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記者/張瑞益
本益比14倍相對偏低,陸廠殺價潮退場助攻,股價逆勢收紅
台北報導
台股21日在國際利空衝擊下重挫近千點,聯電(2303)卻罕見逆勢收紅上漲0.78%收45元,成為盤面焦點。聯電今年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EPS)已達2.54元,累計獲利高於市場先前預期,加上第四季產能利用率維持今年高檔,全年EPS有望達到3.3~3.5元。
與台股目前平均本益比20倍相比,聯電本益比14倍相對偏低,在成熟製程需求回升、特殊製程領域持續擴大市占、加上地緣政治讓陸廠殺價搶單近乎消失的背景下,聯電成為台股劇烈震盪中的資金避風港。
法人指出,聯電近年積極強化22/28奈米平台與多項特殊製程技術,在車用、工控、電源管理 IC、RF、混合訊號等領域深耕多年,包括PMIC、Wi-Fi SoC、車用 MCU、AMOLED 驅動IC、感測器等晶片均大量採用聯電工藝。特別是22/28奈米RF、HV、BCD等製程,不僅技術含量高、客戶黏著度強,進入門檻更遠高於一般成熟製程,使得聯電在全球供應鏈重組過程中具備明顯優勢。
其中聯電的BCD、高壓HV、混合訊號平台已成為車用與工控大廠固定採用的技術,22奈米ULL(低漏電)、LP(低功耗)與RF平台更廣泛應用於Wi-Fi 6/6E/7、Bluetooth 5.x等高速連網晶片。法人分析,這些特殊製程不僅ASP穩定、毛利率高於40/55奈米等一般成熟製程,也是中國晶圓廠難以用價格競爭的領域。
更重要的是,近半年成熟製程產業出現明顯轉折。多家台廠觀察指出,過去兩年中國晶圓廠大幅降價搶單的情況,在2024下半年已顯著減弱,目前已「幾乎消失」。隨著地緣政治升溫,美歐客戶將供應鏈重要成熟製程訂單從中國移回台灣與新加坡,聯電具備多廠區布局符合客戶降低風險的策略。
聯電在車用、PMIC、工控 MCU、RF 等領域需求均明顯回升,多個特殊製程平台出現滿載跡象,22奈米更已有客戶預訂到明年,使得聯電明年營運動能具備支撐力。聯電也強調,22/28奈米的客戶導入速度快於預期,技術平台在全球需求強勁,將成為未來兩年穩定成長的核心。
整體來看,在全球供應鏈轉移、特殊製程競爭力增強、中國廠殺價潮退去三大利多加持下,法人一致看好聯電今年營運回升趨勢有望延伸到明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