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長:影響半導體競爭力有限
【連線報導】
針對美方終止台積電南京廠的「經驗證終端用戶」(VEU)資格,改為逐案申請許可,經濟部長龔明鑫昨天說,台積電南京廠占其產能只有百分之三,相對來講,台積電受到的影響比較輕,對整體國家半導體競爭力影響有限;不過,台積電還是希望能跟美國政府持續溝通,這部分如果需要政府協助,經濟部會盡力協助。
台積電股價昨未受此消息影響,收在平盤價一一六○元,台股大盤指數則上漲八十三點,收在二萬四一○○點。
經濟部表示,美國政府取消對台積電南京廠VEU資格,代表未來該廠進口美國設備,需單獨申請許可。此舉意味南京廠取得美國產業安全局(BIS)的許可,將從「綠色通道」模式(授權允許取得美國管制貨品,無需逐批申請),回歸到須「逐案審批」模式,此一發展將會對該廠未來營運的可預期性造成影響。
經濟部指出,由於台美半導體供應鏈關係極為密切,且美方持續加強半導體管制措施,國內業者應持續強化出口管制的法遵作為,以保障權益。
美國BIS上周宣布取消三星、SK海力士兩家韓廠的VEU資格。根據經濟部了解,三星DRAM約兩成產能在大陸、海力士約四成,而台積電目前在大陸僅有南京廠涉及BIS管制項目(十六奈米),評估占台積電整體產能僅約百分之三、未來可能持續降低,且占整體台灣半導體生產比例更低,評估不影響台灣整體產業競爭力。
【2025-09-04/聯合報/A8版/財經要聞】
台北報導
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指出,股后世芯-KY成功拿下亞馬遜(AWS)Trainium3、4專案後,如何運用營運資金應對亞馬遜龐大需求,形成「甜蜜的困擾」,維持「優於大盤」投資評等,推測合理股價4,588元。
世芯-KY股價近半個月以來陷入整理,不只丟失4,000元大關,甚至下探3,635元,表現在高價股族群中相對落後。隨Marvell重心已放在XPU-attach插槽,市場已不再質疑世芯-KY是否成功拿下Trainium3 XPU專案。
市場目前的焦點之一,放在亞馬遜是否也會在2026年自行處理部分3奈米Trainium3的CoWoS生產。大摩指出,在世芯-KY近期的法說會上,其經營管理階層指出,亞馬遜確實存在一些自行處理CoWoS投片量產服務(Turnkey)的情境,尤其是考量到龐大的營運資金需求。
有鑑於此,摩根士丹利證券針對世芯-KY進行簡易現金流分析,結果顯示,截至第二季底,世芯-KY現金與約當現金資產加總約10.6億美元。
以3奈米XPU生產(涵蓋晶圓製造與CoWoS封裝)需要六~七個月的交貨期計算,若營收增加10億美元,至少需4億~5億美元的營運資金。
摩根士丹利對世芯-KY於2026、2027年的營收成長預估仍具信心,研判亞馬遜將在這二年分別貢獻16.5億美元與25億美元營收。從需要龐大營運資金的角度回顧過往,世芯-KY 2021年增資1.95億美元,其營收在之後二年便成長約7億美元,據此來看,世芯-KY擴張的營運資金,能轉化為實質營收成長。
根據外資估算,世芯-KY明年獲利將繳出接近翻倍佳績,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43.36元,2027年更上升至184.27元,獲利動能不俗。
詹家鴻說明,世芯-KY已成功拿下Trainium3、4專案,但客戶擁有技術(COT)的商業模式,可能對其turnkey業務營收成長帶來不確定性。另一方面,2026年世芯-KY與亞瑪遜內部CoWoS產能分配的結果尚未塵埃落定,將持續密切關注相關進展。整體而言,世芯-KY應可滿足200萬顆Trainium3晶片的需求,對應生命週期營收約60億美元,平均每年約20億~30億美元。
綜合報導
繼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後,美國政府撤銷台積電對旗下中國主要晶圓廠運送必要設備的授權,此舉將打擊台積電在中國生產晶片的能力。
台積對此回應表示,公司已接獲美國政府通知,台積電(南京)有限公司目前的「驗證後最終用途」(VEU)授權,將於2025年12月31日撤銷。正評估情況並採取適當的因應措施,包含與美國政府溝通,以致力台積電(南京)營運不受影響。
負責監管半導體出口管制的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日前已撤銷三星和SK海力士中國工廠的VEU授權,未來半導體業者的中國晶圓廠若要取得美國半導體製造設備,必須逐一申請許可證。這項豁免原本約在四個月後,也就是12月31日到期。
BIS表示,美國正在防堵讓美國公司「處於競爭劣勢」的「出口管制漏洞」。
華盛頓的最新行動,威脅半導體產業部分重要業者的中國業務。雖然美國官員表示,仍會持續核發晶片設備許可證,但從豁免轉為逐一申請許可,增加了等待時間的不確定性。
熟知內情人士表示,美國官員目前正在研究減輕官僚負擔的方法,特別是現有許可證申請正大排長龍。
有別於三星和SK海力士在中國生產的比重高,台積電在中國的製造業務規模相對較小。台積電的南京廠2018年投產,只貢獻2024年營收的一小部分。南京廠擁有16奈米製程技術,該製程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實現商業化。
台積電今年上半年分別認列中國子公司及南京子公司55.96億元及144.39億元的稅後純益,約占整體獲利比重約2.6%、影響甚微;半導體業者研判,台積電受惠先進製程占比大幅提升,16/20奈米的營收占比約7%,獲利也由主流製程如3、5奈米貢獻居多。
供應鏈業者透露,台積電今年初已有序降低大陸廠布局,從人員配置、機台設備,都有所調整,預計整體影響不大。不過,究其背後戰略目的,要半導體業者完全選邊站的意謂相當濃厚。
半導體業者分析,「降低效率、增加韌性」將是供應鏈安全下的考量,美國政府要的是相關業者完全將資源往美國本土挹注;市場波動難免,中長期來看,半導體供應鏈重構及地緣關係,都將受到牽連。
美國政府最新措施,凸顯華盛頓對電子零件供應鏈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即便這些工廠是由三家非美國企業在外國所營運。
【台北報導】
協作機器人產業今年在對等關稅下,後市高度不確定性,導致企業資本支出縮手,衝擊需求,加上中國大陸業者殺價競爭,影響全球協作機器人龍頭優傲科技( UR )及達明(4585)今年營運。但達明已釋出部分客戶需求回溫的訊號,UR也看好在集團綜效加持,以及推出「亞洲版」新品,對2026年台灣市場需求樂觀看待。
UR隸屬於Teradyne Robotics集團,全球市占率約三成,在全球已銷售超過10萬台機械手臂。
Teradyne Robotics台灣業務總監鍾秉光好台灣半導體及伺服器產業商機。他分析,台灣伺服器產業供給跟不上需求,而UR很早就跟國內電子五哥的幾家業者合作,而半導體產業也是UR在台灣耕耘的重點產業。
不過,UR近幾年在大陸市場遭遇挑戰,主要是價格及交貨時間問題。因此UR今年開始推出專門針對「亞洲版」的協作機器人,在亞洲生產,不僅價格具競爭力,且交貨時間大幅縮短。
【2025-09-02/經濟日報/C2版/市場脈動】
測試技術、規模化產能與長期累積的客戶關係穩居主要地位,第三季營收可望再創新高
台北報導
隨著AI、高效能運算(HPC)與先進製程持續推進,全球半導體封測產業進入新一波技術更迭潮。法人指出,台積電主導的CoWoS正逐步演進中,未來將朝向CoWoS-L、CoPoS等新世代先進封裝架構,京元電子(2449)在先進封裝的測試技術、規模化產能與長期累積的客戶關係,穩居先進封裝後段測試的主要供應商地位,有望持續受惠於先進封裝需求的爆發式成長。
京元電今年以來單月營收多次創歷史新高,包括3月、4月、6月及7月營收逐步刷新單月營收的歷史新高表現,在單月營收逐步墊高之下,市場法人看好,京元電第三季營收也可望再創歷史新高水準,除了先進封裝需求維持旺盛之外,新產能貢獻也是重要原因。
業界分析,AI晶片的設計趨勢朝向高頻寬、低功耗與多晶粒整合發展,傳統封裝已難以滿足需求,先進封裝的重要性大幅提升。法人認為,京元電在IC測試不僅涵蓋邏輯、記憶體與混合訊號等領域,更與台積電及其他國際大廠保持緊密合作,在AI GPU、HBM等高端晶片的先進封裝後段測試,已展現關鍵角色。
特別是CoWoS持續供不應求,後續進化版本CoWoP與CoPoS逐步成形,京元電具備量產驗證與測試的即戰力,後市在產業供應鏈中仍可望維持目前優勢。
法人進一步指出,先進封裝的價值鏈中,前段由晶圓代工及封裝廠主導,後段測試則掌握在少數具備技術與規模的專業測試廠手中。
京元電近年積極投資新測試平台、擴充產能,並導入AI加速測試流程,以因應複雜的先進封裝產品需求。這使該公司在測試精度、效率及良率管控方面具備優勢,能有效協助客戶縮短產品上市時程。法人評估,京元電的市場護城河正隨著技術門檻提升而進一步加深。
觀察市場趨勢,AI伺服器需求持續推升高頻寬記憶體(HBM)採用,帶動先進封裝技術擴散速度超預期。法人預期,2025~2026年間,全球CoWoS產能將倍數成長,但相應的測試需求也同步增加。京元電已經卡位此波浪潮,不僅受惠CoWoS相關訂單,隨著CoWoP及CoPoS的商用化,將有望在新架構下延續成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