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利空夾擊,市場保守看待首季營運
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公布去年12月營收35.09億元,第四季營收96.74億元,較上季減少8.36%,符合該公司先前預期,整體去年營收年衰退25.96%,市場法人指出,今年首季仍處產業淡季,且庫存去化估需至今年第二季才結束,加上陸廠低價搶單,保守看待今年第一季營運。
世界先進去年12月合併營收為35.09億元,較上月成長20.12%,也較前一年同期成長24.59%,去年第四季合併營收為96.74億元,較上季減少8.36%,但年增率已轉為正的1.05%,累計2023年全年合併營收為382.73億元,較前一年減少約25.96%。
世界先進先前也表示,由於總體經濟疲弱與終端消費需求復甦遲緩,供應鏈持續進行庫存調整,並維持審慎保守的下單態度,該公司對去年第四季營運展望大致維持保守,預估第四季晶圓出貨量將季減約8%至10%之間;產品平均銷售單價將持平至季減2%之間,因此世界先進去年第四季營收季減約8.36%,符合該公司及市場法人先前預期。
台灣三大成熟製程廠去年營運策略採守穩價格,但今年上半年半導體產業仍看淡,接下來又有長假影響,市場法人認為,本季需求可能持續維持平淡表現。
市場競爭方面,去年底陸廠華虹半導體、韓廠啟方半導體(Key Foundry)均積極以低價搶單威脅,因此,先前也傳出,台灣三大成熟製程晶圓代工廠,針對今年第一季代工報價不得鬆手降價,以掌握訂單及維持產能利用率,市場法人估,本季價格降幅約在一成左右,因此,市場法人對成熟製程晶圓代工廠本季營運仍持保守看法。
踏穩全球化第一步!魏哲家將出席典禮,是否同時公布熊本二廠計畫成焦點
綜合報導
台積電建構全球製造版圖跨出重要一步,日本共同社報導,台積電在熊本縣興建的日本首座廠房已於去年底完工,預計2月24日舉行開幕儀式。台積電熊本廠主攻特殊製程(車用)技術,預計今年底開始出貨,月產將朝5.5萬片(約當12吋晶圓廠)邁進。
外界預估,本次開幕儀式將由總裁魏哲家率領一級主管與供應鏈夥伴出席,是否會同時公布熊本二廠的計畫也備受矚目。熊本廠作為台積電全球化布局之後的首座工廠,意義非凡,對於海外擴張具宣示效果,也進一步穩固美國廠只許成功之決心。
台積電指出,海外擴產成本較高,主因規模較小、人事成本較高,另外,周邊相關供應鏈與生態系較不如台灣齊全,不過,也會根據地區向客戶彈性反應公司之晶片價值,日本廠12/16nm、22/28nm,都會在今年底推出,以最快速度達到規模經濟。
台積電為了擴充先進半導體產能,2022年宣布在日本熊本縣投資設廠,並由旗下子公司「日本先進半導體製造公司」(JASM)負責營運。這項建廠計畫投資額高達86億美元,除了獲得日本政府提供最多4,760億日圓(約33億美元)補助之外,也獲得索尼及電裝(Denso)投資。
JASM於2022年4月開始興建熊本廠,率先在去年完成廠區內的辦公大樓,並於去年8月啟用部分辦公區域。包含地下兩層及地上四層樓的製造廠房則是在去年底完工,近日已陸續搬入生產設備,預計最遲在今年底前開始量產。
內情人士透露,台積電熊本廠上游供應鏈除台積電原有的供應商外,還加入120家日本企業,使日本當地採購比重達到25%左右,預計該比重將在2026年增至50%,2030年進一步增至60%。
熊本廠不僅在台積電產能布局中扮演關鍵角色,也可望對日本經濟帶來深遠影響。共同社報導熊本廠薪資優渥遠超過當地水平,不僅能刺激當地製造業提高薪資,還可望帶動日本其他地區勞工薪資成長。
台積電熊本廠將招募1,700名員工。據當地人士透露,熊本廠對大學應屆畢業生提供的起薪為每月28萬日圓,比當地平均應屆畢業生起薪高出40%,也比全國平均值高出27%。
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大廠聯電(2303)12月營收169.79億元,反應淡季效應,不僅呈現月減及年減,也寫下10個月營收新低。法人預期,今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回升,聯電雖以成熟製程為主,但因12奈米推進優於預期,同時也掌握特殊製程下,可以和陸廠差異化,看好該公司今年營運可望回升。
聯電去年12月營收為169.79億元,較上月下滑9.63%,也較去年同期衰退18.94%,去年第四季營收為549.58億元,較上季減少3.7%,也較去年同期減少18.98%,累計去年全年營收為2,225.33億元,較前一年衰退20.15%。
聯電先前預估,第四季晶圓出貨量將季減約5%,至於第四季平均售價則是估和第三季大致持平,以該公司第四季營收較上季減少3.7%言之,大致符合市場預期。但在新產能陸續開出下,去年第四季稼動率自67%左右下降至60~63%,估計第四季毛利率也將由第三季的35.85%降至30~33%,法人預估,第四季獲利仍將較上季下修。
對於今年營運展望,市場分析師也指出,雖然邏輯產品的庫存補貨動能較先前增強,預計今年下半年開始,聯電的產能利用率將會有所改善,法人看好聯電今年下半年的產能利用率有機會回升至75%~80%,將明顯優於去年第四季及今年上半年,且單月營收也預期將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反彈。
美系外資指出,聯電早已積極推進12奈米製程,未來有望成為台積電以外的第二大供應商,12奈米潛在客戶包括英特爾和聯發科,且聯電也有望藉此擺脫陸廠的低價競爭,未來中長期市場競爭力及營運表現可望明顯轉佳。
外資法人也指出,從長遠來看,全球大舉擴建晶圓代工廠,尤其中國晶圓代工廠的價格競爭可能會成為長期威脅,但隨著下半年產業周期性復甦的勢頭增強,以及聯電繼續優化產品結構,並掌握特殊製程和陸廠保持差異化,外資法人推估至少在2024年晶圓價格將保持穩健。
台北報導
NVIDIA(輝達)2023年主導全球AI晶片發展,2024年全球AI晶片需求將因PC、手機等終端應用擴大而持續引爆,AMD發展AI晶片優於市場預期,MI300產品預期將全球AI商機推向白熱化,但供給關鍵仍在先進封裝產能,AMD將尋求封測廠提供類CoWoS支援,市場看好包括日月光投控(3711)、力成(6239)、京元電(2449)及華邦電(2344)等均將受惠。
AMD去年底時表示,AI晶片營收今年可達20億美元,且不計入其他HPC(高效能運算)晶片。AMD指出,未來四年AI晶片市場規模年複合成長率達70%,預估2027年將達4,000億美元。
由於台積電CoWoS產能早已滿載,且今年即使擴產主要保留予輝達,市場法人指出,台積電持續增加CoWoS產能以支應AMD需求,但建立新產線需時六至九個月時間,因此,預期AMD將尋求其他具備類CoWoS封裝能力廠商合作,日月光、Amkor、力成及京元電為首批潛在合作對象。
台積電將CoWoS部分委外已運作一段時間,主要鎖定小批量、高效能晶片,CoW維持台積電自製,後段WoS則交封測廠,提升生產效率及靈活性,未來3D IC世代也將持續此模式。
日月光投控、Amkor去年都有承接WoS訂單,日月光強化開發先進封裝技術,已具備CoWoS整套製程的完整解決方案,公司積極吸引客戶並盡力滿足需求,而日月光也表示,看到AI強勁潛力,預期2024年相關營收將翻倍。
市場法人推估,日月光集團2.5D封裝月產能約有2~2.5仟片,分析師則認為,封測廠將維持interposer(矽中介板)由台積電或聯電提供的商業模式,2024年CoWoS可望放量。
京元電承接Nvidia AI晶片測試,可望受惠AMD尋求類CoWoS產能,Nvidia目前為京元電第二大客戶。
京元電在Nvidia A100、H100晶片測試主要是在Final Test(FT),市占率高達7成。
京元電提供完善的IC預燒(BURN-IN)測試,有自製Burn-in設備且布局十幾年,累積不少專利及技術,展望2024年,CoWoS產能開出,市場看好AI營收占比有望翻倍。
此外,包括先進封裝設備廠,辛耘、弘塑及萬潤,今年營運也將因先進封裝市場增長帶動,展現另一波成長力道。
台北報導
ASML特定型號微影機台出口許可遭到撤銷,宣告繼EUV(極紫外光)後,浸潤式DUV(深紫外光)機台也全面斷供,勢必衝擊大陸先進製程產能擴充;業者指出,台廠IC設計業者可望受惠,包括聯發科、立積等將有轉單商機可期。
半導體業者指出,以中芯為例,7奈米製程產能供給能量,仍遠低於不同晶片應用需求,且陸系自主設計之手機AP、GPU、AI晶片等,對當地終端應用產品滲透率將因此受限,估計將有利於台廠IC設計業者,擴大對陸系品牌產品供給。
市場猜測,針對中國大陸再度收緊出口許可,與去年華為手機問市有關。2022年下半年起,逐漸限制中國大陸設計、製造與採購先進與高階邏輯晶片的管道。並禁止華為購買或委託晶圓代工製作先進運算晶片,也禁止中芯購置10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所需的製程設備。
然而,在意識到大陸不依靠先進微影技術也能生產相關製程晶片後,於2023年9月ASML公開宣布,已經獲得了荷蘭的運輸許可,將被允許繼續運輸2000i以及後續的DUV光刻機型號,爾今也被出口許可也遭到撤銷。
雖然陸系晶圓代工業者已多有準備,盡可能的備妥DUV(深紫外光)機台;不過目前最缺乏的是先進的微影系統機台設備,且也只能依賴國外設備。
因此,在美國管制下,中芯7奈米製程產能將有限,而在大陸高效能運算晶片採購被限制下,大陸自主設計的不同晶片,將爭奪有限的7奈米製程產能,反給台廠契機,在尚未達到完全國產替代階段,台灣IC設計業者仍有望以更先進製程蠶食大陸市場。
以聯發科攜手台積電4奈米打造的主流晶片天璣8300為例,對比華為麒麟8000採中芯國際7奈米製程,具備更佳之市場競爭優勢;另外,華為晶片備貨周期長,法人推估,假設麒麟9000S晶片製程良率為五成,中芯7奈米製程月產能僅1萬片;終端拿到華為手機、競爭對手恐已在推出次世代晶片。歐美對大陸禁令仍有其效果,達到限制大陸先進運算晶片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