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訊

地緣政治水太深 半導體業如履薄冰

新聞日期:2021/07/19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報導記者/蘇嘉維

新聞分析

市場傳出英特爾要用300億美元收購全球排名第四的晶圓代工廠格芯(GF),由於格芯廠區大多坐落在營運成本較高的美、德等地,有種不計成本也要拿下晶圓代工產能的意味,這也讓人聯想到,是否是地緣政治下,美國希望強化自身半導體產製實力的「大戰略」導致。
觀察格芯產能的分布地,都屬於成本較高的地區,加上晶圓代工產線需要全天候運轉,因此不論平日假日都需要大量人力24小時輪班,對於歐美企業來說,就需要付出大量的加班成本,因此英特爾若買格芯,先不管「產能品質」是否可以媲美台積電,馬上會遇到的問題就是毛利率可能被拉低,除了「可望」提升與台積電產能對抗的可能性之外,整體獲利成長表現恐怕也不會比現有的IDM(整合元件製造)模式更好。
不只如此,即使以管理與執行力超強的「護國神山」台積電來說,正在籌備赴美的設廠案例,業界就傳出,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廠一旦投入量產,由於成本高漲,即使計入不錯的美國政府投資優惠等條件,但毛利率可能還是比現有水準低上5個百分點。代表即便營收增加,但整體獲利水準也不見得能夠同步看增,顯示美國人力與管理成本高昂這件事確實不容小覷。
以這觀點來看,不禁讓人聯想到近幾年的美中貿易大戰(也就是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大戰)。從貿易戰後,美國除對中國科技廠祭出多項禁令外,更啟動海外訴訟,全面箝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與此同時,美國更加碼補貼在美設廠的半導體大廠,除了「引來」台積電新設晶圓廠及三星擴大設廠外,英特爾也加碼布局晶圓代工事業,又加上有意收購格芯一舉,這些動作背後都可以明顯嗅出濃濃的政治味。
現在市場到處在傳台積電正在規劃考慮赴日本、德國等地設晶圓代工廠的相關規劃,但從廠商實際營運角度來看,只要台灣不缺水電,投資的首選當然是台灣,有「夜鶯部隊」、「新鮮的肝」可源源不絕地支援作戰,反觀到其他地方投資的規劃,似乎與提高獲利能力的目標反而是相違背的。只能說,國際政治這潭水實在太深了,要怎麼玩比較好?好像也只能步步為營。

×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