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訊

新聞日期:2022/05/31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聯合報

大老闆看疫後經濟 創新更重要

台北報導
金寶將在六月廿七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許勝雄在營業報告書中表示,展望二○二二年,面對疫後經濟復甦、產業秩序重組,不僅要有宏觀的視野,更需具有創新的能力,因此持續舉辦創新提案競賽及優化作業流程,以強化創新研發能量與營運力,奠定厚實的競爭基礎。
日月光投控董事長張虔生也在致股東報告書提到,儘管因為疫情帶來結構性改變的新契機,讓半導體產業去年度過美好的一年,但日月光仍戒慎恐懼、小心翼翼面對將來各種可能的變數。他說,疫情帶動健康疑慮,讓半導體在健康和數位生活轉型產生新價值,且在現有的基礎建設上需求放量,這種需求既無準備時間也無法預測,造成短周期整個產業鏈所有層級的供需嚴重失衡與漲價,導致產業全面增加投資與產能。
不過,張虔生指出,政府和企業綠能規畫將影響半導體長線供應鏈布局,如何利用人工智慧、系統化、自動化面對不同市場需求,也會是新挑戰。
【2022-05-31 聯合報 A7 財經要聞】

新聞日期:2022/05/31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杰力攻非消費性市場 營運拚新高

台北報導
 MOSFET廠杰力(5299)全力進攻非消費性市場,目前規劃以商用PC、雲端運算、智慧家居及電動機車等高階市場前進。法人指出,杰力目前在相關領域都已經開始量產出貨,將可望使2022年營運抵銷消費性市場低迷,推動業績再度改寫歷史新高。
 近期消費性市場需求相對低迷,使IC設計廠開始加大力道布局非消費性市場,其中杰力開始加碼衝刺商用PC及雲端運算等高階市場。法人指出,杰力在商用PC市場成功以MOSFET打入全球前五大非蘋品牌供應鏈當中。
 且除了在商用筆電產品有所成績之外,另外亦有商用筆電使用的USB-PD產品線,在近期商用PC市場需求暢旺的同時,成為杰力亦保持出貨動能的原因之一。
 另外,在5G、AI等新興技術成長的同時,資料中心及伺服器等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杰力將從電源供應器及風扇馬達等市場切入。法人指出,杰力目前在資料中心、伺服器等相關領域所需的MOSFET產品也正在放量出貨,且第二季出貨動能可望優於第一季水準。
 至於在智慧家居及電動機車等終端市場,杰力亦開始有逐步放大出貨動能。供應鏈指出,杰力先前在手持式吸塵器及掃地機器人等市場就已經獲得陸系品牌導入,電動機車雖然在起步階段,但隨著淨零碳排趨勢持續發展,杰力有望逐步放大出貨動能。
 杰力4月合併營收2.55億元、月增1.2%,改寫單月新高,相較2021年同期成長14.6%。累計2022年前四月合併營收9.91億元、年成長23.5%,刷新同期新高。
 法人看好,杰力在非消費性布局效益有望持續浮現,推動2022年營運繳出逐季成長動能,並帶動全年業績再度改寫歷史新高水準,獲利有機會挑戰逼近賺進兩個股本的成績單。

新聞日期:2022/05/31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漢磊、嘉晶擴產 迎爆發性成長

董座徐建華:擴大GaN及SiC第三代半導體營業規模;訂單看到明年上半年
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廠漢磊(3707)及轉投資磊晶廠嘉晶(3016)積極擴建氮化鎵(GaN)及碳化矽(SiC)等第三代寬能隙半導體產能,在手訂單能見度已看到明年上半年。
 漢磊暨嘉晶董事長徐建華表示,漢磊是台灣第一家率先擴增SiC產能的晶圓代工廠,嘉晶是台灣唯一擁有GaN及SiC量產磊晶供應商,今年將積極擴大產能以迎接產業爆發性成長商機。
 漢磊及嘉晶受惠於國際IDM大廠擴大委外,加上今年價格再度調漲,4月營收同創歷史新高,第二季維持樂觀展望。漢磊4月合併營收月增0.4%達7.3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9.8%,累計前四個月合併營收28.4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9.8%。嘉晶公告4月合併營收月增0.7%達5.0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8.0%,累計前四個月合併營收19.7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1.0%。
 漢磊及嘉晶在致股東營運報告書中,說明將全力擴大布局GaN及SiC等第三代半導體相關產品的營業規模,以掌握半導體綠能及車用市場領域商機。徐建華在報告書中指出,漢磊去年營運轉型成功,全年度轉虧為盈,今年將在此基礎上持續強化營運效率及導入高附加價值產品線,投資重點鎖定在進入爆發成長的第三代半導體。
 漢磊因IDM廠擴大下單包產能,功率半導體晶圓代工產線滿載到年底,包括GaN及SiC晶圓代工訂單能見度更已看到明年上半年。漢磊4吋及6吋SiC晶圓代工均已量產,合計月產能達1,000片6吋約當晶圓,今年將以6吋為擴產重點項目,希望今年內可擴增一倍至2,000片。至於6吋GaN晶圓代工接單滿載,月產能將在今年增加一倍至2,000片。
 嘉晶4~8吋磊晶矽晶圓月產能合計40萬片,在供不應求情況下價格將逐季調漲。嘉晶去年底GaN磊晶片月產能約2,000片,SiC磊晶片月產能約600片,而嘉晶將投入4,000~5,000萬美元擴產,2~3年內SiC磊晶片產能要增加7~8倍,GaN磊晶片產能要增加2~2.5倍。
 徐建華表示,漢磊6吋SiC產線將快速進入量產並擴大產能,並且是台灣第一家率先擴增SiC產能的晶圓代工廠,在全球客源開發上占有極佳優勢,並持續擴大車用領域布局。嘉晶在化合物半導體相關應用深耕多年,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擁有SiC與GaN量產的磊晶供應商。漢磊及嘉晶將積極擴產以迎接產業爆發性成長商機,期許未來幾年營運持續成長。

新聞日期:2022/05/30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MOSFET台鏈廠 喜迎轉單潮

台北報導
 國際IDM大廠搶攻第三代半導體商機,擴大將MOSFET產能移轉至第三代半導體市場。法人看好尼克森、杰力、大中及富鼎等台灣MOSFET供應鏈,可望搶下國際IDM大廠的轉單商機,也注意到功率半導體晶圓廠漢磊及嘉晶等概念股,搭上這波第三代半導體需求,接單動能逐步放大。
 隨著5G、電動車及工業等終端市場大規模成長,碳化矽(SiC)及氮化鎵(GaN)等第三代半導體市場,成為未來功率半導體的新商機,意法半導體、瑞薩及英飛凌等國際IDM大廠,逐步擴大擴增第三代半導體產能,導致國際IDM大廠的消費性MOSFET產能不斷縮小,也讓台灣的MOSFET廠,擴大搶下從國際IDM大廠的移轉訂單。
 法人指出,尼克森、杰力、大中及富鼎等MOSFET廠,近年來於半導體產能全面吃緊潮中,陸續拿下不少轉單,隨著國際IDM大廠不斷壓縮消費性MOSEFT產能,台灣MOSFET廠有機會拿下更多移轉訂單。
 市場專家表示,MOSFET主要投片量產的8吋及6吋晶圓,目前的代工產能來看,有機會一路維持吃緊到2023年,加上國際IDM大廠逐步移轉消費性MOSFET產能至高階市場,這波MOSFET市場的需求,短期內仍將維持目前的火熱現狀。
 其中,杰力、大中及富鼎等MOSFET廠,受惠產能吃緊,產品單價維持在高檔,加上訂單滿手,2022年前四月繳出歷史同期新高的亮眼成績。法人強調,雖然消費性筆電放緩,不過MOSFET供給仍相當吃緊,且商用及電競筆電需求依舊相當強勁,看好MOSFET廠第二季營運仍有機會持續攀升,下半年訂單亦有望再成長,全年營運可望繳出歷史新高的成績。
 此外,因第三代半導體市場後續需求,有望大幅成長,漢磊、嘉晶等功率半導體廠,也開始搶進碳化矽、氮化鎵等相關市場。法人指出,漢磊、嘉晶目前訂單動能,有機會一路衝到年底,目前不論車用電子、5G及太陽能等終端市場,也開始擴大使用第三代半導體,預期2023年之後的接單表現,可以一路放大成長。

新聞日期:2022/05/30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旺宏吳敏求:今年市況比去年好

台北報導
 快閃記憶體大廠旺宏(2337)27日召開股東常會,通過去年盈餘每股配發1.8元現金股利,並完成15席董事改選。旺宏董事長吳敏求於會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雖然中國疫情封城造成PC及消費性電子需求減弱,但旺宏逾八成營收已來自非PC領域、影響較小,且全球電動車都開始導入旺宏方案,維持第二季出貨量及平均價格優於第一季展望不變。
 吳敏求表示,AI及高效能運算新應用帶動記憶體需求持續成長,包括車用、醫療、工業、5G、伺服器等,已是旺宏重點拓展並推升營運成長的主要動能。旺宏近年重新調整客戶群,策略上是追求獲利最大化,第一季約八成營收來自非PC應用,包括中國封城等外在環境影響消費電子銷售,但對旺宏影響不大。
 吳敏求表示,上半年是傳統淡季,但旺宏目前的進單情況都符合或優於預期,因此對今年市況預期比去年又好一點,下半年進入旺季後,來自歐、美、日等接單相對上亦較預期好,若PC或消費性電子的量能回溫,半導體市場就不會轉弱。旺宏產能固定,12吋晶圓廠主要產能用於高階NOR Flash,對市況看法維持與上次法說會相同,第二季位元出貨及平均價格仍優於上季。
 吳敏求表示,旺宏的NOR Flash仍在積極爭取非PC相關客戶,由全球的角度來看進展還不錯,可盡量擺脫季節性的影響。以車用市場來看,第一季占旺宏NOR Flash營收比重16%,而電動車正在快速成長,所有電動車都採用旺宏的NOR Flash方案,而且有更多設計案湧入。旺宏預估第二季價格持平或上漲,第三季也將是持平或小漲格局。
 再者,旺宏3D NAND及3D NOR進展非常順利。吳敏求表示,96層3D NAND已經進入量產,第三季陸續對客戶送樣認證,192層3D NAND預估明年開始生產,產品研發過程有很多技術上的突破,希望旺宏發表的192層3D NAND晶片尺寸將會是業界最小。

新聞日期:2022/05/27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晶心科推車規CPU IP

【台北報導】
CPU矽智財(IP)廠晶心科(6533)昨(26)日召開股東會,通過去年度盈餘配發每股現金股利2.84887117元等議案。晶心科董事長林志明透露,對今年營運高度成長抱持信心,未來三個月內將推出第一個車規CPU IP。

以往晶心科就有產品被客戶導入於車輛相關應用,但該公司進一步強化車規布局,希望擴展更多相關版圖。

晶心科去年合併營收為8.19億元,創新高,年增41.1%;淨利1.61億元,年增3.21倍,同步改寫紀錄,每股純益為3.59元。今年前四月合併營收為2.56億元,年增24.9%;首季每股純益為2.46元。

法人估計,晶心科今年業績增幅將上看三成,該公司不予評論,但表示對於全年表現樂觀以待。

針對半導體市場雜音頻傳,林志明指出,該公司應用布局多元,手機TDDI應用方面影響有限,其還有包括資料中心、物聯網、微控制器(MCU)、WiFi、藍牙等應用。

RISC-V架構產品是晶心科目前的發展重心,去年占整體營收比重已超過六成,林志明評估今年相關營收占比還可能更高。同時,今年首季RISC-V占其簽約授權金比重已接近六成,去年RISC-V占該公司量產權利金比重僅約1%,今年首季來到3%,預期全年相關比重將高於去年。

【2022-05-27/經濟日報/C3版/市場焦點】

新聞日期:2022/05/27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聯合報

10家陸企高科技挖角 強制處分

台北報導
調查局報請全國四個地檢署指揮偵查,10家陸企涉嫌在台挖角,昨同步收網。台北、新北、桃園、新竹地檢署搜索20地、詢問70人,涉案人全依違反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偵處,複訊後強制處分。
10家公司分別是新北檢偵辦的電源管理晶片設計的杰華特公司、液晶顯示器研發的中科冠騰公司;北檢偵辦的從事快閃記憶體設計的芯技佳易公司、從事智慧軟體系統開發的華章公司,和從事物聯網未來產品開發的聯創創新公司。
桃檢偵辦從事微型驅動馬達製造的皓澤公司、從事光學量測儀開發的舜宇公司;竹檢偵辦從事半導體IC設計的台灣芯盈公司、導航定位晶片設計的華大北斗公司、從事低溫共燒陶瓷製程的佳佶公司。
調查局指出,相關偽台資公司涉案負責人,透過個人據點、辦公室與陸企直接聯繫,或經由第三地投資公司隱匿身分,再將違法資金迂迴匯入台灣,以逃避法律刑責。
調查局說,立法院上周五三讀通過兩岸條例修正案,為使國人充分瞭解中共對台挖角、竊密,戕害我國經濟實力的企圖,連續偵辦相關案件。
調查局還說,俄烏戰爭印證科技影響國家戰力,科技能力不但是產業發展命脈,也是國防基礎、國家安全後盾,為防制中共人才挖角,提高全方位自我警覺意識,輔以檢調單位偵辦作為,才能維護台灣經濟實力與國家安全。
【2022-05-27 聯合報 B1 全台焦點】

新聞日期:2022/05/27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南亞科談DRAM市況 有望逐季改善

台北報導

 DRAM廠南亞科26日股東會,通過去年盈餘配發現金股利總額114.7億元,以現有股本計算約每股配發3.70元現金股利。董事長吳嘉昭表示,隨著5G、人工智慧(AI)、物聯網、自駕車、元宇宙等相關技術的發展,將帶動DRAM應用多元化,預期第二季市況將小幅修正,爾後有機會逐季改善。

 吳嘉昭表示,由於去年DRAM需求強勁,尤其三星將部分舊產能移轉生產CMOS影像感測器(CIS)等邏輯產品,在供不應求情況下,南亞科DRAM產品賣光且幾乎沒有庫存,因此今年的成長空間有限。現階段DRAM產業面臨高通膨引發原物料上漲、俄烏戰爭、大陸封控、晶圓產能吃緊造成長短料等四大變數影響,但南亞科仍將力求今年營收與去年相當,並透過產品組合優化以穩定提升獲利。

 南亞科第一季合併營收199.46億元,每股淨利2.11元優於預期。南亞科受到中國疫情封城影響,4月合併營收月減2.1%達65.98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0.8%,累計前四個月合併營收265.4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7%。

 南亞科近年來積極投入自主技術開發與製程轉換,第一代10奈米世代1A製程已試產第一顆8Gb DDR4並達到良率目標,第二顆DDR5設計完成並投入試產,預計今年進行1A製程轉換並導入量產。第二代10奈米世代1B製程已完成功能性驗證晶片的試製,首顆產品8Gb DDR4已開始投片試產。

 吳嘉昭表示,DRAM是電子產品智慧化關鍵元件,包括智慧手機、伺服器及資料中心是目前最大應用區塊。隨著5G、AI、物聯網、大數據、自駕車、元宇宙相關技術的發展,未來各種消費型智慧電子產品的推出,將帶動DRAM應用多元化,需求每年會有15~20%的位元成長。

 吳嘉昭認為,今年5G手機出貨比重提升,DRAM搭載同步增加,在筆電方面,商用及電競機種需求強勁,但手機及筆電等市場受到全球通膨、地緣政治、缺料影響較重,需求成長趨緩。

新聞日期:2022/05/26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工研院AI技術 日月光導入

【台北報導】
高速、高智慧的檢測技術已是現代化產線高產能關鍵,工研院研發「AI人工智慧設備預診斷技術」,已導入全球半導體封測龍頭日月光(3711)中壢廠協同合作,以最快速度提供最佳參數,提升先進製程精準度與良率,搶攻全球2022年智慧生產與製造龐大商機。

經濟部工業局副組長呂正欽表示,工業局以智能物聯網次系統發展計畫,協助業者導入物聯網或相關科技,希望結合國內半導體產業與系統業者,帶動國內電子產業跨入工業應用的智慧工廠次系統產品開發,建構完整國產化自主元件自給率與IoT產業服務系統,讓生產更有效率。

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所長張世杰指出,「AI人工智慧設備預診斷技術」有如產線上智慧糾察隊,透過演算法進行深度學習,可在產線直接判讀瑕疵,更可建立完整的資料庫,解決傳統人為檢查失誤或品質不均問題。

張世杰說,這項技術解決問題時間可從30天縮短為一至五天,提高半導體製程良率,未來還可提升頻率元件生產製造廠、碳化矽晶圓檢測、AiP載板檢測、半導體先進封裝測試檢測等產線彈性化生產,在產線即時監控與驗證,促使產品在試量產階段即可提早上市。

工研院指出,日月光中壢廠凸塊製程廠導入「AI人工智慧設備預診斷技術」,在既有基礎下已讓製程更精準有效,讓製程更具彈性與自主性。

【2022-05-26/經濟日報/C4版/上市櫃公司】

新聞日期:2022/05/26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美光中科廠 今年導入EUV微影製程

台北報導
 記憶體大廠美光(Micron)今年參加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資深副總裁暨策略長David Moore以「智匯數據、無所不在」為題發表專題演說,美光總裁暨執行長Sanjay Mehrotra也透過影片說明美光在台灣重要營運進展,而才剛落成啟用的中科廠將會導入最先進的1α奈米DRAM製程及極紫外光(EUV)微影技術。
 David Moore在主題演說中表示,疫情推動全球經濟加速數位化,5G、人工智慧(AI)、高效能運算(HPC)、物聯網等產業大趨勢,持續改變世界上每個產業,記憶體扮演關鍵角色。美光與台灣業者緊密合作,包括聯發科手機平台導入美光行動式DRAM及儲存裝置、與群聯及超微合作開發PCIe 5固態硬碟(SSD)、與研華共同打造最適合物聯網的DRAM及NAND Flash產品等。
 David Moore亦宣布美光創投將注資第二輪基金2億美元於扶植深度技術(deep tech)領域的新創公司,關注範疇更廣的深度技術創新,同時為為彰顯美光追求多元平等包容(DEI)的承諾,第二階段基金將有20%的投資資本鎖定由女性及其他少數族群所領導的新創公司。
 Sanjay Mehrotra表示,台灣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邏輯和DRAM半導體技術,美光在台灣創建DRAM卓越製造中心,是先進的半導體製造生態系統,並部署導入人工智慧(AI)的自動化智慧製造系統,有助提高營運效率。美光是台灣最大外資企業,美光台中廠是最先進製程的DRAM廠,除了導入1α奈米DRAM製程,EUV技術也會在今年導入,而美光在台灣員工人數已達1萬人,未來還會持續增加工作機會。
 美光已宣布將EUV技術放入DRAM技術藍圖,將由10奈米世代中的1γ(gamma)製程節點開始導入。美光的EUV製程DRAM會先在台灣開始生產,美光台中A3廠是美光首座支援EUV製程DRAM廠,預計2024年進入量產階段,之後再擴大應用到美國、日本等其它地區的DRAM廠。

第 1 頁,共 3 頁
×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