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訊

吳田玉:AI與半導體達雙向推進臨界點

新聞日期:2025/11/04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報導記者/張瑞益

台北報導
 全球半導體競爭加劇,日月光執行長吳田玉近日表示,全球AI與半導體已進入「雙向推進」臨界點,未來十年「需求量與技術門檻」將同步走高。企業營運及競爭力也不再僅是追求效率與成本,地緣政治平衡與永續治理將成為新的企業成長要件。他強調,全球供應鏈需要更高層級彈性與智慧,但「信任、互惠、創造最大人類價值」仍是共同準則。
 吳田玉指出,過去70年美、日、歐、韓與台灣等各自完成「晶片奮進史」,從設計、EDA、記憶體、設備材料到製程、封裝與軟體工具,彼此交織為一張全球晶片網,能量遠大於單點突破。
 面對未來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吳田玉強調,半導體產業將不再只由供應鏈效率與經濟性決定,還必須納入地緣政治平衡與永續發展。吳田玉強調,未來十年,全球半導體將同時承擔技術與產量的需求成長,並處理地理多元化、規模擴張與監管強化等複雜課題,迫切需要更高層級的彈性與智慧來因應,但指導原則「信任、互惠與人類福祉」不變。
 此外,面向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風險,吳田玉點名地理多元化、規模擴張與監管強化將同步加劇複雜度。另外,在機會面上,吳田玉認為,在AI需求與製造節點演進帶來技術與量能雙成長。他呼籲半導體產業應在一定的約束下維持開放合作:「全球協作建立於信任與互利,這是推動產業持續創新的唯一長解。」
 他提到,台灣紀錄片《造山者》呈現兩個世代以遠見、勤奮與領導力,將台灣從卑微起步推向數位世界的關鍵支柱,他並指出,「每個人都是自己晶片之路的主角」,並期許在台灣半導體產業前輩奠基之上,為下一代留下更大的公共價值。業界解讀,此番定調凸顯AI與半導體相互驅動、平台化協作與韌性治理將成為下個十年的關鍵主線。

×
上方功能區塊
累計瀏覽人次:8,444,014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