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報導
政府推動「AI新十大建設」,矽光子、量子運算與智慧機器人被列為三大關鍵技術。國發會主委葉俊顯20日在立法院業務報告時指出,據他了解,經濟部正規劃矽光子產業開發細節,原則上傾向落腳高雄,打造南台灣新一代光電半導體聚落。
葉俊顯並表示,至於算力中心,行政院已訂定由台南沙崙興建AI運算資料中心,私部門方面則是鴻海打算於高雄建立算力中心。
國發會業務報告也指出,為推展半導體產業,將透過提升國內IC設計研發能量、推動材料設備自主化,完善先進半導體研發與試量產基地,發展先進製程與封裝,穩固國內領先地位,讓台灣成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主導者。目前已投入高算力、高節能晶片及矽光子的前瞻技術研發,並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推動新竹陽明交大半導體共創基地,經濟部則負責推動新竹工研院先進半導體研發基地。
AI新十大建設的關鍵技術方面,包括矽光子、量子運算、智慧機器人,將發展矽光子共同封裝、後量子密碼晶片、機器人AI智慧系統與運動控制等技術,讓台灣成為全球重要供應鏈。
根據The Research Insights最新報告,全球矽光子市場正快速擴張,預估2030年將達81.3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5.8%。隨著AI運算與資料中心對高頻寬、低延遲、低功耗光電互連需求暴增,矽光子技術被視為新世代高速運算與光通訊的關鍵基石。
專家指出,矽光子可與CMOS製程整合,實現電子與光元件共封裝,不僅降低功耗,也可大幅提升資料傳輸效率,成為AI伺服器、雲端基礎設施升級的核心技術。
受題材激勵,20日台股矽光子概念股全面走強,波若威、聯亞、光環、創威齊攻漲停,光聖大漲8%、聯鈞漲幅逾7%,成交量明顯放大。法人指出,矽光子題材熱度高漲,台灣供應鏈橫跨光電元件、模組與封裝製程,具備在AI與高速通訊時代扮演關鍵角色的條件。
高雄報導
高雄市長陳其邁3日在議會透露,台積電近日曾經拜訪高雄市政府,贈送高市政府台積電高雄P1廠試量產12吋的2奈米晶片。他說,相信以台積電現在P1到P5廠的2奈米先進製程,「全球最先進的製程就落在高雄。」
陳其邁表示,當他收到台積電高雄廠的第一片2奈米晶片時,「真的是百感交集」,因為,高市府團隊過去的不眠不休,包括有時候晚上打電話給行政院或者是部會首長,讓中央長官忍受他不斷的騷擾,因此,看到第一片量產的晶片,「我們真的是非常的感動。」
陳其邁說,台積電從到高雄投資設廠,到現在的試量產,進度比他們的預期更超前,相信以現在P1到P5的2奈米的先進製程,高雄將是全球最先進製程的聚落。
陳其邁希望,高雄能夠持續完善整個半導體的S廊帶,包括先進的設備或者是材料,整個生態系能夠串聯大南方,以高雄為整個先進製程的樞紐,未來也將能帶動高雄在AI算力,或者是在半導體上下游產業鏈,形成更強韌的生態系。
將興建五座2奈米以下超大晶圓廠 全期投資逾1.5兆元 五年將驅動83兆元產品價值
【高雄報導】
台積電昨(31)日舉行高雄廠區2奈米擴產典禮,台積電執行副總暨共同營運長秦永沛強調,高雄廠將興建五座2奈米先進製程以下的超大型晶圓廠,完工後,將成為全球最大晶圓先進製造服務聚落,全期投資超過1.5兆元。
台積電在竹科與高雄科學園同步生產,是全球首家率先提供2奈米先進製程代工服務的晶圓廠,也凸顯客戶導入需求熱絡。
秦永沛表示,高雄第一廠(晶圓22廠P1)預定今年下半年量產,量產後五年內,估將驅動2.5兆美元(約新台幣83兆元)產品價值。
秦永沛強調,台積電技術領先的2奈米進展順利,擴產是支持客戶需求。他表示,高雄第一廠歷經兩年多建廠,今年下半年量產,第二廠完成上梁,第三廠開始結構工程,未來還有第四廠和第五廠將持續興建。
五個廠完成後,將是全球最大先進晶圓製程服務聚落,創造超過7,000個高科技工作、逾2萬個營建工作機會。
除了營收之外,供應鏈與消費帶動發展,每年為台灣創造約3兆元年產值,以及近50萬個就業機會,助力地方繁榮。
先前台積電宣布增加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業界關注先進製程是否外移美國,台積電昨天大陣仗舉辦高雄廠2奈米擴產典禮,政府官員積極出席。
行政院長卓榮泰、經濟部長郭智輝、高雄市長陳其邁以及中鋼構、東和鋼鐵、漢唐及帆宣等建廠夥伴高層見證。
卓榮泰指出,台積電高雄廠擴建計畫將強化「大南方新矽谷計畫」的重要性,與「桃竹苗大矽谷計畫」形成雙引擎,帶動台灣的科技產業、整體經濟成長。
台積電「布局全球,根留台灣」,就像球員赴美國職棒大聯盟發展,依然可以回國加入國家隊,代表台灣出賽,永遠是台灣的國家隊。
陳其邁則感謝台積電的投資,將許多台積人帶回高雄家鄉,為家鄉奉獻心力。
秦永沛說,接下來幾年建廠計畫將持續緊湊,台積電將持續全球布局,和夥伴攜手同行實現創新未來。台積電現在也還在和主管機關密切討論、找尋更多適合的半導體廠房用地,持續擴大在台灣投資。
【2025-04-01/經濟日報/A6版/焦點】
【高雄報導】
台積電高雄P4、P5廠擴建規畫環評上月初審未過,昨(13)日再審通過,且無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2月21日前完成修正後送大會審查,預計3月審議。
此外,公民團體擔憂P5廠總耗電達住家用電1.6倍,要以高標準加強空汙監測,不要再小範圍切割送地方環評。
台積電表示,2040年用電100%再生能源,優先使用在地綠電,並考量增設空汙監測站。
高雄環保局表示,13日上午舉行「台積電楠梓新建半導體廠擴建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初審議會,針對公民團體關心此案溫室氣體排放,衝擊城市減量目標部分,開發商承諾使用再生能源、製程設備改善等碳排減量措施後,減少54%排放,未來增量也將隨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而逐年遞減。
【2025-02-14/經濟日報/A3版/話題】
台北報導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21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指出,未來三年台積電設廠規劃除了高雄、台南,接下來台中應該也會有,政府會確保用水、用電;半導體人才則預估一年至少要有6千人,國發會已跟廠商密切關注設廠及招募時間。
劉鏡清也針對台積電美國設廠表示,按照原先計畫,台積電3奈米技術本來就會前進美國,但2奈米還不會過去;至於A16,由於產品部分一般是進到3奈米製程,有可能過去美國,「這不是樂觀其成的問題,而是政治因素。」
他表示,美國成本比較高,但若買方能夠接受、願意下單,台積電有能力製造,就會出貨;至於台積電美國廠何時完工,沒有接受到訊息,也沒有受邀,以台積電發言為主,目前他僅接獲明年2月10日赴美參加董事會的通知。
劉鏡清也坦言,目前半導體人才供給量相對其他產業其實比較充裕,但多少會對其他產業產生排擠效應;國發會2018年起施行《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未來專法會更寬鬆,強化吸引力,也在討論納入中階人才的議題。
至於翻轉產業的部分,國發會將透過「產業再造基金」和修正《企業併購法》兩路並進,民間成立的產業再造基金已募資18億元,也已向國發基金提出投資申請,將成為國發會推動傳產轉型的投資工具;國發會也已與財政部溝通,研議修正《企業併購法》,強化稅負優惠。
劉鏡清表示,將與國科會、經濟部、數位發展部共同推動產業導入AI等數位科技,並與經濟部共同鼓勵國內企業整合成立產業控股公司,國發基金也將參與投資產業再造基金,現在募資進度約新台幣18億元。
台北報導
台積電2奈米產能建置持續,高雄廠蓄勢待發準備投入營運,首座將於明年第一季投入、第二座預估第三季加入。供應鏈透露,第三座晶圓廠將在本月破土動工,同時也考慮在高雄再建A14晶圓廠;供應鏈指出,台積電不論在先進製程或先進封裝的領導地位,帶起全球的台積大聯盟商機,台廠設備業者技術能力逐步到位,將為最大受惠族群。
台積電一貫不評論市場傳聞。然而,台積高雄楠梓P3廠自今年6月24日正式通過高雄都委會變更為甲種工業區後,該地區土壤及地下水汙染改善工程在8月中全案執行完畢,完成土污解列、同時申請建照。過往台積電於楠梓區建照申請核准時間介於1至4個月之間,最快估本月就將取得建照、破土動工。
供應鏈透露,高雄市政府態度積極,煉油廠改善工程進度快速,北1、2區及中區完成率幾近達8成,提高台積電在高雄增設A14製程的意願。另外,嘉義二期AP7B建照於9月11日取得,包含FAB/CUP(控制中心),其中Fab總樓地板面積達21萬平方公尺,多點快速進行、靈活滿足客戶需求。
相較竹南先進封測六廠(AP6)之14.3公頃,嘉義占地面積達21.9公頃,將完整支援InFO、CoWoS甚至SoIC等先進封裝需求;外界預估AP7最快明年8月開始啟動。法人指出,儘管嘉義廠土地面積大,然南科AP8才能緩解燃眉之急、是近期關注重點。
帶動產業商機,供應鏈指出,在地FAE(應用工程師)資源充沛,隨時提供台積電技術與產品導入客戶端的全面支援,近期觀察到設備業者本身技術能力逐步到位外,亦願意提供製程參數,方便集中管理並持續優化製程。
本土化趨勢成形,業者透露先進封裝所處理的是已做好的AI GPU,售價動輒數萬美元、晶圓成本昂貴,若能提早找出缺陷、提升檢出率,就算提高0.1%的製程良率也相當有價值。
台北報導
台積電高雄廠建廠傳出延宕消息,台積電已澄清今年內動工興建,進度符合預期。據設備業者消息,由於受到通膨影響造成建廠成本增加,台積電與承包商之間的議價時間較預期拉長,是台積電高雄廠尚未開始動工建廠的原因,不過隨著相關建廠材料及工程已陸續發包,今年內動工不是問題。
台積電高雄廠何時動工與時程是否延宕,持續成為外界關注焦點,台積電再度強調,高雄廠的建廠規劃不變,預計今年動土,謝謝相關政府單位協助,目前已在準備進行整地工作,建照亦正在申請作業中,並沒有外傳的延遲問題。再者,對於外傳台積電高雄廠因景氣變化延遲擴產,台積電亦重申高雄廠在2022年動工、2024年量產的時程不變。
對於台積電高雄廠至今仍未動工,設備業者指出,高雄市政府配合台積電的投資計畫,但因為全球通膨問題,建廠成本比預期高出不少,所以議價時間拉長才會造成外界誤會。
高雄報導
本報今年8月1日獨家披露台積電將首度南下高雄,在高雄煉油廠設立7奈米廠,台積電9日晚間證實,因應市場需求,台積電9日已決議,將於高雄設立生產7奈米及28奈米製程的晶圓廠,預計將於2022年開始動工,並於2024年開始量產。
台積電9日董事會決議並重訊公告表示,將向高雄市政府承租土地建廠,但未詳細描述內容,台積電代理發言人高孟華在接受本報查證時,做了上述表示,這也使得多月來台積電是否落腳高雄煉油廠一事,終於塵埃落定。
至於投資金額多少?高孟華表示,目前尚未確定。
據了解,高雄市政府為了迎接台積電,已將高雄煉油廠舊址、目前整治中的汙染土地約29公頃,變更為「楠梓產業園區」,而台積電的設廠地址就在「楠梓產業園區」。
對於台積電決定在高雄煉油廠設7奈米和28奈米廠,高雄市長陳其邁9日晚間表示,高市府團隊將繼續以「緊緊緊」的態度,全力以赴打造最好的招商服務與環境。
陳其邁指出,年初即由副市長羅達生召集經發、都發、工務及環保等局處籌組專案團隊,全力解決設廠相關土地、水電等問題,經過多次開會、現勘,選定中油高煉廠後,高市府團隊總動員整合相關資源,積極向中央溝通協調,協助加速台積電建廠計畫。
陳其邁表示,過去在行政院擔任副院長期間,便負責大A+計畫(領航企業研發深耕計畫)等國家產業政策,在國際供應鏈重組當下,吸引國際大廠來台投資,打造台灣成為高階製造中心,他上任市長後,提出南方科技廊帶的構想,首要目標便是佈局高雄產業鏈及訂定產業轉型方針,打造高雄成為最重要的半導體產業聚落。
陳其邁強調,台積電投資高雄,不僅是城市關鍵的產業佈局,也是半導體S廊帶最重要的一塊拼圖,高市府將繼續積極招商,城市與產業轉型的腳步不會停止。
讓台積電的供應鏈「就地供應」,可帶動材料及設備零組件業成長
台北報導
經濟部長王美花20日接受本報專訪時首度透露,台積電在技術上突破,使得半導體產業已成全球非常重要產業,政府決打造半導體供應鏈生態系,帶動5G、AI、電動車、智慧機械發展,將規劃設立半導體先進材料與零組件園區,預定落腳高雄,讓台積電的供應鏈「就地供應」。
據悉,第一波已有六家業者向經濟部表達進駐專區意願,主要產品是精密電子級材料的硫酸、鹽酸、氫氟酸、氣體、材料台廠及外商,希望1至3年內投資擴廠提升產能。主要半導體產業反映,大宗化學品需求到2026年會成長2.5倍,到2030年成長到5倍以上,而半導體產業產值2030年將破5兆元。
這是王美花首次對外透露,將成立半導體先進材料與零組件園區,類似專區概念。據悉,此構想與台積電資本支出不斷膨脹有關,帶動材料及設備零組件業者有意追隨擴廠,提升半導體產能,惟個別擴廠涉及土地水電等難題,因此協助供應鏈打造專區,提升效率並產生群聚效益。
「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作法」,王美花表示,落腳地點將首選高雄,已和高雄市府研商形塑一個半導體材料與零組件產業園區,除橋頭科學園區是好的選擇外,有些廠商反映希望加快腳步,白埔、路竹或其他場址都在考量中。
王美花說,半導體產業成長很快,將帶動5G、AI、電動車發展,很多智慧機械會用到晶片,這是非常關鍵的產業鏈,政府會「加大力度」,吸引外商來台落地、本國廠商持續研發,發展新型態材料及研發,打入半導體供應鏈。
王美花透露,台積電表示國內廠商樂意「就地供應」,一來就地供應鏈比國外方便且有穩定品質,二來可以同步帶動國內供應鏈產業發展,經濟部會用力建構半導體生態系,打造「護國神山群」。
王美花說,現在全球談及半導體設備市場,關注點就是台灣,台積電今年資本支出再創歷史新高達280億美元,在這樣龐大金額下,台積電不斷擴廠,供應鏈也隨之增產。台積電希望加大國內採購比例,當然國內要能夠生產出來,因此有必要成立「半導體先進材料與零組件園區」。
王美花透露,最近國外汽車廠抱怨車用晶片不足而停產,前一陣子美國、歐洲、日本「急得像熱鍋上螞蟻」,都來台灣找台積電求援,但早在去年4月台積電就已示警,若車用電子因疫情砍單,未來要追加訂單會排很後面,現在車廠要晶片訂單不容易挪出,台積電了解車廠停工對汽車生產線、工人就業影響很大,因此有額外生產就會提供。
繼日月光後,如果美光投資成真,將是高雄發展科技廊道最佳機會
高雄報導
國際科技大廠落腳高雄橋頭科學園區有譜?據透露,美商大廠美光(Micron),將南下橋頭科學園區設廠,這也是新任高雄市長陳其邁口中的「美商大咖」,如果美光未來投資成真,加上日月光的進駐,橋頭科的發展就相當值得期待,更是高雄發展科技廊帶的最佳機會。
8月17日陳其邁出席封裝龍頭大廠日月光K13廠動土典禮時透露,還有一家大廠要投資高雄,該家國際大廠究竟是誰?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消息來源指出,陳其邁所說的這家大咖,就是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
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表示,美商台灣美光(Micron)近年加碼投資台灣,目前集中心力在中科投資,但他相信美光一定會把高雄列為下一步據點,高雄市府也會竭盡所能邀美光前往高雄投資。
羅達生強調,美光在台投資應會考量分散布局,從在台布局及持續加碼擴大投資台灣而言,前往南科投資應是一個必要的思考,因為美光的合作夥伴包括台積電及日月光都在南科,已有產業聚落效應,相信美光會把高雄列為下一個投資據點的考量。
據科技部官員透露,南科管理局曾積極拜訪美光,爭取其赴橋頭科學園區基地設廠投資。南科管理局指出,橋頭科目前只剩二階環評,希望在今年底之前,可以確定二階環評的項目,然後就可入二階環評審議。
管理局表示,依照既定的規劃期程,管理局將在2023年到2024年取得土地,「當然希望可以更快」。面積約262公頃的橋頭科,去年12月25日初次舉辦「橋頭科學園區招商說明會」時,估計園區年產值約1,800億元,令外界有些失望,如果美光確定落腳橋頭科,產值將可大幅飆升,帶動區域繁榮。
在地企業指出,陳其邁在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時,就是負責招商事宜,當選高雄市長之後非常有心的把資源引源高雄,因此,在各方全力以赴之下,南科、橋頭科、路竹科和楠梓加工區,有機會走向半導體科技廊道,「這是高雄千載難逢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