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3月合併營收2,859.6億元,再度寫下年、月雙增亮眼表現,首季度營收8,392.5億元刷新史上首季新高,達財測預估水準。展望2025年,台積電在AI應用驅動下,美元合併營收成長仍上看24%至26%。
全球政經環境變化快速,半導體關稅風險仍在,外界推測,台積電將加快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 進度,奉行美國製造優先策略,將會是眾多供應鏈積極布局的方向。
台積電3月合併營收為2,859.6億元,月增10%、年增46.5%,第一季合併營收約為8,392.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1.6%,再寫歷年同期新高紀錄,首季營收展望達陣。法人指出,首季度由於地震影響,合併營收超越低標8,200億元,展望第二季,預估呈現微幅季減、全年展望仍舊相對樂觀。
台積電在技術領先護體下,力抗關稅風險,並在先進製程領域具壓倒性優勢,下半年2奈米製程將進入量產,帶動密度與功耗方面的提升,因此具備議價能力,今年在3nm/5nm/CoWoS漲價也有望支撐獲利水準。
輝達H20晶片火熱,執行長黃仁勳獲美總統川普首肯,銷陸禁令可望解除。供應鏈透露,CoWoS-S觀察到近期上修情況,推測即因應中國市場的H20,另外,AMD MI308拉貨同樣強勁,預料台積電今年仍舊受惠AI,全年合併營收呈雙位數成長無虞。
不過,輝達GB200仍有組裝的難度,放量情況不佳,組裝業者透露,銅線整合複雜、發熱情況改善有限,GB300暫定第四季初展開,但為延長GB200生命週期,不排除有延後可能。
業界擔憂,川普雷厲風行的關稅手段,台積電大客戶將給予其更大的壓力,尤其是蘋果,意識到在美製造不是玩假的,本周不惜以空運急拉iPhone,未來包括輝達、AMD也將積極爭取台積電在美更多的產能。
業內人士透露,半導體的9903.01.34條款,台積電在美國製造的晶圓可能才符合美國政府豁免條件,這與川普推動台積電赴美建廠的戰略目標一致,因此除了用100%半導體關稅脅迫之外,也從台積電客戶端下手。
【台北報導】
美國對等關稅上路引發全球震盪,儘管美國總統川普尚未宣布對半導體加徵關稅,但半導體設備商、漢民集團副董事長許金榮昨表示,最令心擔心的是美國向全球發動關稅戰,影響全球經濟發展速度,即使半導體晶片未列入課稅項目,最後還是會受波及。他說,政府應重視此事的嚴重性,因為影響深遠。
而針對川普多次聲稱台灣偷美晶片業,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則說表示,台灣半導體業能有今天的成就,靠的是海外歸國菁英和台灣優秀工程師刻苦精神,加上政府政策推動決心和魄力,絕不是那傢伙(意指川普)所說,台灣偷走美國晶片事業。
旺宏總經理慮志遠、敦泰董事長胡正大、鈺創董事長盧超群及許金榮等國內重量級半導體界人士,昨出席一場新書發表會時都認為,絕對無法置身事外,但由於牽涉川普政府與各國間貿易談判,會有不同變化。盧志遠說,川普關稅政策引起全球大震盪,此事已是國家層級議題,後續仍有待各國與川普政府談判,可能會有不同程度調整,因此實際會如何影響,可能讓子彈再飛一陣子,才能看得更清楚。
胡正大也抱持相同看法,但他表示,有很多半導體晶片是美國不想做,得靠進口支應,美國深知自己不做或做不出來,沒理由要對半導體課重稅。不過,因於關稅牽涉各國間的貿易,是否會牽連各項商品價格波動及消費者購買心態,有待美國與各國間最後的對等關稅而定。
盧超群則以鈺創目前面臨的問題為例說,已有客戶擔心後續供貨因關稅門檻拉高而提前「囤貨」,也有客戶看不清關稅到底會如何波動而暫停進貨。最後結果會如何還難論斷,「可能最後結果是搶貨的人比較多也說不定」。
盧志遠解讀川普的關稅政策,認為主要是針對出口美國的產品,若川普不做任何改變或調整,企業只有兩個選擇,一是產品不要賣到美國,延後產品進美國海關,或將成本轉嫁調漲報價;再者,把生產製造搬到美國,就可以不用報關,也不用課重關稅。
盧志遠說,這次調高關稅政策會對世界貿易與經濟產業將造成重大影響,面對這一困境,韌性對企業相當重要。盧志遠表示,關稅問題是政府對政府談判,企業根本沒辦法跟川普政府談,甚至連掛號談的資格都沒有,企業界只能靜待政府和川普政府的協商。
【2025-04-10/聯合報/A5版/話題】
法人看好第一季獲利,也可望繳出雙成長
台北報導
世界先進(5347)3月營收為46.05億元,月增16.43%、年增27.18%,寫六個月新高。世界先進發言人黃惠蘭副總暨財務長表示,3月營收走高,主要由於晶圓出貨量增加所致。市場法人看好,世界先進第一季獲利也可望繳出雙成長表現。
世界先進3月營收為46.05億元,月成長16.43%,年成長27.18%,並寫近六個月營收新高,累計今年第一季營收119.49億元,與去年同期的96.33億元相較增加約24.05%,並較去年第四季成長3.43%。
世界先進先前表示,經歷去年庫存調整之後,部分客戶晶圓需求在本季提升,加上中國刺激消費方案持續並擴大適用範圍,預期第一季晶圓出貨量將季增約8%~10%之間,經與客戶協商,公司預計將於晶圓收入外,額外認列約占營業收入2%的長期合約收入,以世界先進公布的首季實績來看,符合市場預期單季營收小幅季成長表現。
對於第一季獲利展望,市場法人指出,公司先前在法說會上預期,今年第一季毛利率將約介於29%~31%之間,有機會回升到2023年第二季來的單季相對高水位,預期今年第一季獲利也可望繳出雙成長表現。
該公司先前指出,近年來受到地緣政治影響,受惠於美國客戶的轉單效益,轉單效應自2024年就顯著增加至今年,其中以美系客戶較多,預期轉單效應將會延續下去。市場法人則是指出,雖然近日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受到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衝擊,不過,以目前全球成熟製程晶圓的產能分布,主要以台灣和中國為主,雖然目前對等關稅課稅後的實際情況仍不明朗,但以稅率來看,台廠仍有較大的優勢,未來整體成熟製程市況仍有機會持穩。
終端產品訂單喊卡,中美關稅搏鬥由下游延燒,上游IC晶片、晶圓代工恐在劫難逃
台北報導
美高關稅風暴襲捲科技業,繼NB/PC品牌廠傳出貨急凍後,在陸設廠的台商開始踢到鐵板,電動車、手機及消費性電子三大品項訂單也遭客戶陸續喊「卡」。市場預估,大陸銷美關稅飆高至104%,供應鏈成為最大犧牲品,中美關稅博弈將由下游逐步延燒,上游IC晶片及晶圓代工恐難逃一劫。
神山全年財測不悲觀
供應鏈消息指出,台股清明節後變盤,市場用「半倒體」及「全倒體」做區分,在對等關稅越喊越高下,美系晶片大廠醞釀下修台積電晶圓投片量。法人指出,台積電仍是產業中流砥柱,第二季財測恐將呈現季減個位數的表現,不過全年財測仍不悲觀。
美國總統川普尚未拍板半導體關稅幅度,然已祭出的對等關稅及特定國家重稅,打亂供應鏈腳步,品牌廠終端產品喊停先行觀望。筆電代工業者指出,大陸產線隨關稅落地已暫停生產,估未來逐步遞延至周邊IC,且不排除往更上游晶圓代工業者遞延。
台積17日法說成風向球
另外,台積電正面臨其他消息面紛擾。如去年「白手套」算能公司(Sophgo)委託其打造華為晶片事件,美國商務部正在調查中,恐將繳納10億美元之罰款,若屬實、依台積電股本2,593億元計算,約當影響每股稅後純益(EPS)1.28元。而台積電美國廠遭控歧視案,也傳出原告提擴大集體訴訟。
目前台積電正值法說會緘默期,不回應市場傳聞,預料17日法說會成為重要風向球。
科技業普遍表示,供應鏈大亂,業者苦不堪言,儘管關稅未來不排除「美國等品牌客戶及當地進口商」承擔,但現階段分攤比率仍未拍板,供應鏈也不敢貿然出貨,現金為王及提早過冬成為業者最大的痛。
AI發展仍相對樂觀
半導體業指出,AI發展還是相對樂觀,現在產業面臨生產的不平衡及產能錯置,美國廠還是「很塞」、因為大家都要美國在地製造,但相對之前在亞洲的生產基地面臨高關稅,暫時停看聽。
法人研判,台積電第二季財測將呈現季減,不過相信業者會找尋出路,並不會放棄美國市場;另外,AI仍是產業主流,CSP(雲端服務供應商)大廠資本支出可能會緊縮、但不會停止,仍是業者的「黃金產業」。此時AI產業正值關鍵轉捩點,一旦落後同業,就很難迎同趕上,業者備戰希望迎來危機變轉機的時代。
【台北報導】
美國川普政府發動關稅戰,半導體雖暫時豁免,但仍衝擊市場信心,台積電、聯發科等指標股昨(7)日開盤跳空跌停。
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師團隊昨天發布川普關稅戰對半導體業影響報告,預期對產業影響可能延後一季、約在下半年開始浮現。
該機構分析,雖然半導體目前未被列入川普關稅加徵項目,但作為智慧手機等產品的上游關鍵,供應鏈一旦受擾,仍將間接受創。印度積極爭取成為全球半導體新樞紐,許多企業已啟動在地投資布局。
不過,建廠周期長、資金與技術門檻高,短期成效仍待觀察。
談到關稅戰對半導體產業的衝擊,Counterpoint Research研究副總裁Peter Richardson表示,半導體產業衝擊可能延後一季浮現,取決於目前庫存水位。
此外,由於大陸祭出反制措施,半導體領域也可能再受波及,Counterpoint Research研究總監 Bob O’Brien提到,英特爾已因PC市場低迷面臨挑戰,若再受中國大陸報復性關稅打擊,可能被迫讓出部分市占。
PC品牌則可能轉向使用不在美國生產的超微(AMD) 或高通晶片。
對消費者而言,該機構分析,全球供應鏈進入不確定新常態。從消費性電子如iPhone,到SUV汽車售價全面上調恐難避免。
對科技與汽車企業高層來說,短期波動勢不可免,唯有持續聚焦創新、發展ADAS、自駕車與次世代晶片技術,才能於長期競局中勝出。
對政策制定者而言,關稅或許是一種談判工具,但從經濟永續性角度看,通膨壓力恐迫使政策短期內修正。
Counterpoint Research認為,此輪關稅政策無論是短期談判策略或長期保護主義的延伸,其最終成效仍需幾個月才能見分曉,但對全球貿易與科技產業的深遠影響已逐步浮現。
【2025-04-08/經濟日報/A7版/金融市場大震盪特別報導】
台北報導
IC設計龍頭聯發科宣布推出全新專為Google Chromebook Plus量身打造之Kompanio Ultra處理器,以台積電3奈米打造、內建聯發科技第八代NPU,將該系列NB賦能AI能力。聯發科指出,這款旗艦處理器將憑藉強大的邊緣AI、卓越的運算效能與業界領先的能效,為使用者帶來前所未有的智慧化體驗,同時鞏固聯發科在行動運算領域之領導地位。
聯發科自2016年以來,持續為Chromebook開發一系列高階單晶片(SoC),Kompanio Ultra為迄今為止打造的最強大Chromebook處理器,具備50 TOPS(每秒兆次運算)的AI處理效能,能在裝置端實現生成式AI應用。新品相關終端產品將在未來幾個月後上市。
Kompanio Ultra展現聯發科多年來在行動運算領域投入的成果,致力於突破行動運算效能與效率;聯發科技客戶運算事業部總經理Adam King指出,與Google密切合作,確保最新的Chromebook Plus享有新一代邊緣AI能力、卓越的每瓦效能,以及沉浸式多媒體功能。
以最先進3奈米製程打造,Kompanio Ultra採用全大核CPU架構並包含最高頻率達3.62GHz的Arm Cortex-X925處理器,提供不論是處理影片剪輯、內容創作或是高解析度的電玩等,多任務處理能力,確保使用者擁有流暢、無延遲的體驗。
對於近期關稅影響,聯發科財務結構健全,且目前尚未對晶片產品課徵關稅,尚無直接影響。然法人認為,供應鏈要求分攤成本難免,後續對晶片的個別稅率也有待觀察;業者擔憂的是終端產品售價提高,將進一步壓制需求。
綜觀目前聯發科營運結構,占比最高的手機約為54%,主要銷售地區為中國、韓國與新興市場,而電源晶片比重約6%~7%,則是搭載聯發科主晶片、尤其是手機,相當於僅剩約30%~35%產品是銷售全球各地,能有效降低被課徵關稅的影響性。
台北報導
美國「解放日」來臨,半導體不納入本次「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中,業者暫鬆一口氣,也正關注如何進一步應對關稅舉措。倖免直接衝擊,惟包括手機、筆電等資通訊產品在內的晶片,恐將分攤關稅費用。然而,IC業者真正擔憂的是,美國全面採取對等關稅,所引發全球通膨壓力可能使得消費者需求急凍;對於台系業者而言,關稅有轉嫁機會,終端需求減少更值得當心留意。
台系半導體業目前預估影響有限,且台灣輸美晶片若被課稅,多數業者具成本轉嫁能力,反而是中國大陸2025年關稅已達54%,相對有望迎來區域轉單。分析原因,台積電憑藉先進製程的技術優勢,完全有能力不與客戶共同吸收關稅成本;另外,聯電、世界先進也已在對等關稅僅10%的新加坡規劃生產基地。
記憶體業者證實,目前不受影響,暫時靜觀其變。台系半導體目前仍有不可替代的供應鏈地位,在關稅談判中將握有實質話語權;不過,多數業者也先研議各種應變方案,第一步就是透過分散生產據點與強化成本控管來維持優勢。
製造業將淪為重災區,台灣及新南向國家首當其衝。半導體業者表示,依照過往經驗,終端產品課徵關稅,晶片上游、甚至到晶圓代工業者,產業鏈會共同分攤關稅成本、以維繫客戶關係。
以iPhone為例,蘋果向台積電下單生產晶片,台積電封裝完後再出口至中國或印度的組裝代工廠,結合其他零件組裝成成品後賣到全球,其中就包含美國市場,而輝達、AMD等業者之AI伺服器組裝亦是如此運作,很難抵擋來自品牌大廠的壓力。
而IC設計業則分析,半導體、晶片關稅只是未到;不過要如何界定來源難度非常高,如之前iPhone 6s就有三星及台積電版本的處理器,分屬不同國家、不同代工廠,遑論周邊IC及更複雜的NB/PC產品;研判,最終還是會直接加到終端產品身上。
相關業者指出,品牌廠為保持利潤,最後就是將成本轉嫁出去,消費者恐怕才是最慘的,而對比半導體競爭對手,南韓關稅25%、日本24%,外界擔憂,關稅差距恐削弱產業競爭力。
大幅提高的關稅成本,終將反映終端價格,購買力能否支撐,是一個很大問號。矽晶圓大廠合晶表示,此舉對進口到美國眾多產品都會大幅拉高成本,短期內美國民眾能否接受這個衝擊尚未可知。其他區域生態系未形成前,半導體最重要基地仍是台灣。
台北報導
聯電1日在新加坡舉行擴建新廠開幕典禮,新廠第一期將自2026年開始量產,帶動聯電新加坡Fab 12i廠總產能提升至每年超過100萬片12吋晶圓,該座22奈米新廠也將成為新加坡最先進半導體晶圓代工廠之一,提供通訊、物聯網、車用和人工智慧創新領域的半導體晶片。
聯電位於新加坡白沙晶圓科技園區的全新擴建計畫分為兩期,第一期總投資金額50億美元,月產能規劃為3萬片,預計自2026年開始投產,並為未來投資計畫預留第二期空間。新廠將提供領先業界的22奈米和28奈米製程技術,是目前新加坡半導體產業最先進的晶圓代工製程。
聯電表示,新加坡新廠未來將為全球客戶提供高階智慧型手機顯示晶片、物聯網裝置使用的高效能記憶體晶片及下世代通訊晶片。此次擴建將創造約700個就業機會。總經理簡山傑說,新廠將使聯電能更有效滿足未來聯網、汽車及人工智慧持續創新的需求。新加坡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也將使這座新廠能協助客戶強化供應鏈韌性,期待聯電新加坡廠為新加坡製造業2030願景做出貢獻。
將興建五座2奈米以下超大晶圓廠 全期投資逾1.5兆元 五年將驅動83兆元產品價值
【高雄報導】
台積電昨(31)日舉行高雄廠區2奈米擴產典禮,台積電執行副總暨共同營運長秦永沛強調,高雄廠將興建五座2奈米先進製程以下的超大型晶圓廠,完工後,將成為全球最大晶圓先進製造服務聚落,全期投資超過1.5兆元。
台積電在竹科與高雄科學園同步生產,是全球首家率先提供2奈米先進製程代工服務的晶圓廠,也凸顯客戶導入需求熱絡。
秦永沛表示,高雄第一廠(晶圓22廠P1)預定今年下半年量產,量產後五年內,估將驅動2.5兆美元(約新台幣83兆元)產品價值。
秦永沛強調,台積電技術領先的2奈米進展順利,擴產是支持客戶需求。他表示,高雄第一廠歷經兩年多建廠,今年下半年量產,第二廠完成上梁,第三廠開始結構工程,未來還有第四廠和第五廠將持續興建。
五個廠完成後,將是全球最大先進晶圓製程服務聚落,創造超過7,000個高科技工作、逾2萬個營建工作機會。
除了營收之外,供應鏈與消費帶動發展,每年為台灣創造約3兆元年產值,以及近50萬個就業機會,助力地方繁榮。
先前台積電宣布增加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業界關注先進製程是否外移美國,台積電昨天大陣仗舉辦高雄廠2奈米擴產典禮,政府官員積極出席。
行政院長卓榮泰、經濟部長郭智輝、高雄市長陳其邁以及中鋼構、東和鋼鐵、漢唐及帆宣等建廠夥伴高層見證。
卓榮泰指出,台積電高雄廠擴建計畫將強化「大南方新矽谷計畫」的重要性,與「桃竹苗大矽谷計畫」形成雙引擎,帶動台灣的科技產業、整體經濟成長。
台積電「布局全球,根留台灣」,就像球員赴美國職棒大聯盟發展,依然可以回國加入國家隊,代表台灣出賽,永遠是台灣的國家隊。
陳其邁則感謝台積電的投資,將許多台積人帶回高雄家鄉,為家鄉奉獻心力。
秦永沛說,接下來幾年建廠計畫將持續緊湊,台積電將持續全球布局,和夥伴攜手同行實現創新未來。台積電現在也還在和主管機關密切討論、找尋更多適合的半導體廠房用地,持續擴大在台灣投資。
【2025-04-01/經濟日報/A6版/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