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報導】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昨天直指台灣能源政策路徑,出現諸多問題,直接衝擊產業國際競爭力。TSIA並針對能源轉型過程中,產業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提出三大建議,包括應提高供電穩定性、強化低碳能源供給及檢討綠能法規不合理限制。
供電穩電一直是半導體業者心聲,TSIA此次罕見針對台灣能源議題,提出台灣能源政策發展路徑「出現諸多問題」,顯見台灣供電環境已挑動半導體業敏感神經。
TSIA首先建議提高供電穩定性,包括推動高用電區域的「電廠直供」、全面導入智慧電網,應用AI與感測器進行即時監控與預測性調度,並建議制定國家級儲能指引,於科學園區及產業聚落建置大型儲能系統,以及重新盤點抽蓄水力潛能以提供中長期支撐。
強化低碳能源供給方面,TSIA建議釋出閒置土地資源,優先建置國有光電案場;建立一致且透明的審查架構,提升投資可預期性。此外,推動多元低碳能源方案;加速碳捕存設施導入,確保於二○三五年前全面實施;並針對高電價用戶提供專屬低碳電力結構。
檢討綠能法規不合理限制方面,TSIA建議允許餘電「電證分離」;維持既有時間區段結算方式,避免十五分鐘即時媒合造成更嚴重的餘電問題;允許電證分離讓企業更有彈性達成中長期碳管理目標;不應無預警調漲或取消轉供優惠。
【2025-10-14/聯合報/A8版/財經要聞】
【台北報導】
台灣綜合研究院昨(22)日發布2024年12月台灣EPI電力景氣指數,由於AI商機熱絡,半導體需求穩健成長,整體產業電力景氣燈號亮出連續第八顆黃紅燈,反映出景氣復甦態勢不變。
台綜院指出,去年12月全國產業高壓以上用電量較上年同期成長0.02%,產業用電成長漲幅收斂,主因基期偏高,但整體產業用電量維持穩定水準。
台綜院表示,2024年歲末,各國通膨逐步降溫且邁入降息周期,全球經濟穩步復甦。國內受惠AI及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擴展,半導體持續蓬勃發展,同步帶動相關產業生產動能。
2024年12月半導體產業用電維持正成長,傳產終端需求漸回溫,惟上年同月用電基期偏高,台綜院預測2024年第4季經濟成長為1.8%。
台綜院指出,我國半導體業持續受惠AI、高效能運算等,加上年底消費性電子新品備貨旺季,2024年12月在上年同月用電高基期下維持正成長2%,電力景氣燈號連八月呈揚升的黃紅燈。由於新興科技應用需求強勁,持續推升電子及資訊通信產品接單成長,與用電量走勢來看,半導體業生產動能強勁,景氣維持復甦態勢。
【2025-01-23/經濟日報/A4版/焦點】
台北報導
南部科學園區1日驚傳短時間壓降事件,恐影響半導體生產流程,對此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表示,南科廠區發生短時間壓降,預期不影響營運,聯電則表示,壓降事件對生產造成部分影響,有部分晶圓報廢,機台需要重開機,目前全數恢復生產,損失金額有待進一步統計。台電豐華D/S變電所因161kV GIS隔離開關故障,發生電力壓降,造成台南園區及高雄園區部分廠商電壓驟降,兩園區已復歸正常供電。
台綜院:成長幅度創一年半新低,電力景氣燈號由紅燈轉為黃紅燈
台北報導
台灣綜合研究院22日指出,因電子終端市場需求疲弱,從上游到下游供應鏈持續面臨庫存去化挑戰,部分業者有減產或延後新產能計畫,產能利用率受影響而下滑,10月半導體業用電成長幅度創一年半以來新低,用電成長表現「大不如前」,電力景氣燈號由熱絡的紅燈翻轉為下行的黃紅燈。
台綜院指出,由於半導體業高階製程訂單鬆動,出口訂單下修情況轉趨明顯,與用電量兩者走勢來看,半導體業近半年來已出現反轉訊號,可能終結兩年來半導體業的超級景氣循環周期。
與半導體有產業關聯的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業,台綜院指出,下游的消費性電子產品、電視、筆電等終端產品需求不振,廠商仍處於調節庫存階段,電力景氣燈號進一步轉向衰退的藍燈。電子與資通訊產品出口接單因客戶庫存去化,IC設計、面板等接單減少,與用電量兩者走勢來看,產業景下行訊號持續超過六個月,產業景氣走向衰退。
瑞穗銀行產業調查部也在22日「台日投資合作論壇」報告,全球智慧型手機、PC、伺服器、儲存裝置今年下半年開始明顯衰退,這三大類占半導體市場需求6成,加上半導體進行庫存調整,半導體出貨在下半年狀況不同於上半年,9月間已預估出貨成長率迅速下滑,且市場呈現「單價下跌,數量減少」的疲弱態勢。
瑞穗銀行產業調查部首席分析師益子博行表示,全球半導體營業額以單月而論,今年3月刷新史上最高紀錄之後,7月開始出現年增負成長,就數量成長率來看,負成長幅度擴大很快;各類別半導體在下半年來僅功率半導體和部分車載半導體持續緊繃。
瑞穗銀行估測,2023年半導體出貨額會出現5.2%的成長衰退,是近四年來的首度負成長。
益子博行指出,2023年半導體業下行風險來自三大部分,一是世界經濟進一步減速,終端需求再弱化,且隨地緣政治風險提高,採購、生產受限風險提高;二是半導體廠商展望需求低迷,暫緩設備投資,且人才、工程、補助、管制等影響,先進製程工廠投資暫緩;三是美國強化對陸管制,對大陸設備出口也會減少。
上看800億,將導入最先進1技術
台北報導
台灣半導體實力在國際上有目共睹,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21日接受專訪表示,國際科技大廠將接踵在台落地,加碼投資台灣,其中美光最先進製程明年要在台灣落地;荷商艾司摩爾(ASML)要落腳林口打造亞洲專屬園區(PARK);而台積電1奈米廠落腳龍潭園區,將投資兆元、帶來上萬個就業機會,且帶動食衣住行產業遷徙繁榮地方,未來桃園會像個「聚寶盆」,尤其台積電在北中南陸續投資先進製程,台灣會是一個科技島。
據了解,美光明年在台加碼投資上看800億元(含採購),將導入最先進的1γ技術,會在2024年量產。
國際諸多科技大廠例如ASML、美光,還有台積電,最近相繼加碼投資台灣,沈榮津銜蘇揆之命成立專案小組,親力親為開會解決水電、土地及人才等各種障礙。據統計,2020年至2025年半導體及相關設備材料商投資台灣3.8兆元。
沈榮津透露,美光最先進製程會在台灣落地,後續也承諾在台灣加碼投資,日前他和經長王美花接見美光高層時,曾詢問其在台投資有沒有後悔?美光高層表示,台灣政府的行政效能讓其感到放心。
據悉,美光明年計劃擴大在台投資,預計明年導入1β技術,領先三星,明年底以前在台量產;同時已導入最先進的1γ技術進來台灣研發,預計2024年在台灣落地量產,屆時其最先進製程也會採用ASML的EUV設備。
至於台積電將在龍潭園區打造1奈米廠,沈榮津指出,台積電2奈米廠投資約8,000億元,創造8,000個工作機會,進入1奈米世代,會創造約兆元以上投資,並為帶來上萬個百萬年薪的家庭,從園區開發、建廠、生產,食衣住行育樂都有龐大消費行為,將為地方帶來繁榮,且會在桃園複製社區營造,帶動產業遷徙,會像一個聚寶盆。
考量台積電客戶的需求,最重要半導體設備製造商ASML,明年7月將在林口進行大規模投資案,首期投資至少300億元,ASML計畫在林口打造專屬園區(park),把相關國際供應鏈夥伴一起帶進台灣,讓關鍵技術在台灣共同研發、製造,同時進行人才培訓及重要維修基地,讓台灣半導體製造供應鏈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