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報導
晶圓大廠台積電確定於8月20日,在德國德勒斯登舉行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ESMC)動土典禮。計畫如期於2024年底前動工,並預計2027年量產。台積電證實此事,並表示ESMC將聚焦特殊製程,終端應用在車用、工控的22/28奈米製程為主。
台積電表示,本次活動代表的是,與投資夥伴在歐洲半導體產業的重要里程碑;將由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親率代表團赴德國德勒斯登,舉辦此一動土典禮。屆時歐洲地區的合資企業夥伴,包括英飛凌、博世和恩智浦等,都將各派代表出席。
與此同時,日本第二座晶圓廠建設計畫也預計在下半年展開、2027開始生產,提供7/12/16/40奈米製程,用於消費性、HPC、車用、工控等領域。法人認為,海外投資多點開花,是近期台積電法說會調高資本支出下限的原因之一,明年更有望將Capex上限推升至370億美元。
台積歐洲廠預計斥資100億歐元,滿足客戶於汽車、工業等晶片的需求,該廠區與博世、英飛凌工廠距離近,坐享地利之便。去年8月,台積電董事會核准於不超過34.9億歐元(新台幣約1,200億元)額度內注資ESMC,同時將獲得德國政府約50億歐元(新台幣1,740億元)的補貼。
法人透露,台積電自經驗中持續學習,從以往美國廠的單打獨鬥,轉變日本、歐洲的投資,改為將客戶變為股東的作法,擴張之路相當審慎;設備業者也說,海外蓋廠不容易,裝機時程相對於台灣需耗時2倍以上,且工作文化上的差異,必須率先克服。
有了美國的建廠經驗,歐洲廠的建置將更加順利,台積也做足準備,包括延攬前德勒斯登博世的廠長克伊區,出任ESMC總經理;對於工會關係、文化適應等問題,也有前例可供參考。
然而晶圓代工廠持續擴張,引發市場擔憂,尤其全球成熟製程產能不停開出,以「經濟安全」、「分散風險」挑戰比較利益原則的作法,是否能夠成功,待明年上半年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一廠進入4奈米製程量產後,即可驗證對於「地緣政治溢價」,市場是否買單。
台北報導
台積電轉投資的封測廠精材(3374)受惠3D感測元件封裝及12吋晶圓測試逐步進入手機新品拉貨旺季,市場法人看好第二季獲利將加溫,此外,該公司新廠土建工程預計今年第四季完工,明年第二季按照需求裝設機台,新廠初期將鎖定晶圓測試和成品測試業務擴充,將是明年重要營運動能來源。
精材今年第二季以來營運開始加溫,5、6月營收連續走高,其中,6月營收以6.53億元寫8個月新高,合計第二季營收為16.42億元,較上季及去年同期分別成長13.72%及16.64%;市場法人推估,以該公司第二季營收雙成長表現,第二季獲利也可望具優於首季表現。
精材為台積電轉投資公司,近年來開始為台積電提供測試代工服務,台積電去年開始更積極將營運資源聚焦在高階新品封測,因此,產能受限之下,成熟封測產品的大量訂單就委由精材代工,在產能吃緊及後續接單仍看好下,該公司也著手興建新廠,目前預計新廠土建工程將在今年第四季完工,明年第二季按照需求裝機,新廠初期將鎖定晶圓測試和成品測試業務。
此外,去年以來全球AI需求引爆,台積電數次在法說會表示,不僅看好未來CoWoS需求持續成、同時也積極配合客戶需求擴充產能,因此,近期市場也傳出,為更公司資源及廠房空間集中在先進封裝,台積電將把更多的智慧型手機的晶圓測試(CP)訂單委由精材代工,此舉也可能成為精材明年重要的營運成長動能。
台北報導
IC設計大廠聯發科將於31日舉行第二季度法人說明會,報告第二季財務表現為主的營運成果、市場策略,以及對邊緣AI領域的布局,其中尤以智慧型手機部分最受市場關注。
聯發科第二季合併營收達1,272,71億元,季減4.6%,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為2,607.29億元,年增34.5%。前次法說內容的預估值,約落於1,214億~1,335億元間,結果符合預期,另外,全年美元營收目標則是成長中十位數百分比、介於14%~16%區間。
由於第三季將進入消費性電子傳統旺季,聯發科積極調整產品組合,應對市場需求變化。其中,下半年高階或旗艦款新機上市可望帶動買氣,加上目前供應鏈庫存水位健康,廠商謹慎拉貨、避免庫存過高情況再次發生。法人預估,第三季聯發科合併營收挑戰季增5.2%,毛利率約47.3%,主要考量旗艦型產品占比提升帶動產品組合轉佳。
本次法說會將由執行長蔡力行及財務長顧大為主持。法人目前最關注的焦點之一,是聯發科在AI領域的最新進展,外界估計將在第四季推出新一代旗艦晶片天璣9400,採用台積電第二代3奈米製程技術,整合更強大的AI處理能力,持續推進在邊緣AI(Edge AI)的發展。
除了手機業務外,法人對於聯發科其他領域的發展前景也感興趣,主要包括智慧電視、Wi-Fi 7技術、車用電子等領域的布局。法人透露,特用IC與Google TPU持續合作開發,近期聯發科拿下第二個ASIC專案,明年又有WoA筆電問世,有望成為未來幾年的重要成長引擎。
研調機構預估,AI的發展加速潛在市場規模的擴大,預估今年約120億美元、2028年時將成長至400億美元,聯發科預估2028年將取得大於1成的市占率;而Edge AI則以手機運行比PC端要來得快。
本次法說會上,聯發科會否重申其全力押注AI和高階市場進軍決心,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的挑戰,頗受矚目。
非常正面看待Foundry 2.0!大幅上調資本支出,估較去年倍增至30億美元
台北報導
日月光投控25日召開法說會,法人提問對台積電「Foundry 2.0」看法,營運長吳田玉表示,非常正面看待台積電重新定義晶圓代工,過去長期以來,台積電和日月光就是合作夥伴,2.0發展下將讓雙方合作更為緊密,同時,日月光也二度宣布調升今年資本支出將較去年倍增,法人估約達30億美元。
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提出「Foundry 2.0」,重新為晶圓製造定調,2.0涵概擴及半導體封裝、測試、光罩製作。外資提問對日月光影響,吳田玉表示,對於台積電重新定義晶圓製造2.0正面看待,未來在2.0的架構下,將讓雙方合作更為緊密。
日月光投控原預計今年資本支出約21億美元,年增逾四成,但受到先進封裝需求強勁推升,積極針對先進封裝產能擴產,第二季曾小幅上修,此次法說會再大幅上調至較去年倍增;法人估今年資本支出約30億美元。
日月光投控財務長董宏思補充,今年資本支出主要用於先進封裝與先進測試,其中53%用於封裝、38%用於測試。
在產能擴張部分,董宏思表示,日月光二年前開始在馬來西亞擴充產能,目前第一階段已完成,即將開始大量生產,也分別在菲律賓和韓國建置產能,預計將於今年第三季貢獻營收,且日月光還在墨西哥購買土地,未來將根據客戶需求,來開發土地並興建廠區。
對第三季營運預估,日月光預期第三季封測事業季增高個位數百分比(約7%~9%)、電子代工服務營收將季增15%~20%,法人看好該公司第三季整體營收可望維持成長趨勢。
針對今年營運展望,董宏思指出,產業復甦步調比原先預期慢,但仍是復甦的一年,全年維持季季高趨勢,並優於去年營運。
日月光投控第二季稅後純益77.83億元,季增37%,年增1%,第二季每股稅後純益(EPS)1.8元;上半年稅後純益134.65億元,較去年同期微減0.68%,EPS 3.12元。
日月光第二季毛利率回升至16.4%,寫六季來新高,且單季獲利大增,主要受二大業務封測與電子代工稼動率同步拉升,且產品組合優化,加上匯率因素有利所致。
台中報導
「只剩最後一哩路!」中科管理局19日舉辦中科園區21周年慶祝活動,中科管理局長許茂新致詞時指出,大家都很關心台積電台中園區二期擴廠案的土地取得進度,目前土地協議價購程序順利,最大地主興農已同意有條件接受協議價購土地,預計最快今年底可取得土地、明年交地給台積電建廠的計畫不變,中科預計明年第一季開始整地。
中科台中園區二期開發計畫總面積89公頃,其中,興農高爾夫球場占地67公頃,比率約達76.8%,軍方靶場12公頃、私人土地10公頃,據悉,土地取得預算高達237億元。目前二期園區含地上物所有權人共有111位地主,含興農高球場,中科管理局已陸續取得56份協議價購同意書,占總開發面積已達93%。
不過,許茂新強調,興農同意有條件接受協議價購土地的前提,是興農必須解決高球證的賠償問題。據悉,興農高球場共發出1,750張球證,會員要求每張球證收回價格180萬元,與興農願意支付的價格有落差,雙方至今還喬不攏,讓中科很頭痛。
「興農若不處理球證,中科就不會給錢!」中科管理局副局長許正宗表示,興農堅持球證收回屬於營業損失,應由中科負擔損失,但中科認為這不屬於營業損失,應由興農自行解決,由於處於法律模糊地帶:「這也是全國首例,中科管理局正在擬文、準備報請主管機關內政部地政司釋疑;另一方面,中科管理局也不排除全案最後會進入強制徵收,已報請台中市地價評議委員會9月審議徵收地價案。」
許正宗強調,台中園區二期協議價購土地不但優於市價,且加發3%獎勵金,條件絕對優於徵收,若協議價購最後破局,將進入強制徵收程序,中科還在持續努力,希望不要走向強制徵收程序。
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資通訊與設備大廠華為,近日以專利侵權為由,向大陸地方法院控告台灣IC設計廠商聯發科,引發兩岸科技業界關注。大陸智慧財產權專家推測,華為這次提告聯發科的專利,很可能涉及5G(或包括4G、3G等)等行動通訊技術。
綜合陸媒19日報導,接近聯發科人士透露,聯發科與華為在二到三年前就對相關專利費用開始產生分歧,直到近期雙方仍就價格問題談不攏。華為根據終端的價格向聯發科提出相應要求,但聯發科內部認為價格過高。上述人士指出,事態走向要觀察華為的態度,是否選擇和解。
陸媒企業專利觀察18日報導,若專家推測屬實,這將是華為在目前全球智慧手機等行業,既有專利許可模式下的一次全新嘗試,即從向智慧終端廠商收取專利許可費,進一步研究向晶片廠商收取許可費的可能性。換句話說,就是將專利許可層級從「終端級」轉向「零件級」。
報導指出,目前,雖然3G/4G/5G行動通訊技術只是固化在晶片中,但是在收費上,所有的專利權人卻不是向晶片廠商收費,而是向手機端收費。
對消費者而言,若未來收費模式能轉向「零件級」,以後蘋果、三星、華為等手機OEM廠商的專利許可費支出壓力將銳減,轉由供應鏈中的晶片廠商,如聯發科、高通、華為海思等少數幾家企業來處理主要專利費的問題。在此模式下,消費者在手機上的成本支出可望進一步降低。
報導稱,自三年前開始,華為不斷在全球擴大專利收入。2023年,華為法務部副總裁沈弘飛在一場智慧財產權會議中表示,華為的專利收入構成包括5G、Wi-Fi6、4G等資通訊科技(ICT)主要標準技術。
沈弘飛指出,華為2022年專利許可收入約5.6億美元,是華為第二年專利許可收入超過許可支出,歷史累計許可費支出是累計收入的3倍。華為已在全球申請並擁有20%的5G、Wi-Fi6專利,以及10%的4G專利、15%的NB-IoT、LTE-M專利,主要專利許可收入都來自於上述專利組合。華為一直主張專利應合理收費,既不能過低,也不能過高。
台北報導
日月光投控持續強化集團在全球營運布局,集團旗下日月光半導體ISE Labs宣布在加州聖荷西開設第二個美國廠區,目前日月光投控在美國聖荷西新廠區負責可靠性和驗證程序,而弗里蒙特廠則是專注於測試功能。日月光半導體執行長吳田玉日前表示,未來在美國、墨西哥、日本及馬來西亞都不排除再建置先進封裝產能,持續強化競爭力下,法人也看好日月光未來營運展望。
ISE Labs執行長項世傑表示,隨著北美半導體製造供應鏈回流趨勢不斷升溫,客戶對工程專業服務需求也同步增長。此次開設第二個廠區擴大營運,正是為了支持緊密合作的客戶需求,加州南灣的交通便利性,是該公司選擇新廠區地點的首要考慮因素。
日月光半導體ISE Labs於12日宣布於加州聖荷西開設第二個美國廠區,擴大該公司服務能力,弗里蒙特和聖荷西兩地廠區的營運空間總面積超過150,000平方英尺,擴大北美版圖,更有助於強化美國半導體供應鏈。
吳田玉表示,日月光堅定承諾持續投資矽谷,不僅有助於該地區重振半導體行業地位,而且可以更廣泛支持美國製造商。打造全新在地高端測試廠區是邁向成功關鍵步驟。ISE Labs為北美最大的半導體測試服務供應商,對於日月光推動全球創新電子產品發展至關重要。
聖荷西廠區主要負責可靠性和驗證測試,涵蓋環境、機械、靜電釋放(ESD)、故障分析和預燒測試。ISE Labs的高功率預燒測試解決方案在業界內首屈一指,對於檢測半導體元件的早期失效至關重要。弗里蒙特廠區則擴大其現有強大測試服務能力,包括自動測試設備(ATE)測試軟體開發、測試硬體設計、元件特性分析、晶圓探針測試和工程、預生產和最終測試以及系統級測試服務。
ISE Labs針對北美客戶的工程需求進行改建,服務對象涵蓋人工智慧/機器學習(AI/ML)、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和高性能運算(HPC)等領域解決方案開發廠商。除將團隊成員調往新廠區,也為新廠區招募人員。
單季營收1,272.71億、季減4.6%,優預期;法人看好天璣9300+、9400將進一步擴大市占
台北報導
IC設計大廠聯發科第二季合併營收1,272.71億元,季減4.6%,符合公司第二季財測預估區間,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2,607.29億元,年增34.5%。法人指出,聯發科旗艦級晶片將嶄露頭角,今年強化版的天璣9300+及下半年推出之天璣9400有望進一步搶食市占。
此外,聯發科攜手各大國際巨頭,包含Arm、輝達、微軟等,跨足Arm PC處理器、TPU及車用智慧座艙晶片組等領域,法人認為,該公司市場版圖將從邊緣端擴展至伺服器,為營運注入更強勁的成長動能。
聯發科6月合併營收為430.9億元,月增2.2%、年增12.8%;儘管受傳統淡季影響,但相較去年庫存調整,已有緩步回暖跡象,累計前六月營收達2,607.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4.5%。
受到消費性電子需求仍疲弱影響,聯發科原預估第二季營收為季持平到季衰退9%,實際第二季合併營收為1,272.7億元、季減4.6%,優於原先預期。法人認為,聯發科手機旗艦SoC將持續搶食市占率,其中,「天璣9300+」最高頻率達3.4GHz,為目前業界性能領先。
看好傳統旺季的拉貨效應,高階或旗艦款新機上市可望帶動買氣,加上供應鏈庫存水位健康,下半年天璣9400有望持續領先競爭對手。不過法人透露,天璣9400報價將同步提升,調漲幅度上看3~4成,以轉嫁N3E製程帶來的成本壓力。
此外,新事業將於明年逐漸發酵,聯發科多點齊發,包括ARM架構Chromebook CPU、智慧型手機的邊緣AI晶片、大型語言模型(LLM),以及車用解決方案等。其中,以Arm架構PC SoC晶片,預期產品於2025下半年上市;車用方面,已推出車載資通訊系統及資訊娛樂系統相關產品,也將於2025年提供搭載NVIDIA ADAS晶片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法人認為,聯發科技術實力獲大廠青睞,其中Google TPU v7將於年底量產、擴大明年聯發科營收規模;此外,與輝達關係越發密切,法人直指未來有機會透過半客製化(semi-custom)設計切入AI伺服器領域。
營收公布日也是創辦人張忠謀生日,股價齊歡樂,收1,045元新高
台北報導
台積電6月合併營收2,078.7億元,月減9.5%、年增32.9%,第二季合併營收6,735.1億元,不但超越公司財測上緣,也優於市場預期。7月18日法說會將由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獨挑大樑並釋出景氣動態,法人預期隨第三季步入半導體傳統旺季,先進製程產能利用率維持滿載,下半年營運樂觀以待。
10日營收公布日正逢創辦人張忠謀93歲生日,加上業界傳出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近期將再度來台拜訪供應鏈,台積電也以1,045元收盤、上漲5元,再創收盤歷史新高,市值也攀升至27.1兆元新猷。台積電ADR到晚間10點大漲2.87%。
台積電上半年合併營收1.26兆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8%。累計第二季合併營收達6,735.1億元,季增13.6%、年增40.1%,超越財測區間上緣之6,589.2億元、順利達標;季成長動能來自HPC需求強勁,第三季在手機晶片助攻下將旺上加旺。
外界高度關注的是,魏哲家18日法說會將釋出半導體前瞻看法,市場聚焦N2/N3製程產能規劃及漲價議題。旺季帶動智慧型手機與HPC需求強勁,法人預估,第三季合併營收季增達12.7%,毛利率則持平於52.8%左右,其中,N3產能利用率將維持滿載。
台積電同樣積極備戰2奈米先進製程,據悉下周將開始為第一大客戶試產,於新竹寶山新建晶圓廠內執行,並同步測試所需的設備及零組件。
另近期市場盛傳台積電7奈米有望降價,法人研判,過往手機SoC、GPU、AI晶片等客戶,已逐步迭代至更先進製程,未來3奈米比重將持續加大,主流製程將會以3、5奈米為主。但原先採用成熟製程的晶片客戶,不敢貿然升級成7奈米。相關業者透露,一套7奈米光罩費用大約900萬美元、新開發一顆7奈米晶片需要數千萬至上億美元投入,且不含行銷、市場開發等費用。
台積電首季度7奈米占營收比重為19%,明年在3奈米產能加大情況下,7奈米比重將進一步降低。較有可能採取過往成熟製程在光罩費用折讓,法人進一步分析,未來有可能普遍存在中間製程節點乏人問津之情況,但未來在SoIC技術成熟後,或許將進一步改善。
索尼、Rapidus、東芝等計畫斥資5兆日圓增產,采鈺、精材及同欣電將受惠
綜合報導
包括索尼(SONY)在內的八家日本晶片製造商看好人工智慧(AI)、電動車及節能減碳前景,計劃在2029年前斥資5兆日圓(約310億美元)投資半導體,以增產影像感測器(CIS)、邏輯晶片和功率半導體,矢言在先進半導體域取得一席之地。
日經新聞彙整索尼、三菱電機、羅姆(Rohm)、東芝、鎧俠(Kioxia)、瑞薩電子(Renesas)、Rapidus和富士電機八家大廠,在2021年度至2029年度的資本支出計畫,獲得上述資料和數據。
半導體業者表示,日本八大半導體大廠爭相投資,有望帶動台廠采鈺、精材及同欣電等相關業者訂單,其中台積電家族的采鈺成為low-end CIS轉單主要受惠者,在彩色濾光片及微透鏡外包需求增加,營運動能強勁。
索尼擬在2021至2026年度投資1.6兆日圓,增產影像感測器。手機相機對影像感測器的需求強勁,相關應用也拓展至自駕領域。索尼在2023年度於長崎設立新廠,並宣布在熊本建廠。
由於看好AI資料中心和電動車市場後市,東芝和羅姆對功率元件投資合計達3,800億日圓。東芝計劃增產矽功率半導體,羅姆則將增產碳化矽功率半導體。
三菱電機計劃在2026年度將碳化矽功率半導體的產能提升至2022年度的5倍,擬投資1,000億日圓在熊本設立新廠。三菱電機社長漆間啟發下豪語,欲打造能與產業巨擘德廠英飛凌相匹敵的體制。
至於邏輯半導體領域,Rapidus計劃在北海道生產2奈米晶片,總投資金額達2兆日圓,日本政府已決定對該公司補助9,200億日圓。Rapidus計畫在2025年4月試產2奈米,2027年量產。
根據日本財務省調查,包含半導體製造的通訊設備產業,2022年度的資本投資達2.1兆日圓,在5年間增加30%。同期晶片業者占整體製造投資的比重由11%上升至13%,名列第三。
1988年日本握有全球半導體市場5成市占,但自1990年代起被韓國和台灣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