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訊

新聞日期:2025/04/30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台積鏈外移可能在八年後

【台北報導】
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千億美元,外界關切半導體先進技術是否外流、供應鏈是否外移。

經濟部長郭智輝昨(29)日表示,以台積電目前產量還無法誘使供應鏈移到美國,除非美國六座晶圓廠都蓋好,供應鏈才可能過去,但不是現在,可能是七、八年後。

郭智輝表示,台積電技術領先三星、英特爾約四到六年,未來十年內台積電是「一個人的武林」,先進技術不可能外流。台積電若用台灣資金赴美投資,一定要經過經濟部投審會審查。

郭智輝昨日接受節目專訪,談及台積電赴美投資議題。

他強調,台積電赴美投資,主要是滿足美國六大客戶需求,但美國生產成本高,美國客戶也會要求台積電持續在台生產,以供應美國以外市場。

郭智輝表示,台積電現在先進製程是跑3奈米,未來是跑2奈米,近日台積電對全世界公告,2026年要做1.6奈米,這也是在向三星、英特爾等競爭對手宣示。

【2025-04-30/經濟日報/A3版/話題】

新聞日期:2025/04/30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英特爾14A製程 啟動客戶合作

陳立武表示,晶圓代工領域將擴大生態系及合作夥伴;18A製程已完成投產
加州聖荷西報導
 英特爾(Intel)新任執行長陳立武針對晶圓代工業務擘劃遠景,並點出下階段英特爾發展策略,在晶圓代工領域將擴大生態系及合作夥伴,其中,Intel 14A製程於前代晶背供電基礎上搬出「PowerDirect」技術,並推出Intel 18A-P家族成員,來滿足更多外部客戶需求。
 法人指出,相對於PowerVia使用TSV(矽穿孔)將背面電源網路連接至電晶體接觸層,PowerDirect以直接連接方式,將背面微孔直接連接到每個電晶體。其中,更講求精準的晶圓對準(Wafer to Wafer)。
 英特爾晶圓代工(Intel Foundry)於美西時間29日舉行「Direct Connect」2025年度大會,向客戶與合作夥伴展示其製程技術藍圖、先進封裝進展,以及生態系聯盟的戰略布局,亦是陳立武擔任執行長後,首次主持英特爾對外公開會議。
 英特爾指出,繼18A製程進入風險試產(Risk Production)並預計今年量產後,下一代14A製程已啟動與客戶合作,在18A「PowerVia」背面供電架構基礎上,發展為「PowerDirect」直接接觸式供電技術,目前早期版本設計套件(PDK)已交付客戶,多家合作夥伴正規劃試產測試晶片。
 此外,針對不同客戶需求,英特爾推出18A-P製程,強化性能表現並維持設計規則相容性,使既有IP(矽智財)與EDA工具能快速銜接;相關業者分析,此舉展現其打破過往針對自家晶片服務。英特爾並宣布,首個16奈米設計定案(Tape-out)已進入產線;並攜手聯電推進12奈米,預計明年完成PDK、2027年開始生產。
 在先進封裝領域,英特爾透過「Foveros Direct」3D堆疊、2.5D橋接(EMIB)及混合鍵合技術,提供系統級封裝解決方案,同時與封測大廠Amkor擴大合作,客戶可依需求選擇最適封裝技術,強化供應鏈彈性。
 英特爾強調,其位於亞利桑那州Fab 52廠首片18A製程晶圓已完成投產,象徵美國本土尖端晶圓製造邁入新階段;18A量產將由奧勒岡廠先行啟動,隨亞利桑那產能逐步拉升,14A研發與生產也將全數落地美國,鞏固在地供應鏈韌性。

新聞日期:2025/04/29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力積電鋁製程 客戶搶下單

【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廠力積電(6770)營運報捷,隨美系代工客戶積極撤出大陸,使得台灣成為大陸以外全球半導體成熟製程代工最具競爭力的區域,力積電12吋鋁製程代工持續吸引大型歐美日客戶,並在矽中介層、氯化錠等新興領域與多家大型知名企業合作.待生產線上投產,將會挹注業績表現攀升。

力積電將於5月27日舉行股東常會,董事長黃崇仁在最新出爐的營業報告書中指出,地緣政治影響下,各國對半導體自製需求大幅提升,台灣半導體業者的經驗和技術成為各國取經的對象,力積電與印度塔塔電子的合作,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黃崇仁表示,隨著印度成為繼大陸之後,全球經濟成長最迅速的區域,力積電將會擴大與塔塔合作,協同台、美、日客戶聯手進軍印度半導體市場。

此外,力積電會深化與國際一線大廠的合作,透過與全球領先的半導體企業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集團將滿足不同區域,壯大市場占有率。

黃崇仁強調,為了避免與大陸同業低價競爭,力積電已積極轉型至AI相關產品線,2019年起即著手開發整合邏輯製程與記憶體的Wafer on Wafer(WoW)3D堆疊技術,提供高頻寬、低功耗的邊緣Al解決方案,目前WoW 3D堆疊技術已完成開發,並獲得多個國際大廠採用及試產,未來銅鑼新廠擴充將以WoW 3D代工業務為主軸,以因應AI應用爆發性成長的市場需求。

【2025-04-29/經濟日報/C3版/市場焦點】

新聞日期:2025/04/28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台積赴美適用新法 落實N-1

【台北報導】
產創條例第22條雖已三讀,但尚未發布實施日期。經濟部表示,須待子法於半年內修正完成後,再由行政院一併公布上路時間。以此推算,最快今年底前實施。在川普2.0下,台積電日前宣布赴美加碼投資千億美元,預料將適用新法。

針對台積電赴美投資,外界擔憂是否技術外流,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將適用「N-1」。依目前規定,一般對外投資,半導體並無明文要求「N-1」,但立院三讀通過產創條例第22條中,已明訂若「影響國家安全」、或「對國家經濟發展不利影響」,可不予核准對外投資。官員表示,將可藉此條文做為台積電赴美審查依據,落實「N-1」。

立法院剛通過的產創條例,將不予核准情況提升至法律位階,明訂公司申請對外投資,若認定有影響國家安全、對國家經濟發展有不利影響、影響政府遵守所締結之國際條約或協定、違反勞動法規引發重大勞資糾紛未解決等四種情況,得全部或一部分不予核准、或為附款之核准。若核准後,公司經營仍有上述情況可令其改正,情節重大得撤回投資。

新法還增訂罰則,明定公司未申請核准實行投資者,處5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公司實行國外投資後,公司若影響國家安全、對國家經濟發展有不利影響等,屆期未改正、停止或撤回投資者,得按次處5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罰鍰。

【2025-04-28/經濟日報/A2版/話題】

新聞日期:2025/04/28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陳立武證實 見魏哲家談合作

英特爾CEO:把台積視為合作夥伴;將強化自研AI晶片,盼在賽道上追趕輝達等強敵

綜合外電報導
 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24日在第一季財報發表會中透露,他近日已和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碰面,討論兩家公司未來合作方向。英特爾還擬定未來策略,表示將強化自研AI晶片,希望能在AI賽道上追趕輝達等其他強敵。
 陳立武表示:「我們明確將台積電視為合作夥伴,他們一直是非常優秀的合作對象。張忠謀和魏哲家都是我多年好友。我們最近也見過面,嘗試尋找可以合作的領域,希望能為兩家公司創造雙贏局面。」
 路透引述消息報導,魏哲家本周在矽谷出席台積電年度技術論壇,而陳立武也有參加這一場活動。
 英特爾24日公布第一季(1至3月)營收127億美元,排除特定費用後每股盈餘(EPS)0.13美元,雙雙優於華爾街預期。就各部門業績來看,主打PC晶片的客戶運算部門營收在第一季達到76億美元,優於華爾街預期的69億美元。資料中心及AI晶片部門營收達到41億美元,優於華爾街預期的29億美元。晶圓代工部門營收達到46億美元,也高於華爾街預期的43億美元。
 這是今年3月陳立武上任後主持的第一場財報發表會,雖然交出亮眼成績單,但主要是因為客戶趕在美國發動關稅戰前囤貨,反觀第二季展望相對黯淡。英特爾24日預期第二季營收約在112億至124億美元之間,低於華爾街預期的128億美元。
 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在財報會議上表示,公司未來將聚焦少數關鍵領域、並出售與核心策略無關的業務。他還將改變英特爾以往收購新創公司作法,改而自研究AI晶片,走向與輝達類似的全方位布局。財務長辛斯納(David Zinsner)也強調:「我們正採取審慎且有紀律的方式,持續投資核心產品與晶圓代工業務,盡全力節省營運成本並提高資本使用效率。」
 陳立武接續前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的改革計畫,努力重振英特爾晶片製造實力,終於在近日看見些微成果。外媒近日報導,英特爾18A製程技術成功吸引輝達、博通等大客戶,近日已開始和英特爾合作測試樣品。

新聞日期:2025/04/25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聯合報

台積電A14製程 2028年量產

開啟半導體埃米世代新頁 有助AI晶片更大效應和節電表現
【台北報導】
台積電北美技術論壇於美國時間廿三日在加州聖塔克拉拉登場,會中公布最新一代A14製程技術,將在二○二八年開始提供晶圓代工服務,為半導體製程進入埃米世代開啟新頁,有助AI晶片展現更大的效應和節電表現。

台積電並宣布全新的「System on Wafer-X」系統級封裝技術,可把十六顆晶片整合在有如餐盤大小基板上,為晶片提升數千瓦數電力。

台積電表示,A14製程技術將比目前已量產的三奈米製程,以及今年即將量產的二奈米製程,發揮更好的電晶體密度和降低功耗表現。相較於二奈米,A14晶片在相同功耗下,處理速度加快百分之十五,或是在相同處理速度下,功耗降低百分之卅。

台積電ADR受到美股大漲及技術持續領先的激勵,廿三日收盤價一五七點八一美元、漲幅百分之四點二三。台積電股價昨以八八六元開盤,上漲十三元,但隨即漲勢受壓抑,終場小跌九元、收八六四元。

台積電已計畫領先全球將半導體製程率先推進至埃米世代,將於二○二六年底推出A16製程。預料仍是由最大客戶蘋果率先導入此製程,超微預料也會跟進,同時是第一家高運算效能(HPC)導入這項最先進製程的晶片設計公司。其餘客戶包括AI晶片霸主輝達和聯發科,也是台積電先進製程大客戶,但兩家公司不會一開始就採用最新一代的製程。

台積電在宣告A14奈米即將於二○二八年推出後,預料將加快研發腳步,可望為材料分析廠帶來可觀的研發動能。未來A14製程仍會先在台灣量產,主要生產據點將於台積電的寶山和中科擴大基地。

台積電業務開發資深副總裁張曉強在技術論壇登場的前一天表示,他觀察到產業正在發生變化,以往智慧手機零組件製造商通常是最早採用新製程技術的族群,但隨著AI快速發展,如今設計大型AI晶片的公司更願意搶先採用最新創新技術。

張曉強指出,台積電有信心半導體整體需求將持續成長,預期整體產業產值在二○三○年前將「輕鬆」突破一兆美元。但張曉強也表示,隨著美國近期宣布一連串關稅措施,投資人對AI泡沫的疑慮也提高。

【2025-04-25/聯合報/A8版/財經要聞】

新聞日期:2025/04/25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Intel 18A試產順利 ASIC客戶按讚

台北報導
 英特爾英特爾新任執行長陳立武上任後,晶圓代工快速追趕,Intel 18A較台積電A16更早導入BSPDN(晶背供電)技術,CPU將以7成自製率為目標。據供應鏈透露,以Panther Lake來說,Compute tile將採用Intel 18A,次世代Nova Lake Compute tile也並非完全採用外部代工。
 ASIC業者智原指出,去年10月於18A平台tape out(流片),目前已經收到樣片、順利對接。
 陳立武預定本月29日將出席加州聖荷西舉行的Intel Foundry Direct Connect發表主題演講,並預定在5月中旬來台,除了參加台北國際電腦展前來台,也將出席英特爾在台40周年慶。
 英特爾過往4年5個節點政策,目前已略見成效,與之配合之台系ASIC業者透露,近期提早收到去年投片於Intel 18A製程之晶片樣本,正在進行測試階段,現階段驗證結果良好。
 據悉,輝達和博通也正積極進行製造測試。
 供應鏈消息指出,今年下半年將推出的Panther Lake重要的Compute tile就會採用內部Intel 18A製程,Graphic tile及SoC tile則會委由台積電進行;明年的Nova Lake則會擴大委外,將部分Compute tile交由台積電2奈米製造,但仍有部分型號採用內部製程。
 IC業者指出,Intel 18A率先採用業界首創晶背供電技術,將密度和單元利用率進一步提升,而對標該技術的台積電A16製程則是在明年下半年才推出,因此晶片巨頭躍躍欲試;另外,價格及地緣政治也推了一把。

新聞日期:2025/04/23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TAIPEI AMPA登場 移動產業創商機平台

E-Mobility Taiwan同場舉辦 13大展區 全面展現產業最新技術與未來趨勢

全球汽機車產業年度盛事-「台北國際汽機車零配件展」(TAIPEI AMPA)及「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 (E-Mobility Taiwan)、今(23)日登場。展會以「360°MOBILITY Mega Shows」品牌亮相,並與「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Autotronics Taipei)同期展出,共同打造亞洲最完整的移動產業展示平台。

聚焦三大核心

最強星品大會師

作為全球汽機車零配件產業的指標性展會,TAIPEI AMPA及E-Mobility Taiwan在2024年成功吸引來自全球120個國家超過5萬人次專業人士及媒體進場參觀。2025年展會以「Drive Smart,Drive Sustainability」為主題,聚焦「多元創新」、「永續未來」及「移動生態系」三大核心領域,規劃13大專業展區,涵蓋車輛零件、改裝配件、車輛照明、移動科技、自駕及電動載具、二輪零配件等多元範疇,全面展現產業最新技術與未來趨勢。

隨著全球汽車產業邁向電動化與智慧化,移動科技與能源創新成為產業焦點。TAIPEI AMPA匯集台灣車輛產業出口最強明星項目與隱形冠軍-汽車售後服務零件(AM)、車燈及車用照明、車用電子產品等;跨產業整合半導體、面板、資通訊、車用電子與新能源等領域,展出未來移動產業的前瞻趨勢及技術產品。

展區全新設立「移動科技」、「移動能源解決方案」,包括:為升電裝、德州儀器、台達電子、士林電機、泓德能源、馳諾瓦及起而行綠能等企業,將展示移動科技應用方案及前瞻技術與創新能量。零配件產業方面,國全、南晃、秀山、慧國及耿鼎等產業領導品牌,將展現其技術優勢與創新實力;在車用照明領域,則有龍鋒、佳欣等領導廠商將帶來創新照明解決方案。

多場精采活動

產業專家話趨勢

產業數據顯示,台灣2025年車用電子產值將逾新台幣6,000億,整車成本中車用電子比重更有望超過50%。車用電子展區匯聚多家知名廠商,包括怡利電子、凱銳光電、微星科技、神達數位、凱士士及大亞電線電纜等,展出最新技術與解決方案,彰顯台灣在車用電子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為促進產業交流與創新,展會期間舉辦多場精采活動。其中「360°MOBILITY Forum」將邀請產業專家分享全球市場趨勢與技術發展;邁入第四年、深獲好評的「ESG Achievement」獎項評選,將繼續與國際權威認證機構合作,以表彰企業在永續發展上表現傑出的企業,鼓勵更多企業投入永續經營。

【2025-04-23/經濟日報/D1版/TAIPEI AMPA 專刊】

新聞日期:2025/04/23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智原毛利率破底翻 Q2上看30%

台北報導
 ASIC公司智原(3035)2025年第一季營收74.4億元再締歷史新高,每股稅後純益(EPS)1.33元,創六季來新高;展望第二季,在先進封裝出貨減少下,營收將季減3成,毛利率則回升至27%~30%。
總經理王國雍指出,面對多變的外在環境,智原能以多元商業模式應對;另外在封裝業務上,智原推出新「Fabless-OSAT」整合服務,以滿足異質封裝市場廣大需求。
 智原22日舉行法說會,第一季合併營收在MP(量產)業務貢獻下寫歷史新高達74.4億元,季增152%、年增188%,毛利率則受稀釋下滑至20.3%,稅後純益為3.5億元,EPS 1.33元、為六季以來新高。王國雍指出,外部經營變數大,然首季順利達標,在先進製程以及封裝都取得良好成果。
 第二季預估先進封裝量產出貨減少,合併營收將季減約3成,毛利則受惠委託設計(NRE)認列往3成靠攏。王國雍透露,今年洽談案件數量持續增加,第一季已達47件,其中獲得3件FinFET製程訂單及3件先進封裝專案之Design win。
 智原商業模式多元,與多晶圓代工業者緊密配合,王國雍強調,除聯電之外,先進製程提早取得先前於Intel 18A投片之測試片(Test chip),驗證情況良好。另外,為因應禁令及關稅影響,王國雍宣布推出「Fabless-OSAT」整合服務。
 智原並不是要跨足封測領域,他解釋,為了因應BIS(美國商務部)禁令要求,會有轉單需求,其次先進封裝技術如TSV(矽穿孔)、Interposer(矽中介層)需要晶圓廠技術支援,智原可以提供相關Know-how。此外,目前先進封裝產能相當有限,智原能與封測夥伴確保產能無虞。
市場傳言智原解焊HBM出貨予陸廠,王國雍從技術及產品週期研判,可行性非常低。因為HBM為採用Wafer製程,出晶圓廠後已切割成IC,解焊後再大量生產幾乎不可能;此外,HBM有1,024個Pin(針腳),Pin對Pin間距僅有4個Micro(微米),人工運行可行性低。
王國雍強調會在合規下進行,取得OSAT夥伴認同外,內部亦有盡職調查審核機制;未來將開拓大陸以外地區,近期就有歐洲客戶來接洽。他分析,夾在兩強之間,各家業者會尋求應對方式,智原也會積極與英特爾合作,確保符合美方規範。

新聞日期:2025/04/23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三大記憶體廠 續縮產DDR4

台北報導
 三大原廠紛紛縮減舊製程產能,除三星電子已傳宣布4月終止1y nm及1z nm製程的DDR4生產,美光亦通知客戶停產伺服器用舊製程DDR4模組,SK海力士據傳也將DDR4產出比重降至20%。
 法人認為,市場景氣低迷,上游記憶體廠加速產品迭代,降低單位成本以提升獲利,同時將資源轉向高頻寬記憶體(HBM)及DDR5等高階產品。
 短期內記憶體價格受到關稅備貨與供給控制支撐,但整體環境不確定性高,未來基本面仍存隱憂。
 三星已通知供應鏈,1y nm及1z nm製程的8GB LPDDR4記憶體將於2025年4月停止生產(EOL),要求客戶於2025年6月前完成最後訂單(LBO)。多款8GB及16GB DDR4 SODIMM與UDIMM模組將停產,最後出貨日期為2025年12月10日。
 法人預期,採用1y nm 16GB DDR4顆粒的OEM業者首當其衝,供應量將大幅減少;記憶體模組廠雖仍可取得三星DDR4顆粒,但貨源持續吃緊。
 三星計畫減少1y nm製程產出,2024年該製程占位元產出約20%,但2025年下半年比重將降至10%以下。
 1z nm製程為2024年主力,占約30%,2025年將降至20%,預計2026年進入DDR4 EOL倒數,2027年全面停產。
 同時,三星的1a nm及1b nm新製程產出比重將快速提升,1a nm為2025上半年主流,但2025年下半年1b nm製程將占第四季產出逾40%。
 採用新製程的DDR5模組,將優先供應戴爾、惠普、華碩、宏碁等PC OEM客戶,舊製程DDR4則繼續供應消費性及模組客戶。
 記憶體模組廠因DDR4產出減少,採購顆粒不足,模組廠轉向認證及採購台系業者產品,如南亞科及華邦電等,法人預期,2025年第二季合約價將上漲,主因原廠謹慎控制產能,加上美國關稅政策反覆,帶動短期記憶體採購動能。
 法人認為,客戶提前拉貨以應對不確定性,可能導致2025年下半年旺季不旺。
 當前記憶體廠商的策略為配合客戶需求,增加美國庫存,以降低未來風險。

第 1 頁,共 258 頁
×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