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訊

《就市論勢》先進製程供應鏈 聚焦

新聞日期:2025/08/25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曾炎裕(群益投顧副總裁)】
盤勢分析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上周發布「The GenAI Divide: State of AI in Business 2025」報告,撼動市場對AI投資的情緒。

要完整看完MIT這份報告有難度,但可以利用ChatGPT整理出三大重點,包括:一、巨量投入卻幾乎無回報:美國企業生成式AI投入三、四百億美元,95%的AI計畫未能帶來財務回報或明確影響。

二、核心障礙是「學習鴻溝」:正式購買AI系統企業僅40%,但超過90%員工私下使用 ChatGPT等工具處理工作,稱為「影子AI經濟」。

三、投資市場反應:企業AI獲利性疑慮引發Palantir、輝達等AI人氣股股價大跌,惟台股是AI供應鏈而非AI應用,屬於間接衝擊。

半導體關稅、232條款消息面變化多,美國總統川普對台灣沒有善意,半導體晶片、IC製造設備與材料,含有晶片的終端產品,供應鏈都受衝擊,伺服器代工廠積極到德州投資設廠,「美積電」議題很聳動但沒定論,台積電只關心未來終端市場需求是否趨緩。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的「AI泡沫」論更是政治化。OpenAI本身就是還沒有獲利的獨角獸,今年受到Meta、Google等大廠爭奪購併與AI人才,龐大資金導致許多新創估值過高,外界與90年代末的網路泡沫相提並論。

投資建議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開始獲利,美國P1廠去年第4季量產4奈米,月產能約3萬片,已被蘋果、超微等大客戶訂一空,產能滿載。P2廠完成建設廠務工程,2026年量產,3奈米製程客戶需求強,台積電先進製程供應鏈穩定成長。

美國的AI主軸是科技七巨頭,台灣現在「新AI族群」是PCB、AI眼鏡與AI機器人供應鏈,雖然都是AI故事,但本質上完全不同。

【2025-08-25/經濟日報/C3版/市場焦點】

×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