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聯電、鴻海等扮關鍵角色 提供完整解決方案 建構整合生態系
【台北報導】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昨(29)日發表車用晶片指南,並攜手聯電、鴻海等台灣車用半導體晶片業者及上下游供應商,提供完整晶片解決方案,布局全球車用晶片市場,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及鴻海系統晶片設計中心副總經理劉錦勳表示,廠商結伴打群架,共同打造整合生態系,讓台灣在全球電動車領域扮演關鍵角色。
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分析,車用晶片短缺不僅讓世界看到台灣半導體產業重要性,這也是對過去車用供應鏈合作方式的一種示警,廠商更需要加強與高科技產業供應鏈合作結盟,確保供應鏈產能,加速整體產品開發及創新進度。
為推進產業成長,SEMI與產業領導廠商合作,透過打造SEMI Auto IC Master車用晶片指南,廣邀台灣車用半導體晶片業及上下游供應廠商,提供指引給代工廠商及車廠參考;SEMI進一步表示,對上游晶片業者而言,SEMI車用晶片指南協助台灣IC業者推廣、跨足汽車供應鏈,並持續推動客製化技術研發,對車廠而言,除有助更彈性調度晶片產能外,更能提高並有效加強與供應鏈合作關係。
宣明智指出,未來電動車會用到更多半導體,一輛電動車可能使用超過250顆晶片,較傳統油車40顆大增,在瞬息萬變的電動車產業中,台灣的產業效率將可提供事半功倍的絕佳優勢,台灣廠商應聯手共同打造整合生態系,在政府支持下前進世界盃。宣明智點出,在電動車趨勢來勢洶洶下,需要一個資訊告訴車廠,台灣能夠做甚麼,而車用晶片指南就是要讓全世界車廠等需要用到晶片的廠商,充分了解到台灣能夠做甚麼事,在廠商結伴而行,讓全世界知道,台灣在電動車領域將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劉錦勳表示,經歷過短缺晶片的苦處後,代工廠思維開始調整,除掌握控制傳統供應鏈外,也開始嘗試自行開發晶片,此外,疫情牽動供應鏈變化,代工廠開始想辦法與上游廠商接觸,對台灣都是好機會。
依據Gartner報告,車用半導體至2026年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16.5%,包括電力控制、環境感知、車內外聯網、座艙影音、整合中控等需求,將大幅增加未來汽車配置的功率半導體、AI運算晶片及感測、聯網等數量。
【2022-06-30/經濟日報/A3版/話題】
台北報導
聯發科宣布與美國普渡大學合作,在印第安納州西拉法葉(West Lafayette)成立半導體晶片設計中心,並初步計畫朝晶片設計學位課程、下世代運算和通訊晶片設計等方向展開先進前瞻技術的研究合作,成功擴大聯發科在美國招募人才實力。
聯發科表示,在印第安納州州長及普渡大學校長支持下,該校工程學院與印第安納州經濟發展廳(IEDC)促成了在校地上設置聯發科技設計中心的合作創舉。普渡大學John A. Edwardson工程學院院長暨下任校長蔣濛表示,此次投資為普渡大學的學生創造寶貴機會,就近與世界頂尖的晶片設計人才互動交流。
據了解,普渡大學主要以工程教育聞名,校內擁有最先進的半導體晶片設施,以大學部來說,普渡大學工程學院是全美前十大工程學院之一,且在2022年成功蟬聯全美工程學院前四強。
根據聯發科的規畫,本項合作將可運用印第安納州經濟發展廳提供的優惠以招募當地專業科技人才、建立普渡團隊,而普渡研究基金會(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也提供獎勵措施以支持本案。
事實上,聯發科已經與全球及美國頂尖大學合作發展先進研究近20年,而本次與普渡大學的合作又是另一突破。新的半導體設計中心直接設立在校園內,讓該校學生有機會看到自己的創新研究融入一個全球IC設計公司的產品設計或解決方案的一環。此次合作也將為印第安納州吸引高階半導體設計人才。
根據聯發科先前釋出訊息指出,聯發科2020年在美國加州、麻州及德州等辦公室招募30名實習生,且當中超過九成來自美國前五十大工程領域大學,且在美國的20個研發團隊中,來自世界頂尖大學的博士人才更逼近三成,在本次與普通大學成立半導體晶片設計中心後,聯發科可望擴大在美國招募人才力道。
台北報導
微控制器(MCU)廠新唐(4919)下半年將受惠於間接持有晶圓代工廠TPSCo新產能逐步開出,將可望替新唐日本子公司(NTCJ)車用、工控出貨再添出貨動能。法人看好,新唐第三季在新產能逐步開出效應,加上伺服器、車用及工控訂單續旺,單季營運有望再創新高。
新唐自收購Panasonic半導體事業並成為旗下日本子公司後,同時也間接取得Panasonic半導體事業先前與高塔半導體合資成立TPSCo股權,由於先前半導體產能供不應求,TPSCo也開始啟動擴增產能,預計在下半年產能將有望逐步開出,且新產能有望逐季成長至2023年下半年。
法人指出,由於新唐在日本子公司的投片除了自有產能之外,另外正是由TPSCo拿下投片訂單,其中又主要生產新唐日本子公司的車用訂單,預期在車用訂單持續滿載到年底情況下,加上TPSCo新產能逐步開出帶動,且新唐車用產品出貨表現有機會再度成長。
據了解,車用、工控以及伺服器等非消費性終端市場進入下半年後,需求依舊相當旺盛,其中車用訂單主要受惠於混合能源車及電動車導入智慧化、電動化,使半導體元件需求相較過往傳統燃油車大幅增加數倍。
另外,伺服器市場則是在5G、人工智慧效應之下,使新建置的資料中心數量持續看增,新唐目前手握美系伺服器客戶的伺服器遠端管理晶片(BMC)大筆訂單,訂單亦有望旺到年底。
【台北報導】
旺宏(2337)受惠於工控、車用營收占比高,法人指出,儘管半導體成長放緩疑慮升高,但旺宏高階編碼型快閃記憶體(NOR Flash)售價仍一枝獨秀,維持去年第4季以來高檔,下半年展望仍正向,全年營運將優於去年。
旺宏先前表示,雖然消費性電子、PC市場雜音不斷,該公司八成以上NOR Flash產品用於非PC或消費性電子產品領域,受影響程度小,車用、伺服器、醫療、5G與工業應用等需求仍強。
旺宏董事長吳敏求認為,大陸前一波封控確實對電子供應鏈與終端需求造成一定程度影響,但旺宏仍對後市充滿信心,尤其在車用部份,旗下NOR Flash打進全球電動車供應鏈,甚至在車用NOR Flash市場與指標廠德商英飛凌差距已愈來愈近,報價更已超越英飛凌。
法人指出,近期NOR Flash現貨市場報價鬆動,陸廠4、5月間開始降價5%以內,但多數品項報價仍持平,推測其終端市場以大陸市場內需為主,因此受到華東封控影響較嚴重,反觀旺宏5月現貨價仍持穩,高密度規格產品甚至漲價5%以內,主因旺宏在工控、車用比重較高,受影響程度較有限,5月現貨價不跌反漲,表現最為亮眼。
【2022-06-29/經濟日報/C3版/市場焦點】
徐秀蘭要補助 雷蒙多聽到了
綜合報導
矽晶圓大廠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28日表示,環球晶將在美國建置月產能高達120萬片12吋矽晶圓新廠,總投資金額高達50億美元,且希望爭取到美國聯邦及州政府的補助。
其中,美國半導體補助法案CHIPS Act是否能在近期通過,將會直接影響環球晶的美國德州設廠計畫,徐秀蘭表示,不排除等法案通過才會開始動土興建。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27日表示,她認為台灣環球晶將按照原定計畫於德州建廠,但前提是美國國會須趕在8月休會前通過晶片法案(CHIPS for America Act)。
雷蒙多接受CNBC電視節目《Mad Money》訪問時表示,「環球晶執行長徐秀蘭親自告訴我,他們的投資案取決於美國國會是否通過晶片法案。他們今日再度重申這一點。」
雷蒙多指出,美國國會必須加快行動、在休會前通過晶片法案,否則此交易案恐怕告吹。唯有法案過關、資金到位,環球晶才會於11月新廠開工動土。
雷蒙多表示:「半導體需求在未來10年或11年將翻倍成長。建廠與營運需耗費數年時間,而這意味著:這些公司現在就必須做出決定。」
環球晶宣布將在美國德州謝爾曼市(Sherman)興建全新12吋矽晶圓廠,此處亦為美國子公司GlobiTech的所在地。徐秀蘭表示,環球晶1月底確認無法取得德國政府審批併購世創(Siltronic),就立即啟動自行擴廠計畫,包括在全球6個國家營運據點擴產,以及興建新矽晶圓廠,德國新廠包含在3年新台幣1,000億元投資計畫。
徐秀蘭表示,環球晶原先是要在4月底選定新廠設廠地點,但當時有幾個國家都在選,也要看補貼內容,評估營運成本和競爭力,環球晶堅持新廠八成以上產能要得到客戶承諾才會建廠,所以才延到6月底公布。
徐秀蘭表示,環球晶最終選擇在美國德州設立新廠有三點考量點。第一是選擇在美國設廠而且可以得到美國聯邦及州政府的補助,有助於讓美國廠的初始建廠成本能與在亞洲地區設廠相差不大。
第二是新廠地點能有許多客戶支持,環球晶可以在美國爭取到台積電、英特爾等客戶訂單。第三則是當地的用水、用電、人才供應等綜合考量。
台北報導
矽晶圓大廠環球晶27日宣布,將於美國德州謝爾曼市(Sherman)興建全新12吋矽晶圓廠,此處亦為美國子公司GlobiTech的所在地。這座新廠是環球晶今年2月6日公布的台幣千億擴產計畫的一部分,並可滿足台積電、英特爾等大客戶的需求。
美國德州州長Greg Abbott表示,環球晶與謝爾曼市的合作將為該地區創造1,000多個新工作崗位、為德州的經濟注入超過50億美元的投資。
環球晶表示,12吋矽晶圓是所有先進半導體製造廠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隨格芯(GlobalFoundries)、英特爾、三星、德州儀器、台積電等國際級大廠紛紛宣布在美國的擴產計畫,美國對於優質的上游材料矽晶圓的需求也將大幅成長。
由於先進的12吋矽晶圓的生產基地目前幾乎全部位於亞洲,使得美國半導體產業高度仰賴進口矽晶圓。
這項擴廠計畫將打造美國本土暌違20多年的首座12吋新矽晶圓廠,並彌補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缺口。環球晶表示,這座12吋矽晶圓廠產能預計於2025年開出,將可解決導致半導體危機的晶圓短缺問題。
環球晶說明,此座全新廠房將依客戶長約需求數量分階段建設,設備亦陸續進駐,待所有工程竣工後,完整廠房面積將達320萬平方英尺,最高產能可達每月120萬片12吋晶圓。與相同性質的其他工廠相比,這座12吋晶圓廠不僅是全美最大、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大型廠房之一。除此之外,因土地遼闊,新廠興建完成後,仍有充分空間支持進一步擴增產能。
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表示,隨全球晶片短缺和地緣政治隱憂持續,環球晶值此時機建設先進節點、當代最創新的12吋矽晶圓工廠來增加半導體供應鏈的韌性。透過當地生產、就近供應,從而在當前全球ESG浪潮中顯著減少碳足跡,環球晶與客戶雙方皆將因此受益。
美國商務部長Gina Raimondo表示,環球晶的聲明對於重建美國半導體供應鏈、加強美國的經濟和國家安全、以及創造美國製造業就業機會至關重要。美國正處於擴大國內半導體生產的成敗時刻,半導體公司需要在秋季之前做出投資決定,以滿足對晶片的鉅量成長需求。
進駐5GAIoT創新園區、加入南部半導體S廊帶
【高雄訊】
已進駐南部晶片設計研發培育中心,在高雄深耕10年的人機介面晶片設計大廠義隆電子(2458),24日宣布擴大投資高雄,成立「義隆電子人工智慧研發中心」進駐高雄亞灣5GAIoT創新園區,加速AI技術研發,並加入南部半導體S廊帶。
包括經濟部工業局主秘周崇斌、副組長呂正欽、高雄市長陳其邁、經發局長廖泰翔、義隆電子董事長葉儀晧、特助葉宗穎、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中山大學南區促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林根煌等貴賓出席見證。
義隆電子看準全球AIoT發展與應用,將是未來半導體產業重點趨勢,繼2019年宣布為AI元年後,在晶片設計培育中心協助下,獲得千萬輔助金額,成功進駐5GAIoT創新園區,根留台灣。
陳其邁表示,5GAIoT與半導體是高雄產業升級轉型兩大發展主軸,感謝經濟部工業局及中山大學產發中心在亞灣奠定高雄IC產業的基礎,是推展半導體S廊帶的一大助力,更感謝義隆電子投資高雄的眼光及遠見,完成高雄半導體生態系重要的一塊拼圖。
葉儀晧親自以該公司研發的AI影像辨識等技術,在各種交通安全及監控應用成果,更希望能結合高雄半導體S廊帶產業鏈優勢,不僅在技術上持續突破,更要成為高雄亞灣區5G+AIoT的IC創新廠商。
【2022-06-27/經濟日報/A16版/產業動態】
3DIC研發中心上線,魏哲家親身赴日
台北報導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24日親自出席「台積電日本3DIC研發中心」開幕典禮,他在致詞時表示,台灣及日本都在全球半導體生產鏈中扮演重要角色,相信台積電日本3DIC研發中心成立,能夠與日本合作夥伴共同加快在半導體產業的創新腳步。
雖然日本已開放台灣人士以商務簽證入境且免隔離,但回台仍需進行3+4天的隔離,魏哲家與台積電先進封裝技術暨服務副總經理廖德堆,仍決定一同出席這場開幕儀式,說明台積電十分重視在日本半導體市場及3DIC先進封裝技術布局。日本經濟產業相萩生田光一出席致詞並與魏哲家會談,也代表日本政府看重台積電的日本投資計畫。
該中心由台積電設立,並與揖斐電(Ibiden)、新光電氣、信越化學等日本逾20家廠商合作,總投資金額達370億日圓,台積電出資180億日圓,日本政府透過新能源及產業技術統合開發機構(NEDO)出資190億日圓。
由於人工智慧(AI)及高效能運算(HPC)透過3DIC先進封裝將異質晶片整合已是主流趨勢,台積電日本3DIC研發中心在日本茨城縣筑波市的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建置無塵室已完成啟用。日本透過官方及民間共同合作方式,與台積電攜手合作,台積電日本3DIC研發中心注重研究下一代三維矽堆疊和先進封裝技術的材料領域,支援系統級創新、提高運算效能,並整合更多功能。
魏哲家表示,以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商業模式創立,台積電堅信藉由專注於最擅長的事情,「身處半導體領域的我們都能夠為推動技術進步作出最大化的貢獻」,日本3DIC研發中心正是這種合作模式的完美體現。台積電和日本產業人才合作,能夠與其相互賦能並共同取得突破。
廖德堆表示,如今單一晶片約含數百億個電晶體,憑藉著先進封裝技術和三維積體電路技術,能夠將數千億個電晶體進行封裝,提供新的運算能力。台積電將和日本3DIC研發中心的夥伴合作,攜手開發有助於將這些創新具體實現的技術。
台北報導
驅動IC廠矽創(8016)23日股東會,通過盈餘分派案,本次將會配出公司史上最高金額每股32元現金。
對於後續營運,法人指出,矽創雖然主要專攻驅動IC市場,但是由於持續衝高工控、車用市場,2022年營運有機會保持成長的態勢。
觀察後續市場,供應鏈指出,雖然受到消費性及智慧手機需求大幅減少效應下,使當前驅動IC市況一片低迷,不過觀察車用、工控等市場由於導入面板需求持續增加,使驅動IC用量也是過去的數倍之多,使該領域的驅動IC價格相對消費性及智慧手機使用的產品相對有撐。
據了解,矽創在工業、車用等驅動IC市場表現相當亮眼,其中車用驅動IC市場已經成功打入全球知名一線車廠供應鏈,且包含歐美高階車種,在車用市場有機會旺到年底情況下,矽創車用驅動IC出貨亦有望維持高檔。
矽創5月合併營收達15.97億元、月減8.4%、年減16.0%,法人看好,矽創下半年在工業、車用等驅動IC市場需求維持暢旺水準效應下,全年營運仍可望挑戰繳出優於2021年成績單。
白皮書提3迫切問題 促速開放邊境 以免失掉投資機會 去年87項議題僅5項解決 不到前一年度的一半
【台北報導】
台灣美國商會昨發布「二○二二台灣白皮書」,副會長吳王小珍表示,商會認為台灣有三大急迫性問題,首先是能源,要有安全及穩定的能源供給,這不僅已是必須馬上處理的問題,也成為會員「愈來愈擔心的議題」;其次是人才和勞動市場重組;最後是在安全情況下開放邊境以及重啟商務活動,因為別的國家走得很快,如果台灣一直因為邊境管控變成障礙,會失掉很多投資機會。
此外,日前又傳出共機擾台,高盛集團也提到兩岸緊張局勢升至近十年來最高,在被問到美商是否關切台海安全議題與投資計畫會否受影響時,美國商會執行長魏立安說,現在是台灣正面發展的黃金時機,但也面臨經濟、地緣政治或防衛、安全問題等逆風,商會的任務是扶持五三五個會員在台灣經商,支持會員為營運所做的決策與打算,而會員做一系列決定時都會考慮到外在情勢變化。
魏立安指出,既有和潛在的外國投資人都注意到全球和區域情勢,據以投資評估,美國商會不會越俎代庖,但相信會是企業做投資決策時首要關注議題。美國商會希望台灣海峽維持和平穩定,因為這絕對有助美商的利益和台灣經商環境,商會也會全力支持可確保這個目標所做的努力。
吳王小珍指出,美國商會廿六個委員會今年提出九十六項議題,而審視去年提出的八十七項議題,只有五項列為「已解決」,不到前一年度的一半。被評為「有具體進展」的建議也從廿三項減少為十三項,委員會覺得今年的結果「不是特別好」。她說,台灣在這個特別重要的當頭,希望腳步不要遲疑,要付出雙倍努力,抓住這個黃金時期。
針對今年商會白皮書關切議題,國發會表示,包括確保穩定能源供給、促進永續未來、改善勞動市場及邊境防疫等,均是現階段政府施政重點。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表示,在台美關係奮起轉進的關鍵時刻,商會擔負角色更顯重要,期盼透過商會支持,達成台美貿易協定簽署目標。
在能源問題方面,吳王小珍表示,經過三月的幾次停電,顯示供電穩定已經不是隱憂,而是需要馬上處理的問題,因此政府要把再生能源或電網的持續性快速更新和動作,並提出清楚的誘因,促使供應商能盡快在市場深耕、把最先進的技術帶進來。
人才方面,她指出,台灣的人才一直受推崇,但同樣面臨缺少高級專業人才的問題,包括半導體、科技和觀光旅遊等三個委員會,都呼籲政府在人才培育發展提出快速有效的辦法。
針對邊境管制,吳王小珍說,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雖然近期台灣境管逐步放鬆,但比歐美國家仍顯緩慢。跨國公司人員無法來往溝通,國外總部開會時台灣代表不能一直缺席,且國外在評估投資案件時,也會因為這個障礙就不選台灣。商會希望在安全考量下,盡速逐步開放邊境,促使商務活動恢復活躍,希望政府對開放邊境釋出更明確的訊號,對外表明將於第四季啟動邊境開放計畫。
【2022-06-23/聯合報/A1版/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