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綜覽

新聞日期:2024/09/11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世界漢磊 合攻八吋SiC

世界砸24.8億取得漢磊13%私募股權;2026下半年量產台北報導 世界先進(5347)與漢磊(3707)10日簽訂策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合作,推動碳化矽(SiC)八吋晶圓的技術研發與生產製造,世界先進並參與漢磊私募普通股認購,投資金額24.8億元,以共同推動具競爭優勢的產品製造服務,建立雙方的長期策略合作關係。 漢磊辦理私募增資案,世界先進認購50,000仟股,投資24.8億元,將取得13%股權。 漢磊將於主管機關核准募資登記後,和世界先進展開合作。相關技術初期由漢磊轉移,預計2026下半年開始量產。 結合雙方的技術優勢和市場資源,漢磊及世界先進並將共同進行SiC技術研發、市場推廣,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未來雙方亦將評估SiC技術研發及量產進度,進行更進一步的合作。 此次合作,將專注於八吋SiC半導體晶圓製造的技術開發及未來的量產,由於SiC的材料特性,可以有效提升能源效率,特別在因應全球暖化的節能減碳趨勢下,其應用將普及到電動化車款(xEV)、AI資料中心、綠能儲能及工控甚至消費性產品等。 漢磊董事長徐建華表示,漢磊集團旗下的嘉晶電子(3016)與世界先進長期以來即為矽磊晶事業合作夥伴,本次私募引進世界先進成為策略性股東,透過投資結合將使彼此間的策略合作更緊密。 漢磊與世界先進的合作,將在漢磊現有六吋晶圓製造技術及客戶的基礎上,共同合作進行八吋SiC技術平台開發及產能布建,以提供全球IDM及Fabless客戶具有長期競爭力的解決方案。 本次策略合作可為世界先進、漢磊及嘉晶電子三方公司創造新的成長動能與合作綜效,並為客戶及股東權益創造更高價值。 世界先進董事長方略表示,世界先進與漢磊的策略夥伴關係,將兩家公司的核心資源與優勢緊密結合,為雙方合作奠定互惠雙贏的堅實基礎。
新聞日期:2024/09/11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8月登次高 Q3衝超標

智慧型手機、AI需求強勁,營收衝上2,508.7億;前八月達1.77兆,年增30.8%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8月合併營收衝刺、達2,508.7億元,創歷史次高紀錄。受惠於智慧型手機及AI需求強勁,公司財測第三季美元營收季增中位數為9.5%,法人認為,本季營運有望優於預期,營收將往預估值上緣232億美元邁進。 台積電高階訂單不斷,供應鏈消息指出,高通Snapdragon 8 Gen 5預計由台積電N3P製程打造,同時會將三星SF2技術納入考量,進一步印證董事長魏哲家日前所言,3奈米的N3P版本的PPA(效能、功耗及面積)優於競爭對手次世代製程。 台積電8月營收刷新歷史次高紀錄,法人分析,主要由蘋果手機出貨拉動,帶動8月份合併營收達2,508.7億元,較上月減少2.4%,較去年同期成長33.0%。累計前八月合併營收達1.77兆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0.8%。 AI強勁需求持續推升前後段製程的成長。值得注意的是,台積電後段製程的毛利率與公司平均間的落差正逐漸收斂,公司預估第三季毛利率預估中值為54.5%、季增1.3百分點,顯示先進製程產能利用率優於預期推動。 在主要客戶對台積電技術深具信心,以蘋果為首的手機客戶預估將採用3奈米打造明年旗艦晶片,安卓陣營SPEC(規格)也逐漸清晰;供應鏈透露,高通正在評估Snapdragon 8 Gen 5是否額外要採用三星2奈米製程(SF2)來降低生產成本,不過最終以三星良率決定,進一步證實台積電第二代三奈米製程勝過競爭對手同級表現。 法人分析,台積電2奈米首先迎來Nanosheet(奈米片)電晶體變革,為避免三星提前導入之窘境,各家品牌廠謹慎觀望視之;此外,N3P晶片要價不斐,據傳單顆售價為240美元,適度競爭有助平抑價格。 不過2奈米Tape-out(流片)數量比3、5奈米都高,量產及產能拉升(ramp up)速度也將優於3奈米;台積電預期2奈米量產第一年營收會比3奈米同期貢獻更大,毛利率也會更快達到公司平均水準。 台積電先進封裝產業地位也逐步攀升,主要是客戶轉到N2/A16,都會採用chiplet(小晶片),即要使用先進封裝。因此法人預估,2025年在2奈米導入及先進封裝需求續增之下,台積電資本支出將上看370億美元,有望突破2022年363億美元歷史新高紀錄。
新聞日期:2024/09/10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輝達B系列有解 埃米機台將到手 台積先進製程雙喜臨門

改版完成,GB200可望順利12月量產;艾司摩爾High-NA EUV初號機本月抵台台北報導 台積電先進製程利多二連發!供應鏈消息透露,輝達(NVIDIA)Blackwell修改6層Metal layer(金屬層)光罩,不用重新流片(tape-out)再投產,遞延生產時間有限,樂觀估計GB200於12月量產,明年第一季大量交付ODM。另外,ASML的High-NA EUV(高數值孔徑極紫外光微影系統)設備將於9月首度抵台、傳出將直送交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搶先布局埃米時代。 人工智慧(AI)及高效能運算(HPC)需求強勁,對先進封裝技術的要求也隨之提高,GB200遞延消息成為AI產業最大的多空指標;相關業者透露,Blackwell晶片金屬層在高壓製程下遇到不穩定情況,因此針對問題修正,該事件於7月便已克服,加上情況發生在後道工序(Back-of-Line),研判毋須重新流片生產。但目前仍卡關在CoWoS-L產能,今年仍以S為大宗。 不過,改版的B200將在10月下半年完成,GB200可望順利於12月進入量產,明年第一季便能大量交付ODM業者。法人表示,台積電CoWoS產能持續滿載,GB200延後對營運無影響,而相關產能更加足馬力擴充,CoWoS-L為首要建置目標,相較於S之99%之良率,L約略低於其8個百分點。 在先進製程部分,3奈米台積電幾乎一統江湖,法人估計,明年1月1日先進製程漲價6%,美系手機客戶則調升3%。2奈米台積電保持穩健步伐,預計能在規模上領先競爭對手。 此外,供應鏈透露,台積電訂購之ASML High-NA EUV設備將於本月抵台,初號機作為實驗用,將會以新竹寶山全球研發中心率先擁有;台積電於SEMICON釋出後CFET(互補式場效電晶體)時代路徑圖,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透露A14製程開始,為追求更小的金屬層間距(Metal pitch),即會開始使用High-NA EUV,對照台積電於2026年以EUV量產A16,外界猜測A14開始將以High-NA EUV為主。 台積電逐漸於軍備競賽取得領先地位,對手傳出在愛爾蘭半導體園區進行人力精簡政策,業內專家指出,愛爾蘭所屬Fab 34於去年甫新廠落成啟動,掌握極紫外光EUV技術,恐將失去部分產能;不過將精力投注在埃米時代戰場,是目前最佳的策略選擇。
新聞日期:2024/09/09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ASML新技術 台積有望率先採用

台北報導 全球晶片微影技術領導廠商艾司摩爾ASML於SEMICON Taiwan分享新一代高數值孔徑極紫外光(High NA EUV)微影技術,並表示將協助晶片製造商簡化製造工序、提高產能,並降低每片晶圓生產的能耗。ASML High NA EUV產品管理副總裁Greet Storms在6日的媒體分享會表示,多數使用EUV客戶已下單High NA EUV,High NA EUV希望在2026年往量產方向推進。市場也預期,台積電有機會率先採用High NA EUV維持先進製程的優勢。 ASML High NA EUV產品管理副總裁Greet Storms表示,ASML持續推進新的技術,目前EUV客戶,大多數也都有下High NA EUV訂單,目前ASML正和客戶緊密合作,2026年希望能往量產方向推進。 ASML致力研發創新降低能源消耗,透過與客戶密切合作,在提高生產力的同時,減少製造每片晶圓所產生的能耗。根據ASML 2023年報,從2018年到2023年,ASML EUV曝光每片晶圓的能耗減少了近40%,此外更希望到2025年再減少30%~35%的能耗。
新聞日期:2024/09/09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複合性需求、國際競爭 台灣半導體廠人才稀缺

台北報導 晶片成為驅動全球科技產業發展核心,半導體產業鏈成台廠兵家必爭之地,人才也成稀缺資源。清華大學半導體研究學院院長林本堅博士指出,半導體製造需複合性人才、加上美國、歐洲、日本強化本土製造,未來缺口達37.5萬人。加強英語訓練特別重要,力旺董事長徐清祥點出痛點,去年開始力旺全球布局、服務各地客戶,若能將困難的IP(矽智財)概念解釋予海外客戶,生意將更上一層樓。 林本堅表示,若單一國家要滿足半導體本土製造,約需12.5萬人的從業人員,未來三大地區人力缺口驚人。台灣各大學推動半導體學院,儘管仍有許多困難需克服,然而已對半導體教育有所提升,除整合各大專精領域教授外,能與業界相融合、打破過往框架。 徐清祥分享業界經驗指出,台灣研發工程師短板在於以英文溝通、演示產品(Presentation)。力旺以銷售永久記憶體IP(矽智財),目前已超過千家客戶,但若能完整表達公司產品特性,將有機會取得更多訂單。 林本堅表示,清華大學要求學生對英語的掌握,另外,領導統御課程也有英文簡報課程,鼓勵教授以全英文環境授課。他強調,半導體吸納多數人才,未來能教育下一代的高階師資恐緊缺,呼籲領導大廠擔起企業社會責任,鼓勵部分員工走入校園。
新聞日期:2024/09/06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矽光子產業聯盟成立 波若威、聯發科營運有戲

法人:建議布局已切入雲端服務供應鏈之個股台北報導 矽光子產業聯盟成立,台灣供應鏈展現強大垂直整合能力。法人指出,半導體展正式開展前,共有30多家台灣廠商共同成立矽光子產業聯盟,波若威(3163)、聯發科(2454)均列名其中,研究機構看好題材熱度不墜,未來營運動能也富期待感。 金控旗下投顧研究機構指出,矽光子產業聯盟成立除代表通訊產業未來將進入矽光子階段外,另一重要意義為,矽光子供應鏈可高度結合台灣最具價值之半導體製程,成為一高度整合半導體、光通訊、材料與後段封裝製程的垂直供應體系。對台灣光通訊業者而言,有機會將原本單純光纖元件代工業務的營運模式,向上延伸至元件設計與封裝領域。 綜觀台系網通供應鏈主要業者目前布局方向,與光耦合/雷射封裝相關之業者有:上詮、波若威、光聖及其子公司、聯鈞及其子公司;雷射業者有聯亞。法人指出,矽光子共同封裝技術(CPO)最快於2026下半年將有實際營收貢獻,建議投資人優先布局目前業務穩健,且與台積電已有合作關係,或已切入雲端服務供應業者供應鏈之個股;金控旗下投顧在網通族群核心持股中,給予波若威「買進」投資評等。 聯發科近年積極發展ASIC業務,在智慧機市場領域也不落人後,聯發科經營管理階層日前維持2024年旗艦應用處理器營收將成長逾50%的預估,符合凱基投顧看好其D9300、D9400晶片將可擴大市占率的觀點。 聯發科亦正面看待美國雲端服務供應商客戶對AI特殊應用IC(高速傳輸SerDes晶片)需求,以及與輝達在車用與高效能運算領域的合作。
新聞日期:2024/09/05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電米玉傑:AI有巨大機會

未來不只有GAI、ChatGPT,AI處理器年複合成長率估逾五成,期待殺手級應用問世台北報導 AI從雲端走向邊緣已然成形,台積電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米玉傑認為,AI確實有巨大的機會,並且不只有GAI(生成式人工智慧)、ChatGPT,很多領域都有AI應用、潛力無窮,展望未來,台積電自客戶回饋認為,AI處理器將以50%的年複合成長率增加。 谷歌人工智慧工程副總裁Hamidou Dia認為,AI預訓練(Pre-training)後的模型已經滿足部分市場需求,如即時翻譯、提升工作效率。然米玉傑同步示警,AI將改變未來所有工作模式、部分甚至消失,全體社會該認真應對。 米玉傑於台積電任職逾20年,率領團隊研發16奈米、7奈米、5奈米、3奈米、以及更先進的技術,他自1994年加入台積擔任三廠經理至今,並於2022年榮獲IEEE Frederik Philips獎,已擁有34項全球專利、其中包括25項美國專利。 米玉傑出席SEMICON Taiwan 2024所舉辦的大師論壇,與三星電子記憶體業務總裁兼總經理李正培(Lee Jung-bae)、谷歌Hamidou Dia及日月光執行長吳田玉進行AI晶片世紀對談。李正培及Hamidou Dia均預估,2030年AI商機可能高達10兆、甚至20兆美元的商機。 米玉傑談到,許多領域都可以使用人工智慧,在邊緣AI應用,近期陸續看到業者投注該領域、更多的創新科技機會龐大,然而目前仍缺乏足以引發市場好奇心的應用。他認為,未來邊緣AI快速擴張之關鍵在於殺手級應用的出現。 Hamidou Dia認為,將來在特定應用、小規模的模型將是市場主流,更有助於滲透至各行各業,滿足特定需求,而資料取得更是未來模型訓練關鍵。 李正培指出,投資後需要做的是耐心等待,AI產業前景明亮,強調HBM(高頻寬記憶體)在AI應用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透過與生態系夥伴的緊密合作、創新良好的競爭。 吳田玉提到,巨量資料、最強系統皆掌握在美國手中,有望是首先受惠AI浪潮的國家。他強調,透過全球化營運槓桿,能讓AI發展跑得更快,如由三星專注於記憶體、台積電專注在尖端科技,美國公司則以軟體、大模型等優勢,分工競合為主。
新聞日期:2024/09/04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灣矽光子要角大會師

「SEMI矽光子產業聯盟」誕生,台積電、日月光等30多家好漢,攜手打造AI科技聚落 台北報導 AI加速矽光子(SiPh)時代來臨,「SEMI矽光子產業聯盟」3日成立,台積電副總經理徐國晉指出,矽光子元件導入,是AI產業重要趨勢,台灣有良好半導體基礎,矽光子的研發製造量能會持續壯大,為台灣未來成為「AI科技聚落」奠定良好基礎。 在台積電及日月光倡議下,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與工研院及30多家業者攜手組成矽光子產業聯盟,SEMI預估,2030年全球矽光子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8.6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25.7%。 參與聯盟業者包括台積電、聯發科、日月光、廣達、友達、弘塑、穩懋及波若威等指標性業者眾星雲集,目標包括推動技術突破、強化產業鏈合作關係、制定產業發展標準等。 台積電也積極打造矽光子生態系,以海外大廠為主軸:如博通、科希倫(Coherent)、SK海力士、新思科技等;台廠以OSAT、ODM/OEM為主,包括:封測廠日月光、矽品,緯創、技嘉,上詮為唯一光纖陣列元件暨組裝之台廠。 SEMI全球董事會副主席吳田玉表示,矽光子是半導體的前端製程,隨著晶片密度變高,連接需求變高,耗能需求必須更有效率,在這些各項要求之下和現有的金屬材料極限有所衝突,「光」是業界共識的唯一解方。台灣有前、後段、與晶片設計與伺服器系統,也有光學元件、光電模組與測試的智慧財產與精密機器設備,未來矽光子產品的量產關鍵在於成本與自動化,若成功整合各領域資源,將成為台灣發展矽光子產業的優勢。 業者指出,生成式AI伺服器需進行大量運算,對資料傳輸速率有極高要求,需透過頻寬更大、功耗更低的介面技術來實現,矽光子如被應用在3D封裝之中,屆時可望提升10倍資料傳輸。
新聞日期:2024/09/03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電CoW-SoW 預計2027年量產

因應晶片巨大化,計劃結合InFO-SoW和SoIC台北報導 隨著IC設計業者透過增加晶片尺寸提高處理能力,考驗晶片製造實力。輝達AI晶片Blackwell,被CEO黃仁勳譽為「非常非常大的GPU」,而確實也是目前業界面積最大的GPU,由兩顆Blackwell晶片拼接而成,並採用台積電4奈米製程,擁有2,080億個電晶體,然而難免遇到封裝方式過於複雜之問題;台灣坐擁全球最先進晶片製造,未來有望成為AI重要矽島。 CoWoS-L封裝技術,使用LSI(本地矽互連)橋接RDL(矽中介層)連接晶粒,傳輸速度可達10/TBs左右;不過封裝步驟由於橋接放置精度要求極高,稍有缺陷都可能導致價值4萬美元的晶片報廢,從而影響良率及獲利。 法人透露,由於GPU晶粒、LSI橋接、RDL中介層和主基板之間的熱膨脹係數(CTE)相異,導致晶片翹曲、系統故障。為提升良率,輝達重新設計GPU晶片頂部金屬層和凸點。不只是AI晶片RTO(重新流片)修改設計,據供應鏈透露,準備發布之50系列的顯卡也需要RTO,上市時間較原本遞延。 晶片設計問題將不會只是輝達所獨有。供應鏈透露,這類問題只會越來越多,不過為了消除缺陷或為提高良率而變更晶片設計於業內相當常見。AMD執行長蘇姿丰曾透露,隨著晶片尺寸不斷擴大,製造複雜度將不可避免地增加。次世代晶片需要在效能和功耗方面取得突破,才能滿足AI數據中心對算力的巨大需求。 以開發全球最大AI晶片的Cerebras指出,多晶片組合技術難度將呈現指數級成長,強調「一整片晶圓就是一個處理器」,Cerebras的Wafer-Scale Engine(WSE)系列即採用AI領域知名的「晶圓級處理器」。依照台積電一直在發展晶圓級系統整合技術 InFO-SoW(System-on-Wafer),Dojo超級電腦訓練區塊(Training Tile)就是基於台積電InFO-SoW並已量產的首款解決方案。 因應大晶片趨勢、及AI負載需要更多HBM,台積電計劃結合InFO-SoW和SoIC為CoW-SoW,將記憶體或邏輯晶片堆疊於晶圓上,並預計在2027年量產。可預見的未來,將看到更多在整片晶圓上疊疊樂的巨無霸AI晶片出現。
新聞日期:2024/09/03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經長郭智輝:AI晶片新挑戰 台灣有備而來

緊抓人工智慧熱潮,將於堅實科技基礎,提供更先進、便捷的半導體產品服務台北報導 面對AI新挑戰,半導體廠商大打團體戰,整合各方資源、優勢,打造最強硬體供應鏈,經濟部長郭智輝2日出席SEMICON Taiwan 2024展前記者會時強調,台灣有備而來,緊抓人工智慧熱潮,於堅實的科技基礎提供更先進、便捷的半導體產品及服務,並期許台灣科技業引領AI繼續推進,邁向賦能AI無極限。日本設立服務公司 經濟部也將於日本設立服務公司,為台日交流率先鋪路,郭智輝指出,九州將會是不錯的選擇。至於台積電熊本第三廠,郭智輝則表示需由台積電對外宣布,經濟部無法替台積電回答該問題,另外,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第三廠則按照原本公司對外說法進行。 郭智輝認為,AI在未來二到三年將以相當快的速度展現各種應用場景及服務,並進一步滲透人類生活,看好生成式AI帶來的改變;AI運算處理仰賴先進晶片,而台灣即是全球最先進晶片的製造地、具備絕佳的機會。 國際大廠紛至沓來尋求台廠協助,郭智輝提到輝達、超微都是由台灣獨家供應最先進之AI伺服器晶片,在ODM/OEM領域台廠同樣扮演重要角色;經部將透過新創計畫、產業條例租稅優惠等措施協助業者快速成長,並將主動出擊、縮短台廠於海外落地時程,首先將在日本成立服務公司。祭甜頭助海外落地 郭智輝進一步解釋,經濟部將於日本首推「科學園區服務中心」的服務公司,幫助到日本投資的台廠可像在台灣一樣,享有「一站式服務」,未來也將有機會推廣至歐洲。 郭智輝重申,台灣沒有偷走美國的晶片業,而是受美國業者委託生產晶片,在製造形成互補。而這次SEMICON更首次迎來三星、SK海力士高層參與,AI晶片強勁成長、各家業者將雨露均霑,SEMI指出,由AI驅動的高效能運算(HPC)晶片需求將加速帶領半導體產業進入強勁的復甦期,預計至2030年以前,AI半導體市場年複合成長率將高達24%、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270億美元。
×
上方功能區塊
累計瀏覽人次:8,250,261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