新趨勢驅動及相關政策的扶植下,有利台灣優質科技公司營運表現。
台北報導
繼台積電發表A16技術後,台積電技術論壇台灣場次將於23日在新竹盛大登場。半導體業者指出,受惠蘋果推出M4搭載AI神經網路晶片,幕後大功臣就是由台積電引入FinFLEX技術的3奈米次世代工藝所打造,預料該秘密武器將在本次會議中,再次吸引外界高度矚目。
外資今年大買台積電40.87萬張,市值站穩21兆大關,占台股市值比重逾32%,本益比21.7倍,為AI龍頭族群中本益比偏低標的。
蘋果M4晶片是目前台積電3奈米節點製程的代表作,凸顯台積電在先進製程上的領先地位;相比台積電3奈米家族之N3B,N3E製程通過簡化流程和放寬部分參數,提高良率和產能,是台積電5奈米跨向3奈米的重要一步。
雖然N3E電晶體密度未如N3B大幅提升,但引入FinFLEX技術,達到平衡性能和功耗的要求,同樣提供M4晶片出色效能。
業界表示,台積電利用FinFLEX技術讓晶片設計人員可在一個模組內混搭不同類型的標準單元,並針對客戶需求,最佳化效能、功耗、面積(PPA)配置。
業者強調,這樣應用可直接對接當下需要大量核心CPU和GPU的客製化需求;台積電同時也於技術論壇提出下世代NanoFlex技術,將透過調整標準元件高度,設計客戶所需要的面積功耗及效能,更被台積電自許為偉大創新,預計將在2奈米市場繼續領先。
台積電也透露,2奈米製程技術在解決對節能運算永無止境的需求方面領先業界,幾乎所有的AI創新者都正在與台積電合作。
根據台積電公開數據,N3E在SRAM層面大致與5奈米同一水準;不過邏輯電路密度更高,但也低於N3B。據業內人士透露,N3B相較N5的縮放大約是0.88倍左右,而N3E只有0.94倍左右。
未來在3奈米家族,台積電也持續推出N3P、N3X等製程,進一步優化3奈米節點上的性能;另外2奈米台積電也推出繼Nanosheet之後的NanoFlex,預估將於技術論壇中被大量提及,同樣透過在相同的設計區塊中優化高低元件組合,調整設計進而在應用的功耗、效能及面積之間取得最佳平衡。
台北報導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與TechInsights共同發布2024年第一季半導體製造監測報告,顯示全球半導體製造業首季電子產品銷售升溫、庫存穩定以及晶圓廠裝機容量增加等諸多正向發展外,並預估下半年產業成長力道將更為強勁。市場法人也看好,下半年台系晶圓廠聯電、世界先進及力積電表現將優於上半年。
電子產品銷售額2024年第一季較去年同期增加1%、2024年第二季更將同比成長5%;IC銷售額2024年第一季同比提升22%、第二季在高效能運算(HPC)晶片出貨量攀升和記憶體訂價繼續往上等助力推波助瀾下,可望大漲21%。IC庫存水準來到2024年第一季已趨於穩定,第二季也將持續有所改善,帶動晶圓廠已安裝總產能成長幅度不斷往上推升,季產超過4,000萬片晶圓(約當12吋晶圓),2024年第一季成長1.2%,第二季也有1.4%的成長。
SEMI全球市場情報資深總監曾瑞榆指出,部分半導體領域需求日漸復甦,但步伐不太一致。拜目前需求最高的裝置如人工智慧(AI)晶片和高頻寬(HBM)記憶體晶片所賜,該領域投資和產能都有所增加。不過AI晶片僅仰賴少數關鍵供應商,對IC出貨量成長的影響仍然有限。
TechInsights市場分析總監Boris Metodiev也表示,今年上半年半導體需求好壞參半,生成式AI需求激增,帶動記憶體和邏輯晶片市場反彈,於此同時,類比、離散和光電則因消費市場復甦緩慢,以及汽車和工業市場需求下降而稍加拉回修正。」
Metodiev也預測AI邊緣運算將持續擴展、提振消費者需求,全球半導體產業今年下半年可望全面復甦。同時,汽車和工業市場在利率持續下降(推升消費者購買力)和庫存減少帶動下,今年下半年也將恢復成長。
半導體產業回升、轉單效應放大,聯電、世界先進及力積電營運可望脫離谷底
台北報導
成熟晶圓代工廠營運走出本波谷底,在半導體產業回升帶動下,下半年市場需求可望較上半年明確回升,且美中貿易戰加劇,國際大廠訂單轉單效應放大,成熟晶圓代工廠下半年營運將有更明顯回升,近日世界先進股價衝上14個月新高,力積電及聯電也維持近期高檔。
今年以來台積電因掌握先進製程優勢,穩坐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寶座,持續扮演全球晶圓代工產業成長的火車頭,但今年以來多數市調機構也預測,庫存逐漸去化結束後,全球半導體產業可望走升,雖然成熟製程競爭依舊激烈,但整體成熟製程晶圓代工可望優於去年表現。
法人表示,成熟製程晶圓代工廠下半年營運回升動能,除了全球半導體產業回升的力道推動之外,更重要是,觀察過去一年多以來,中國成熟製程晶圓產能不僅持續開出,且價格不斷殺低,但對台灣三大成熟製程廠的衝擊已逐漸收斂,以台廠單季晶圓出貨,及單季平均單價(ASP)來看,營運谷底約在去年第四季到今年第一季,台廠普遍預估,今年第二季出貨展望及ASP都有持平或小幅增長表現。
市場法人進一步指出,中國多項產品產能過剩情況受到全球關注,其中成熟製程晶圓更是歐美國家關切重點,先前已有台廠表示,貿易壁壘下已感受到不少國際大廠更積極調整下單,將原本因低價投片中國晶圓代工廠的訂單轉向台廠,預期半導體供應鏈的去中化速度下半年將加速,中國成熟製程廠近兩年來對台廠衝擊也將逐步減緩。
台積電創高帶動,再加上成熟製程廠,包括聯電、世界先進及力積電下半年營運也可望明顯脫離谷底,近期市場資金進場布局成熟製程晶圓廠。
世界先進今年首季營運表現已明顯優於市場預期,股價近期走勢相對強勁,16日股價上漲4.32%,收在96元,逼近百元關卡並寫下近14個月新高,另外,聯電及力積電股價也維持相對高檔位置。
另以外資法人動向來看,5月僅過半個月時間,但外資累計買超世界先進已逾5.2萬張,已創下近20年來單月最大買超紀錄。
台北報導
半導體為全球已開發國家的戰略物資,並積極進行產業自主化,繼美、日、印及德國有意興建晶圓廠,法國也全力發展AI先進科技,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13日參加由法國總統馬克宏主持的「France’s leadership in AI and Quantum」圓桌會議,向馬克宏建言,效法美國善用台灣強大半導體及IT產業平台,合作強化法國自主創新的未來科技實力。
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13日應邀前往巴黎,參加由法國總統馬克宏主持的圓桌會議。這項由法國經濟財政部長Bruno LE MAIRE引言的高峰會議,包含ASML執行長Christophe FOUQUET以及IBM、亞馬遜、IQM、ACCENTURE、MISTRAL AI等歐美科技企業高層,還有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等主權基金主管共十位國際財經業界領袖,一起出席圓桌會議與法國政府高層共商未來趨勢。黃崇仁是東亞地區唯一受邀與會的企業代表。
黃崇仁表示,在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過程中,IBM、微軟、Google、蘋果、英特爾、AMD和輝達等美國科技公司,一直借重台灣高效率的IT製造平台推動全球營運,台灣也是這些美商重要的技術支援基地。
黃崇仁也強調,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近年就曾多次來台尋求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技術、製造支援,如果法國也能善用台灣已經建立的平台優勢和營運經驗,勢必能在技術、成本與服務等層面獲得合作共贏的效益。
市場法人指出,全球發展半導體自主的風潮下,力積電獨創Fab IP,以該公司長期以來累積的建廠經驗及晶圓代工技術,協助建置晶圓廠,並以授權金為主要收入,目前除了多個國家陸續接觸中之外,黃崇仁積極遠赴法國,未來能否就此打開歐洲市場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