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綜覽

新聞日期:2024/08/30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啖AI 訊芯800G CPO獲客戶認證

應用在AI高階交換器,於明年放量出貨;第二季EPS 0.84元,營運由虧轉盈台北報導 訊芯-KY(6451)第二季營運由虧轉盈,並帶動上半年稅後純益小賺329萬元,每股稅後純益0.03元。該公司專注光纖收發模組與系統級封裝(SiP)兩個領域,近年隨傳輸速度加快,模組也面臨光電轉換瓶頸,帶動第二季出貨回升,訊芯800G CPO產品已通過客戶驗證,年底前將小量生產,主要應用在AI高階交換器,並於明年放量出貨,有望推升年度營運表現。 訊芯-KY今年第一季營運不佳,單季營收9.25億元,稅後淨損0.86億元,每股稅後淨損0.81元。該公司29日公告第二季營運表現,上季營收12.05億元,季增30.30%,較去年同期微幅成長0.79%,稅後純益約0.9億元,第二季每股稅後純益0.84元。 訊芯-KY今年上半年營收為21.31億元,稅前淨損1,102萬元,稅後純益為329.9萬元,每股稅後純益為0.03元。 訊芯-KY目前以系統級封裝(SiP)與高速光纖收發模組為營運主力,第一季市況仍平淡,單季營運維持低檔,但進入第二季之後,市況逐步隨著需求拉升,也推升該公司第二季營運提升,但市場更關注該公司在共同封裝光學元件(CPO)關鍵新技術的發展及布局。 市場法人指出,人工智慧將帶動大型資料中心需求快速增加,矽光子能將電轉換成傳輸速度更快的光,搭配共同封裝光學元件(CPO)關鍵新技術,訊芯-KY憑藉光收發模組及半導體多年封測經驗,穩步往高階光收發模組+CPO先進封裝方向推進,積極部署AI相關光模組產品及數通市場、電信市場等終端應用。 訊芯-KY的800G CPO產品已經通過客戶驗證,預計年底前將開始進入小量生產,相關產品目前以搭載在美系大廠的AI伺服器為主,其他資料中心仍以400G為主流,預期訊芯的800G CPO產品將會在明年放量出貨。
新聞日期:2024/08/29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蘋果搶頭香 台積2奈米開案有影

今年下半年「晶圓共乘」服務將於9月進行,IC設計大廠爭相卡位,拚搭上2奈米首班車。台北報導 台積電將於9月啟動CyberShuttle(晶圓共乘)服務,業內人士透露,依照往年慣例,3月、9月各有一次向客戶收件的機會,協助業者搶攻今年下半年及明年上半年的各式製程計畫,吸引IC設計大廠爭相卡位。據了解,本次重頭戲有望出現2奈米節點製程,提供技術領先業者搶先布局。 台積電2奈米技術進展順利,新竹寶山新廠明年量產計畫不變,外傳蘋果2025年考慮採2奈米晶片,iPhone 17系列可能是第一批使用的裝置。 台積電N2P以及A16均在2026年下半年進入量產,持續提升功耗以及晶片密度。ASIC業者同步摩拳擦掌,儘管首次2奈米流片(Tape Out)尚無法確認客戶意向,然而,這將會是領先業界製程,未來更保有技術領先的地位。 CyberShuttle或稱MPW(多專案晶圓),是指將來自不同客戶的晶片同時放在同一片測試晶圓(Test Wafer)上,不僅可共同分擔光罩的成本,並能快速完成晶片試產和驗證,強化客戶的成本優勢與經營效率。 以台積電為例,CyperShuttle服務還提供驗證IP(矽智財)、Standard cell (標準單元庫)及I/O的子電路功能與製程兼容性;據悉能較原型設計(Prototype)成本減少9成。台積電表示,現階段的CyperShuttle服務涵蓋最廣泛的技術範圍,每個月最多能提供10個Shuttles服務。 9月台積電2奈米有望首次出現,提供測試晶片機會;IC設計業者指出,有別於以往業界熟悉的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迭代進入環繞式閘極場效電晶體(GAAFET)結構,必須要讓市場盡快熟悉,並針對製作流程改進;同時也能提供相關產品給予終端客戶,證明已具備2奈米設計實力。 IC設計大廠指出,N2/A16開始設計很複雜,無論是chiplet、3D,明年2奈米測試晶片就會tape out。不過公司也強調,現在談贏得專案為時尚早,還需要多方面合作,但幾乎與每一家CSP業者都密切洽談下一代產品,仰賴的也是領先的技術。 ASIC(特定應用積體電路)業者透露,以CyberShuttle來看,7奈米以下先進製程專案數量不多,仍以成熟製程為主,可看出未來競爭將集中於少數前端業者身上,若未搭上2奈米首班車,恐將落後競爭對手半年時間,取得Shuttle車票更顯重要。
新聞日期:2024/08/28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黑悟空帶飛PS5 聯發科吃香

台北報導 大陸經典IP《黑神話:悟空》,通過3A遊戲大作走向全球,法人預估,這預示著陸系開發商在PC/主機平台上的製作能力正在提高,刺激潛在遊戲產業的投資,展望未來將有更多3A項目進入全球市場,將有利於遊戲主機熱銷。台廠聯發科(2454)出貨各式遊戲主機晶片,包含PS5南橋晶片、XBox Blueray;原相(3227)Switch手把感測晶片同樣搶手。 法人分析,各項數據指出悟空已成為有史以來最暢銷3A遊戲之一,儘管官方硬體配置不高,但根據實際玩家回饋,若要獲得最佳體驗,仍需進行顯示卡升級,連帶電源供應、記憶體等一併進行換代。 受到遊戲需求驅動,中國大陸電競筆電售價調漲,以聯想Y700P為例,已從5月人民幣8,000元上漲至上周人民幣9,000元。遊戲主機同樣水漲船高,PS5網購售價暴漲3成近人民幣4,500元,熱賣程度勘比甫上市時的搶購表現。 台廠除了PC供應鏈外,亦有參與打造遊戲主機,如台積電、聯發科、鈺太、茂達等分別提供晶片製造及功能性晶片。其中,聯發科便為PS5打造南橋晶片組,涵蓋WiFi6晶片、藍光光碟機控制IC等,另外在Xbox同樣也有手把控制IC打入供應鏈。儘管已是3年前之產品,不過據悉PS5 Pro發布在即,預計於11月上市,有望再掀市場想像空間。 而即將發布新主機的還有Switch2,預計明年首季末上市,更佳的螢幕解析度及Joy-Con手把,帶動IC零配件升級。原相指出,遊戲機客戶第二季成長幅度較大,主因第一季客戶進行調節,第三季有機會穩定成長。 法人看好《黑神話:悟空》對單主機遊戲市場有推動效果,不過根據業內人士透露,該作品的成功具有一定特殊性,此外,主機遊戲重視口碑和熱度,即便兩者要素皆具備,也不保證能成功。 儘管購買主機熱潮有望再維持一陣子,但是和手機遊戲相比,PC/主機遊戲市場規模仍相對有限;聯發科布局手機晶片市場將為最大贏家。
新聞日期:2024/08/27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先進封裝分段委外 台廠吃香

台北報導 AI晶片算力在語音、視覺、遊戲推升下,每三~四年算力需求翻倍,遠超摩爾定律,傳統製程微縮已無法顯著降低成本;因此,先進封裝整合更多晶片,漸成為晶圓廠跨足目標。法人表示,現階段仍以CoWoS產能較為緊缺,台積電擴產及委外並行,因應AI晶片及HPC市場需求,除加速自身廠房建置之外,製程分段進行委外,包括聯電(2303)、日月光(3711)及矽品、京元電(2449)皆受惠外溢效應。 先進封裝採用多種技術,將邏輯IC、記憶體等多個晶片,以垂直或水平方式整合至同一封裝,能在更小的體積中容納更多功能,實現低功耗、高整合效果。伴隨終端產品複雜度劇增下,先進封裝需求往主要參與者往前段晶圓廠或IDM大廠靠攏。 研調機構指出,無畏2023年全球需求放緩,領導業者仍大舉投入擴充先進封裝產能,其中英特爾及台積電該領域資本支出估計分別為30億元及32億美元,逾整體市場5成以上,比起既有封裝業者更加積極。 法人預估,2025年起全球先進封裝市場將超越傳統封裝,以2.5D/3D IC堆疊技術為開發重心,至2028年先進封裝市場規模將逼近800億美元。進一步分析,會由資料中心高性能AI晶片開始,未來逐步往邊緣運算滲透,消費型AI晶片將有強大成長潛力,其中包含AI手機、AI PC等個人化設備。 消費型電子又以扇出型(Fan-Out)封裝為主流應用市場,有別於傳統工藝,Fan-Out將晶圓先封裝再切割,有助縮小封裝尺寸,並透過重分布層(RDL)擴展至外圍更大的面積。台積電作為InFO技術推動者,自2016年開始量產應用於高階行動裝置。 近期熱門的面板級封裝,便是奠基於扇出型基礎上,由廠商根據不同載體發展技術,面板級採用方形面板替代晶圓,面積使用率增加提升產量,電阻低可提升整體效能,隨尺寸擴大成本降低幅度更明顯。 研調統計,2023年英特爾、台積電大舉進軍,共投入約60億美元,估計今明年將持續成長,積極搶占2028年達800億美元之市場大餅。
新聞日期:2024/08/26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世芯H1犀利 2奈米明年問世

台北報導 ASIC大廠世芯-KY於23日召開法說會指出,世芯技術持續領先,與客戶及晶圓代工業者緊密合作,2奈米測試片最快於明年進入流片(Tape-out),外界則預估將成為業界首個進入GAAFET之設計服務業者。 另外,3、5奈米將為明年營運主軸,由IDM大廠AI加速器助攻,彌補最大客戶製程轉換空窗,陸系車用ASIC亦同步進入量產,支撐營運維持高檔。 市場預期世芯法說會將報佳音,22日見三大法人買盤卡位搶進,股價因此勁揚6.26%,23日續漲0.95%收2,655元。 世芯第二季每股稅後純益(EPS)再寫歷史新高達20.09元,累計上半年EPS達35.92元。其中,第二季度HPC營收占比達91%,近乎由AI所帶動;毛利率19%,相較第一季提升,不過受AI ASIC應用量產所致、略低於公司預期,但公司強調仍會持續提升產品價值。 世芯總經理沈翔霖認為,AI運算需求持續,北美雲端服務器供應商(CSP)業者積極建置自研晶片趨勢未變,將為世芯帶來強勁的增長。 沈翔霖透露,上半年採用7奈米乃至先進製程的營收占比高達95%,預計明年5奈米滲透率將提高,而相關IDM客戶之AI加速器已於第二季底量產、並開始貢獻營收。 下半年出貨將快速爬升,動能延續至2025年,補足最大客戶產品迭代周期;儘管客戶面臨挑戰,客戶如預計採用外部先進封裝解決方案,仍有信心將贏得第四代產品相關業務。 沈翔霖更點出未來關鍵機會:隨著CPU、GPU迭代持續,異質整合將會使產品設計變得非常複雜,也為世芯帶來深且廣之護城河;2奈米進入GAAFET(環繞式閘極場效電晶體)會是新的挑戰,封裝形式涉及CoWoS-L、小晶片(Chiplet)、3D IC,世芯與客戶、晶圓代工業者緊密配合,涵蓋2奈米、A16製程在內;他也重申,目前尚無法確定取得客戶訂單、為時尚早。 不過與晶圓代工業者的好關係,將具備競爭優勢,有信心於2025年維持2成的成長目標,惟成長幅度仍視CoWoS產能釋出而定;未來伴隨夥伴價格調整,亦有利於世芯同步提高NRE(委託設計)費用。
新聞日期:2024/08/22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神盾 爭AI伺服器晶片大餅

台北報導 神盾董事長羅森洲指出,集團最新策略是站在ARM巨人的肩膀上,預計規劃授權ARM最新一代CPU IP,加速搶攻AI伺服器晶片市場。 羅森洲指出,未來市場三大成長來源,包括多晶粒架構透過UCIe連接裸晶與裸晶(Die to Die)或晶片與晶片(Chip to Chip)、先進封裝技術(CoWoS)、AI伺服器市場需求大增。 神盾在併購乾瞻科技後,擁有強勢IP UCIe,並專注於開發類比高速傳輸IP,如LPDDR5x/DDR5,PCIeGen6/7,CXL等,而安國併購星河則著重於先進製程與先進封裝(CoWoS)設計與投片服務,並且預計規劃授權ARM最新一代CPU IP,透過神盾與安國合作綜效,將搶攻AI伺服器市場。 神盾的UCIe 5奈米IP,為市面上唯一具有客戶量產經驗的UCIe IP,且3奈米也已經經過矽驗證,預計美系Tier 1客戶將於後年量產,更積極規劃下一代2奈米UCIe IP設計;而安國先進製程及先進封裝(CoWoS)設計能力已獲得台積電允准,目前已有不少客戶積極洽談中。 最後再結合AI伺服器晶片的產品規劃,安國預計授權ARM最新一代CPU IP,神盾集團將能成為全世界前幾名提供最新一代ARM based AI伺服器CPU晶片廠商。 此外,神盾也規劃集結自家類比IP的優勢開發可複用I/O晶片,大幅節省開發時間,一方面加速CSP廠商產品進入市場的時間,另一方面降低開發成本。 因此,除了先進製程IP及先進封裝設計服務外,AI伺服器CPU晶片及I/O晶片,將成為神盾集團未來發展的主力成長動能。
新聞日期:2024/08/21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德廠動土歐盟送大禮

德國德勒斯登報導 台積電進軍歐盟,攜手博世、英飛凌和恩智浦半導體共同投資的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ESMC),20日由董事長魏哲家主持動土典禮,預計第四季興建晶圓廠,2027年底生產,締造台積電歐洲首座工廠的重要里程碑。 魏哲家指出,德國廠總投資額逾100億歐元,將創造約2,000個工作機會,台積電承諾會繼續在這個區域招聘和培養人才,ESMC將成為歐洲最重要的半導體製造基地。 ESMC為歐盟首座採用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技術的晶圓代工廠,20日動土典禮貴賓雲集,除魏哲家、榮譽副董事長曾繁城等公司高層親自出席,歐洲方面由歐盟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及德國總理蕭茲代表,足見對台積電及半導體發展之重視。 魏哲家表示,ESMC總投資金額超過100億歐元,台積電持有70%股權,博世、英飛凌和恩智浦則各持有10%股權。 范德賴恩表示,歐盟《晶片法案》於2023年9月正式生效,全力催生半導體產業落地,同時獻上大禮,宣布歐盟執委會依據歐盟國家補助規則(EU State aid rules)通過50億歐元的德國補助措施,以支持ESMC半導體晶圓廠的建設工程和營運。 ESMC晶圓廠將由台積電營運,計畫興建的晶圓廠預計採用台積電N28、N22平面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以及N16、N12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製程技術,廠區無塵室面積約4.5萬平方公尺、預估月產能將達4萬片12吋晶圓,將支援汽車和工業市場中快速成長的未來產能需求,有望提升歐洲半導體自製率。 德國積極打造「薩克森矽谷(Silicon Saxony)」,按歐盟晶片法案計畫,至2030年以前,歐盟投入430億歐元用於支持歐盟成員國的晶片生產、發展計畫和新創企業投資等。 外界猜測,未來往車用領域發展將是歐洲廠最大重點,另高電壓、高電流之第三代半導體也將成ESMC重要任務。蕭茲也強調,台積電晶片製造擔綱支撐歐洲經濟韌性的重要使命。 隨台積電德國設廠腳步,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為之振奮,包括IC設計龍頭聯發科,矽晶圓廠環球晶,封測廠日月光,設備廠穎崴、閎康、帆宣、崇越,系統整合廠商大綜等,皆在歐洲提早部署,逐步打造歐洲半導體一條龍版圖。
新聞日期:2024/08/18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魏哲家率團出席 台積德國廠動土典禮

台北報導 護國神山台積電即將迎來新里程碑,跨入歐洲大陸設廠,在德國德勒斯登的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ESMC)將於20日舉行動土典禮。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於上周末動身前往德勒斯登,他將親率台積高層參與此一盛會,凸顯其深化投資歐洲的決心。 當天包含德國政府高層、上下游合作供應鏈夥伴都將參加ESMC的動土典禮。 台積電的歐洲投資案是於2023年8月宣布,將與三家歐洲車用半導體巨頭博世、英飛凌、恩智浦共同合資成立。估計投資成本逾100億歐元,工廠占地51公頃土地,將建設28/22奈米CMOS生產線,導入16/12奈米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製程技術。 今年1月,ESMC德國廠總經理確認由前博世德勒斯登晶圓廠的廠長克伊區(Christian Koitzsch)出任,他具備高度自動化工廠的經驗,將在ESMC動工後擔起建造責任,根據時程規畫,ESMC將於2027年底開始生產,估計能滿足歐洲月產能4萬片12吋晶圓的需求。 傳德總理蕭茲也會參加 德國政府對此案高度重視,外傳總理蕭茲會親自參加,整個計畫中,德國政府也將補助50億歐元。蕭茲之前曾表示,「德國現在可能成為歐洲的半導體生產重鎮,這對全球生產結構的韌性相當重要。」他反覆強調,此計畫對半導體供應鏈韌性的重要性,同時也為為德國生存帶來新的生機。 車用半導體業者透露,傳統歐洲汽車品牌面臨新能源車品牌競爭,尤其陸系業者透過政府補貼、削價競爭等方式,傳統的產業鏈面臨劇烈挑戰。研調機構預測,2027年中國大陸將占全球電動車5成以上的市占率,但在雷厲風行的國產替代政策下,原本車用半導體市場逐漸式微。 據法人研調指出,目前許多陸系汽車製造商的研發支出占營收的比例,已與全球同行相當甚至更高,由於挑戰相當大,歐洲車用半導體業者準備將資源往研發的方向挹注,因此晶片製造部分,開始仰賴最穩定的台積電協助生產。
新聞日期:2024/08/18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聯發科晶片 攻5G衛星物聯網

台北報導 3GPP Rel-17版本將衛星網路加入電信行動網路中,目前5G NTN包含兩種連結標準,涵蓋高速連結NR-NTN及低速IoT-NTN。聯發科衛星晶片攜手衛星通訊服務商Skylo合作,開發整合NTN的5G衛星物聯網晶片。 物聯網解決方案則由仁寶攜手聯發科、奇邑等共同打造,其中,奇邑近期以股份轉換方式,取得神盾子公司神雋,助集團上太空。業者估明年起支援5G NTN相關設備將會陸續上市,搶占太空商機。 法人分析,非地面網路(NTN)早期因使用成本高昂,僅使用於軍事、國防、衛星電視等領域,但伴隨衛星發射成本降低,催生出許多商業應用,如資產追蹤、遠端監控和緊急服務。市面上也越來越多行動通訊業者與NTN進行整合,提供語音與資料傳輸服務,如蘋果和GlobalStar合作,在世界各地提供緊急訊息傳輸功能。法人預估,整體市場規模將由目前約2~3億美元,2030年成長至達400億美元規模。 通訊晶片業者搶占商機,國際巨頭聯發科、高通紛紛推出相關晶片,如與Skylo合作開發的MT6825 NTN晶片組,可以和Viasat(Inmarsat)、Echostar 旗下衛星連接。高通也推出Snapdragon X80,首款整合窄頻非地面網路(NB-NTN)的5G基頻晶片。 衛星物聯網解決方案同樣為市場大餅,由OEM大廠仁寶為首,結合聯發科、奇邑科技、Skylo合作NTN衛星物聯網解決方案,進行相關產品開發。 泛神盾集團的奇邑科技,近期也積極進行內部整合,欲搶進通訊領域市場,將與神盾子公司神雋進行股份交換,整合奇邑在物聯網感測領域優勢與神雋自主研發的低功耗AI晶片技術,雙方期望藉此擴大在工業、賣場等領域市占,並為客戶提供從雲端到邊緣到裝置的全方位AI解決方案。
新聞日期:2024/08/16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聯發科達哥再下一城 AI軟硬通吃

台北報導 IC設計大廠聯發科軟硬通吃,硬體布局方面,除了積極擴展AI宇宙,基於自家生成式AI服務框架(GAISF)之達哥服務平台,獲得工業務聯網領導業者研華採用。硬體部分也大有展獲,根據近期供應鏈消息指出,博通明年產能需求持平,推測是國際CSP業者之TPU v6(張量處理單元)訂單委由聯發科設計,將挹注未來營運表現。 聯發科達哥平台解決企業採用生成式AI時所面臨的各式挑戰,協助各行各業於彈性且開放的平台下,開發專屬的生成式AI應用。強強聯手、與研華合作,創台灣生成式AI跨企業合作的先例。 研華指出,透過AI技術的廣泛應用,能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同時藉此大幅提升工作效率;AI變現價值逐步顯現,從企業端提升效率先行。 除了軟體應用之外,聯發科在AI硬體方面同步有斬獲。採3奈米之天璣9400晶片,預計能持續為手機品牌帶來更多AI功能,並且因為三星自身3奈米晶圓代工良率問題,明年韓系品牌也將採用聯發科晶片作為解決方案。 此外,在ASIC(特殊應用IC)領域,聯發科也以「破壞者」身分搶入競爭。科技業界透露,聯發科是以IC設計起家,相對於僅協助前段/後段設計等業者優勢在於能提供足以商用的IC產品。 與國際CSP(雲端服務供應商)業者合作許久之專案,近期也傳出捷報,由供應鏈端明年度展望顯端倪,在先進封裝產能部分,博通明年整體需求持平,藉此法人推測,明年將大規模鋪開第六代TPU由聯發科分食部分訂單。 側面了解,儘管為訓練晶片,不過也開始給予競爭對手壓力。業界指出,聯發科同樣手握IP(矽智財),IC設計更是得心應手,因此深獲客戶青睞;並且在走入T級資料傳輸,聯發科具備數位訊號處理器(DSP)以及雷射驅動器(LDD)等技術,是未來資料中心數據傳輸決勝關鍵。
×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