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日期:2025/04/30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台積鏈外移可能在八年後

【台北報導】
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千億美元,外界關切半導體先進技術是否外流、供應鏈是否外移。

經濟部長郭智輝昨(29)日表示,以台積電目前產量還無法誘使供應鏈移到美國,除非美國六座晶圓廠都蓋好,供應鏈才可能過去,但不是現在,可能是七、八年後。

郭智輝表示,台積電技術領先三星、英特爾約四到六年,未來十年內台積電是「一個人的武林」,先進技術不可能外流。台積電若用台灣資金赴美投資,一定要經過經濟部投審會審查。

郭智輝昨日接受節目專訪,談及台積電赴美投資議題。

他強調,台積電赴美投資,主要是滿足美國六大客戶需求,但美國生產成本高,美國客戶也會要求台積電持續在台生產,以供應美國以外市場。

郭智輝表示,台積電現在先進製程是跑3奈米,未來是跑2奈米,近日台積電對全世界公告,2026年要做1.6奈米,這也是在向三星、英特爾等競爭對手宣示。

【2025-04-30/經濟日報/A3版/話題】

新聞日期:2024/09/19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美製蘋果A16晶片 投產

採用N4P製程,僅次於目前台灣的3奈米一個世代,明年上半有望全面生產
綜合報導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傳捷報,外媒指出,Fab21迎來首個客戶開始生產蘋果A16晶片。業者指出,2024年台積電大豐收,接連達成美歐日三地擴廠的海外里程碑,10月17日法說會可望由董事長兼總裁魏哲家擘劃全球布局的願景,且美國廠將迎來更多當地客戶,其中包含輝達、AMD等業者。
 法人指出,台積電美國廠儘管初期產量有限,然採用N4P製程,僅次於目前台灣3奈米一個世代,未來產能也會逐漸提高,預計明年上半年達到全面生產。
 台積電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廠房已建設多年,該廠於2020年宣布建造,明年有望全面生產。台積電強調,不評論單一客戶業務,美國廠專案照計畫進行並且進展良好。
 半導體業者指出,儘管手機成品仍需回到亞洲進行組裝,不過從晶片製造到先進封裝,已都能於美國當地完成,而現階段封裝將委由美商艾克爾(Amkor)進行,對台積電或美國來說,皆達成各自的階段性目標。
 複製台灣工廠的高營運效率,同屬5奈米家族系列,台積電美國工廠已與台南Fab18良率相當,台積電展現其製造韌性,並結合半導體供應鏈、高階工程師的「黃金鐵三角」,在美國成功複製,相較之下,三星德州泰勒工廠已延後,更凸顯異地建廠的巨大挑戰。
 據了解,台積電鳳凰城工廠的2,200名員工當中,約有一半來自台灣。不過,在建造接下來的兩座工廠時,也將提升當地員工的比例,並創造6,000個就業機會。
 此外,台積電鳳凰城工廠的重要大將據傳也會於年底進行調整,現任總經理哈里森(Brian Harrison)將退休、由執行副總Rose Castanares接任。
 而背後功臣執行長王英郎功不可沒,使命必達的戰功、一肩扛下美國廠milestone(里程碑)重任。明年進入大規模量產,王英郎應會繼續留在美國督軍,不過屆時將有機會迎來包括輝達在內的訂單。
 業界研判,輝達應會從消費型顯卡試行,如Blackwell架構GeForce顯卡預計第四季發表,採台積電N4P製程打造。至於資料中心產品因涉及CoWoS先進封裝製程,短期內由台灣廠區生產最具效益。

新聞日期:2024/08/29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蘋果搶頭香 台積2奈米開案有影

今年下半年「晶圓共乘」服務將於9月進行,IC設計大廠爭相卡位,拚搭上2奈米首班車。
台北報導
 台積電將於9月啟動CyberShuttle(晶圓共乘)服務,業內人士透露,依照往年慣例,3月、9月各有一次向客戶收件的機會,協助業者搶攻今年下半年及明年上半年的各式製程計畫,吸引IC設計大廠爭相卡位。據了解,本次重頭戲有望出現2奈米節點製程,提供技術領先業者搶先布局。
 台積電2奈米技術進展順利,新竹寶山新廠明年量產計畫不變,外傳蘋果2025年考慮採2奈米晶片,iPhone 17系列可能是第一批使用的裝置。
 台積電N2P以及A16均在2026年下半年進入量產,持續提升功耗以及晶片密度。ASIC業者同步摩拳擦掌,儘管首次2奈米流片(Tape Out)尚無法確認客戶意向,然而,這將會是領先業界製程,未來更保有技術領先的地位。
 CyberShuttle或稱MPW(多專案晶圓),是指將來自不同客戶的晶片同時放在同一片測試晶圓(Test Wafer)上,不僅可共同分擔光罩的成本,並能快速完成晶片試產和驗證,強化客戶的成本優勢與經營效率。
 以台積電為例,CyperShuttle服務還提供驗證IP(矽智財)、Standard cell (標準單元庫)及I/O的子電路功能與製程兼容性;據悉能較原型設計(Prototype)成本減少9成。台積電表示,現階段的CyperShuttle服務涵蓋最廣泛的技術範圍,每個月最多能提供10個Shuttles服務。
 9月台積電2奈米有望首次出現,提供測試晶片機會;IC設計業者指出,有別於以往業界熟悉的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迭代進入環繞式閘極場效電晶體(GAAFET)結構,必須要讓市場盡快熟悉,並針對製作流程改進;同時也能提供相關產品給予終端客戶,證明已具備2奈米設計實力。
 IC設計大廠指出,N2/A16開始設計很複雜,無論是chiplet、3D,明年2奈米測試晶片就會tape out。不過公司也強調,現在談贏得專案為時尚早,還需要多方面合作,但幾乎與每一家CSP業者都密切洽談下一代產品,仰賴的也是領先的技術。
 ASIC(特定應用積體電路)業者透露,以CyberShuttle來看,7奈米以下先進製程專案數量不多,仍以成熟製程為主,可看出未來競爭將集中於少數前端業者身上,若未搭上2奈米首班車,恐將落後競爭對手半年時間,取得Shuttle車票更顯重要。

新聞日期:2024/05/20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論壇 N3E祕密武器上場

台北報導
 繼台積電發表A16技術後,台積電技術論壇台灣場次將於23日在新竹盛大登場。半導體業者指出,受惠蘋果推出M4搭載AI神經網路晶片,幕後大功臣就是由台積電引入FinFLEX技術的3奈米次世代工藝所打造,預料該秘密武器將在本次會議中,再次吸引外界高度矚目。
 外資今年大買台積電40.87萬張,市值站穩21兆大關,占台股市值比重逾32%,本益比21.7倍,為AI龍頭族群中本益比偏低標的。
 蘋果M4晶片是目前台積電3奈米節點製程的代表作,凸顯台積電在先進製程上的領先地位;相比台積電3奈米家族之N3B,N3E製程通過簡化流程和放寬部分參數,提高良率和產能,是台積電5奈米跨向3奈米的重要一步。
 雖然N3E電晶體密度未如N3B大幅提升,但引入FinFLEX技術,達到平衡性能和功耗的要求,同樣提供M4晶片出色效能。
 業界表示,台積電利用FinFLEX技術讓晶片設計人員可在一個模組內混搭不同類型的標準單元,並針對客戶需求,最佳化效能、功耗、面積(PPA)配置。
 業者強調,這樣應用可直接對接當下需要大量核心CPU和GPU的客製化需求;台積電同時也於技術論壇提出下世代NanoFlex技術,將透過調整標準元件高度,設計客戶所需要的面積功耗及效能,更被台積電自許為偉大創新,預計將在2奈米市場繼續領先。
 台積電也透露,2奈米製程技術在解決對節能運算永無止境的需求方面領先業界,幾乎所有的AI創新者都正在與台積電合作。
 根據台積電公開數據,N3E在SRAM層面大致與5奈米同一水準;不過邏輯電路密度更高,但也低於N3B。據業內人士透露,N3B相較N5的縮放大約是0.88倍左右,而N3E只有0.94倍左右。
 未來在3奈米家族,台積電也持續推出N3P、N3X等製程,進一步優化3奈米節點上的性能;另外2奈米台積電也推出繼Nanosheet之後的NanoFlex,預估將於技術論壇中被大量提及,同樣透過在相同的設計區塊中優化高低元件組合,調整設計進而在應用的功耗、效能及面積之間取得最佳平衡。

×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