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記者/國際中心
晶片領域扮關鍵角色 確保未來競爭力
【綜合報導】
地緣政治不僅影響全球經濟,也對科技產業帶來影響。「晶片戰爭」作者米勒受訪表示,美國推動晶片製造回流,不過,美國晶片生態系仍將與日本、歐洲、韓國與台灣等價值同盟合作,沒有國家能獨善其身;台灣在晶片領域已扮演關鍵角色,想要確保優勢,當前挑戰在於如何在人工智慧(AI)產業價值鏈,尤其在軟體與應用方面,展現更強競爭力。
米勒廿日現身加州聖荷西,出席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舉行的羅伯特諾伊斯獎頒獎晚宴,他透露幾個月前到過台灣,預計年底之前將再度訪台。
今年羅伯特諾伊斯獎頒給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透過影片對半導體產業釋出高度支持的政治訊號。
這是川普政府上任後的首個羅伯特諾伊斯獎頒獎晚宴,SIA新任主席、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致詞形容,在這非常特別的時刻,半導體產業界應通力合作克服挑戰。
米勒表示,魏哲家和劉德音共同獲獎,凸顯台積電是半導體生態系的關鍵角色,而這對美國和台灣都有極大好處;同時,這場晚宴也證明台美合作將長期持續下去。
米勒觀察,業界目前氛圍複雜、喜憂參半,一方面擔憂地緣政治因素的衝擊,但同一個時間,AI領域的投資熱潮正以極為正面的方式改變半導體產業、推升需求,地緣政治帶來的負面影響與AI帶來的正面消息之間,存在一種微妙平衡。
他指出,地緣政治動態變得愈來愈複雜,不只台灣,每個國家都要面對供應鏈重塑帶來的挑戰,最好的準備是確保擁有差異化、獨特的技術能力,如果擁有的技術是其他人都需要的,地緣政治的影響就會減小,這也正是台積電如此重要的原因。
米勒說,AI得以運行要靠晶片,在可預見的未來,台灣半導體業者都將非常重要。而台灣的挑戰在於,要確保能在各個不同的價值鏈環節中保有競爭力,尤其在軟體和應用層面上,「目前業界的焦點集中在晶片和基礎設施上,但從長遠來看,我預測AI所創造的大部分價值將會出現在軟體和應用層面;因此,思考AI技術堆疊也至關重要。」
【2025-11-23/聯合報/A7版/財經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