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綜覽

新聞日期:2024/06/27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力積電拓商機 兩利基齊發

助塔塔集團建12吋廠,並與矽谷新創洽談合作;WoW技術提供更具性價比的AI晶片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廠力積電(6770)擴增海外市場,積極參與各項海外展覽,力積電副總顧峻表示,自從與塔塔集團合作之後,陸續打開市場能見度,其中,已與矽谷新創公司洽談,未來將有機會展開合作。力積電透露,相較純晶圓代工廠,力積電具備DRAM技術,可透過Wafer on Wafer(WoW晶圓堆疊)技術,並以TSV(矽穿孔)達成異質整合,提供更具性價比之AI晶片解決方案。 身為塔塔集團合作夥伴,力積電協助打造全印度首座12吋晶圓廠,將於今年內動工。印度最大集團加持下,於北美市場力積電能見度逐漸提高,顧峻指出,在矽谷地區,印度裔工程師很多,雙方互相加持之下、信任度提升不少;其中,新創公司因資金有限,從成熟製程開始切入,更有利於公司發展長遠規劃。 此外,塔塔集團觸角跨至各行各業,並為唯一被蘋果列入供應商名單之印度本土公司、塔塔汽車更為當地最大廠,掌握上游晶圓代工,進一步壓低成本,與力積電集團共創雙贏。 而WoW為力積電攜手矽智財公司愛普(6531)共同開發,多層堆疊為未來技術趨勢,提供具備價格優勢之AI晶片,為力積電爭取更多價格敏感客戶。力積電分析,目前產能皆已備妥、技術漸臻成熟,參展各項半導體展會,將有助於提升市場能見度。 與國際級公司聯手,是現階段成熟晶圓代工廠達成海外布局之方式,以聯電集團為例,即與英特爾攜手合作,將協助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之Intel Fab12、22和32廠進行開發和製造;知情人士透露,主要是要以現有設備導入聯電製程,雙方仍有待磨合。 展望後市,法人認為力積電營運將有望逐步復甦,因消費性與運算需求復甦略優於預期,相關產品包括OLED Driver IC, ISP、Wi-Fi SOC等, 電腦、消費和通信領域的庫存狀況改善到更健康的水準,下半年成熟製程產品需求將緩步回溫,預估產能利用率也會逐步恢復至7成到8成。
新聞日期:2024/06/26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M31拚先進製程IP 客製化搶市

 舊金山報導 矽智財(IP)大廠M31持續擴大基礎IP研發,完整布局基礎、傳輸介面IP,深受晶圓代工大廠器重,24日攜手英特爾於DAC(國際電子自動化會議)揭北美市場戰略布局,其中,英特爾IFS(晶圓代工服務)擴大12奈米以下先進製程規模加上美系CSP預計導入M31先進製程之高速傳輸介面IP等,為M31營運動能添柴火。 透過與護國神山密切配合,M31先進製程基礎元件IP產品完整,其中,公司已經開始布局die-to-die和Chiplet領域,是未來三年重要的IP藍圖規畫;在追求效能與差異化的市場環境中,M31更提供客製化IP,為客戶量身訂製,具備市場競爭優勢。 千金股M31 25日除權息,其中現金股利8元及股票股利2元,合計股利10元,單日填息率約4成。 M31透露,基礎元件IP之營收貢獻已有兩成來自晶片設計業者對於差異化及客製化的需求;此外,目前全球對先進製程之高速傳輸介面IP與客製化基礎元件IP的需求仍在爬坡期,對IP、客製化需求發展感到樂觀。 合作夥伴英特爾下半年將擴大先進製程市場規模,M31強調,北美市場非常關鍵,持續加大該地區宣傳力道,今年有機會做到更多的美國客戶,首宗合作案有望在今年亮相,並在下半年進行20A節點IP開發。 法人分析,隨著國際IP巨頭Arm(安謀)逐步退出基礎元件IP市場,M31全球市占率有望自個位數擴大至15%以上。儘管持續進行投入研發、EDA工具支出等,影響今年獲利表現,然而,前瞻研發技術升級不間斷,外界預估,M31將為最早取得2奈米晶圓代工矽驗證業者之一、搶占市場先機。 展望下半年,法人認為,晶片設計呈現溫和復蘇,對於高速傳輸介面IP規格進入升級循環;M31在各式IP受惠於AI軍備競賽,包括資料傳輸、影像處理、資料儲存和記憶體應用等,皆有望獲得美系指標大廠導入。 先進製程IP進入障礙高,搭配關鍵競爭對手退出供應鏈,除既有雲端運算領域之外,在車用應用也看到傳輸介面IP導入,如ADAS、娛樂系統、感測器系統等。M31表示,今年先進製程營收可望占整體比重50%~60%,藉此拉大與競爭者差距。
新聞日期:2024/06/25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智原先進封裝、車用雙開花

舊金山報導 非台積電聯盟逐漸崛起,由聯電集團作為核心,攜手Arm及英特爾,強化在人工智慧(AI)領域的合作夥伴關係。法人認為,英特爾與聯電合作加速,有望擴大採用智原委託設計服務,伴隨著成熟製程晶圓廠重啟投片,下半年迎來谷底復甦。 聯電集團三角聯盟成形,智原成為ASIC、關鍵IP供應商,不但取得陸系AI客製化晶片專案,也進軍車用市場,有望開花結果。 智原參加EDA(電子設計自動化)領域最高殿堂之國際設計自動化大會(DAC),展示次世代ASIC解決方案,揭露與Arm(安謀)合作進程,已跨入車用ASIC開發及HPC SoC新領域;智原透露,3D IC先進封裝整合領域漸有斬獲,搭配三星HBM、取得AI客制化晶片專案。 晶片設計進入關鍵工具和技術決勝時代,倚重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將複雜電路轉化為晶片實體,前三大巨頭新思、益華電腦、西門子市占超過7成,但近年來晶片設計需與代工業者緊密配合,台廠以矽智財授權、後段設計掌握等方式漸露頭角,如智原、M31、擷發科技等均參與其中。 智原本次於現場大秀其設計實施服務(DIS)的參與模式及根據不同客戶需求量身訂製之3D IC先進封裝整合,強大設計能力,也獲得三星晶圓代工的青睞。 智原也展示與Arm合作成果。首度進軍車用,以Arm最新Cortex-A720AE IP,開發支援AI車輛之ASIC;同時宣示跨入先進製程,以Arm Neoverse運算子系統(CSS)開發之64核心客製化SoC,使用Intel 18A打造。
新聞日期:2024/06/24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群創南科5.5代廠 傳出售美光

台北報導 群創(3481)力拚活化資產,在去年底關閉南科5.5代廠之後,傳出近期敲定將把該座廠房出售給記憶體大廠美光,交易金額大約新台幣180億元。目前已經開始搬遷設備,計畫在7月底清空,把設備搬去三廠,而廠房則是將移交給美光。 群創對此回應,不對傳言與臆測做任何評論,公司將持續專注本業與轉型發展,以彈性策略規劃,致力優化生產配置及提升整體營運效益,強化集團布局與發展。 群創賣廠消息一出,21日股價爆量大漲,群創在三大法人聯手買進帶動之下,以漲停價15.6元作收,單日爆出近59萬張的巨量。連同業也受到帶動,其中友達收盤上漲3.86%,以18.85元作收,成交量達33.43萬張;彩晶也同步上漲4.7%,收盤價10.25元。 群創連續兩年大虧,由於生產線產能利用率調降,而且老舊的生產線已經沒有競爭力,去年以來陸續針對舊的廠房、產線展開調整。一座3.5代線轉做FOPLP面板級封裝,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出貨。 至於在去年底停止投片的5.5代廠,其轉型用途一直懸而未決,先前公司僅強調會轉為非顯示器應用,透過舊廠轉型緩和面板競爭壓力。不過昨日傳出正積極擴充HBM產能的美光將買下群創5.5代廠的廠房,快速擴充產能,交易金額大約為180億元。而近期群創已經開始搬遷5.5代廠的設備,把設備先放置在三廠,預定在7月底清空廠房。 除了陸續關閉、推動在台的前段面板生產線轉型之外,因應前段面板產能縮減,今年群創也宣布關閉了位在南京的面板後段模組廠,該廠以中小尺寸面板應用為主,相關設備集中到寧波廠,也透露不排除出售廠房。
新聞日期:2024/06/20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先進封裝熱 三強營運點火

日月光投控、京元電、力成股價強漲,法人樂觀後市台北報導 先進封裝成顯學,也讓半導體產業突破摩爾定律極限,日月光投控、京元電及力成三大封裝指標股價帶頭衝,市場法人看好三大封裝廠下半年營運明顯回升之外,2025年在AI需求推升下將更具成長動能。 全球半導體產業逐漸步出庫存調整陰霾,除以先進製程為重心的台積電扮演半導體產業成長重心,封測產業包括日月光投控、京元電及力成三檔在先進封裝布局相對較早、也較具優勢的封測大廠,未來營運也受市場看好。 市場法人指出,日月光下半年營運可望更明顯加溫之外,該公司對人工智慧帶動的先進封裝布局不斷加強,在AI相關業務,包括先進封裝、FanOut、2.5D封裝等客戶採用率持續提升。 日月光預期,今年底前AI營收貢獻將較去年倍增至5億美元規模,全年AI相關營收將占ATM(封測)業務總量中個位數,可望高於去年的低個位數,法人預期,明年占比可望挑戰高個位數。 京元電在AI晶圓測試相當有斬獲,今年持續擴充產能,預計將較去年倍增,近日法人指出,京元電因承接CoWoS段成品測試(FT),受惠先進封裝的動能相當強勁,值得留意的是,輝達(NVIDIA)的超級晶片GB200及相關伺服器系統正進行各種測試,2025年訂單與供應鏈分配將於下半年拍板,市場法人預估,明年GB200超級晶片的總出貨量將達90萬顆,京元電身為供應鏈中測試大廠,明年營運將持續受惠。 力成擴大在2.5D、3D封裝布局,去年購入與晶圓廠同等級的CMP(化學機械研磨)機台設備已進駐,另HBM(高頻寬記憶體)第四季可望出貨,市場看好該公司中長期營運展望。 在台積電帶頭衝的效應下,日月光股價19日創歷史新高,盤中高點來到181元;力成19日股價高點也來到200元,收在197.5元,也是歷史高檔區,後市有機會挑戰歷史高點209.5元位置。京元電則上漲4.31%,收在109元的波段高點。
新聞日期:2024/06/18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嘉科挖到寶 二廠急啟動

一廠發現遺址停工,牽動輝達及AMD新AI晶片生產,備受矚目台北報導 台積電嘉義科學園區先進封裝製程一廠(P1廠),因施工挖到歷史文物遺跡而停工,台積電隨即啟動二廠(P2廠)的工程準備。台積電表示,嘉科廠房用地發現疑似遺址一事,將配合主管機關規定進行後續相關程序。台積電ADR 17日早盤一度上揚2.61%。 嘉義科學園區總開發面積約88公頃,台積電二座先進封裝廠占地20公頃,較竹南封測廠14.3公頃再大上近4成。嘉科一廠規劃面積約12公頃,原預計2026年底完工、2028年量產,此次遺跡事件,讓二廠提前啟動,是否影響先進封裝產能規畫,備受矚目。 南科管理局及嘉義縣文化觀光局17日均表示,已依文資法於6月7日提送嘉義縣文化觀光局做文資審議,同意搶救挖掘,審議委員原則同意進行搶救挖掘,後續將依文資法相關規定辦理。 嘉義科學園區為打造大南方科技走廊重要樞紐,台積電嘉科廠除了提供高雄廠2奈米製程的後段CoWoS封裝外,更將進一步導入3D先進封裝技術SoIC(System-on-Integrated-Chips),戰略地位相當重要。 由於AI晶片推陳出新,先進封裝軍備競賽依舊,眾多客戶引領期盼,其中輝達(NVIDIA)2026~2027年最新AI GPU「Rubin」平台,將沿用chiplet+CoWoS-L封裝架構,另AMD將於第四季推出升級版MI325X,目前正尋求SoIC G2的混合鍵合(hybrid bonding)先進封裝。 法人指出,明年底台積電CoWoS月產能將上修至6萬片,伴隨訂單成長,學習曲線持續拉升,明年全年產能即有望突破60萬片,隨半導體進入埃米世代,台積電先進封裝的產能缺口將逐步拉大,嘉科廠能否於2026年完工將動見觀瞻。
新聞日期:2024/06/17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CoWoS夯爆 台積漲價在即

台北報導 護國神山台積電3奈米供不應求,蘋果、輝達(NVIDIA)等七大客戶產能全包,預期訂單滿至2026年。據悉,台積電3奈米代工價調整上看5%以上,先進封裝明年年度報價也約有10%~20%的漲幅。 台積電上周股價以922元作收,市值衝高至23.91兆元,再創史上新猷,今年來外資大買39.5萬張。董事長魏哲家「價值說」發酵,先進製程及封裝調漲有望一炮雙響。 據供應鏈消息,除3奈米代工價格看漲,先進封裝產能也同步看漲。台積電竹南先進封裝廠(AP6)啟用至今一年,隨AP6C機台陸續到位,已成為全台最大CoWoS基地,第三季CoWoS月產能有望自1.7萬增至3.3萬片,倍數翻揚。 隨AI百萬億訓練模型的推出,更強大的運算資料中心、持續推升對AI加速器硬體需求,CoWoS先進封裝產能仍供不應求。業界分析,AI加速器不採最前瞻先進製程,但卻需依靠先進封裝技術,國際半導體廠誰能從台積掌握更多先進封裝產能,就決定市場滲透率與掌握度。 台積電先進封裝產能稀缺,主客戶輝達需求最殷切,約占半數產能,AMD緊追其後,博通、亞馬遜、Marvell均表態積極採用先進封裝製程。惟毛利率接近8成的輝達不會讓出新開產能,而採同意漲價讓利策略,以掌握更多先進封裝能量,拉開與競爭對手的距離。 供應鏈證實,台積電增添CoWoS相關設備預計第三季到位,並要求設備廠增派工程師全面進駐龍潭AP3、竹南AP6、中科AP5等廠,除竹南廠AP6C,中科廠原只進行後段oS,也將陸續轉成CoW製程,嘉義則在整地階段,進度將超前銅鑼。 法人透露,3奈米、5奈米等先進製程節點,價格也將調整,特別下半年3奈米訂單強勁,稼動率將近滿載並延至2025年,5奈米也在AI需求推動下呈類似情形。 先進封裝產能供不應求更將延續至2025年,法人分析,明年市場需求量估超過60萬片,台積電明年供給量預估53萬片,仍有高達7萬片左右缺口,先進封裝漲價在即。
新聞日期:2024/06/17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車用ASIC成新藍海

台北報導 汽車電子化日趨複雜,為了滿足增強功能之需求,同時提高成本效率並降低複雜性,促使汽車業者開發ASIC(客製化晶片)。以Tesla為例,Dojo晶片設計用來訓練自動駕駛系統所需資料,便是借助台廠世芯-KY(3661)協助,創意(3443)則聚焦於後段設計。 除AI GPU之外,ASIC將於汽車領域受到重視,結合各式智慧感測器、GPS和雷達,實現電子電器架構集中化。根據法人預估,至2031年車用ASIC市場規模將成長至258億美元,相較2024年之43.1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9.2%。 法人點出,包含電動車和無人駕駛汽車依靠ASIC進行位置控制、時序、速度控制等,也會使用於引擎控制系統、安全氣囊控制系統、防鎖死煞車系統(ABS)、娛樂系統等。整體而言,除了訓練用及推論用AI晶片為ASIC業者主要成長動能外,車用ASIC將穩定挹注營收。 以特斯拉晶片Dojo為例,最小節點Dojo node,相當於小型CPU單元,以台積電7奈米製程打造,相較同級通用型產品,具有更佳的執行效率和更低的能耗。Dojo先前便是由世芯協助設計,以出色表現為基石、後續也為世芯爭取陸系客戶訂單。 自駕晶片今年Tape-out,明年量產貢獻營收,世芯於車用ASIC領域遙遙領先,法人以明年電動車出貨量6.62萬台預估,將可貢獻世芯營收達4億-5億美元。 創意仍聚焦於網通、AI、SSD CONTROLER三大領域,車用占比仍低,不過以該公司相關先進製程、封裝技術,有望成為未來車廠合作對象。創意強調,持續成長的運算複雜度將是先進封裝技術的推動力,創意於先進封裝技術及Chiplet IP將推動公司成為主要ASIC賦能者。 智原將主軸放在跨入先進製程,不過公司透露,已通過ACEQ100、Q006等ASIC車用晶片可靠度驗證,一但有市場需求,會積極搶進。
新聞日期:2024/06/14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致新股東會報喜 H2旺季可期

通過董事補選及配發14元現金股利,今年獲利有望超越去年台北報導 電源管理晶片(PMIC)大廠致新(8081)13日召開股東會,順利通過董事補選及配發14元現金股利,董事長吳錦川指出,下半年傳統旺季可期,將優於上半年,今年有望超越去年獲利;他分析,進入AI世代,耗電量提升有利於PMIC使用需求,預估今年仍有5~10%之成長、並優於全球平均水準;致新配合市場的應用需求,持續開拓產品線之廣度及深度。 致新股東會通過配發14元現金股利,另外並補選一名董事。歷年皆呈現高配息,本次也不例外,配發率高達80.8%。 致新5月合併營收6.99億元,年、月分別減少0.98%及0.06%;累計前五月合併營收33.3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74%;展望第二季,合併營收維持季增5~10%區間,運動賽事推升TV應用可期。 吳錦川表示,下半年傳統旺季即將來臨、優於上半年,他分析,今年將恢復過往上下半年營收分布45比55之正常季節性水準。 吳錦川指出,致新往新領域持續拓展,如散熱馬達風扇驅動IC,瞄準規模龐大之市場投入,加強重心在新產品的推廣。不過他也透露,必須與現有供應商競爭市場,產品做出來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做就一定沒有希望。 儘管DDR5 PMIC滲透率持續增加,但較預期進度緩慢,吳錦川分析,主要是三大記憶體廠產能受HBM(高頻寬記憶體)排擠,現在一部分又被LPDDR分食,他強調,生意並沒有受到影響,DDR4也持續在出貨。 用電量越多、生意就越好,AI帶動算力、功耗提升,電源管理市場大餅依舊不看淡,隨著國際大廠TI(德州儀器)已不再進行殺價競爭,供需秩序逐步達到平衡狀態,吳錦川更透露,競爭對手大肆擴廠,已受到投資人放大檢視,進一步推動供需趨於健康。 是否採用陸系代工廠,吳錦川分析,PMIC以BCD(Bipolar-CMOS-DMOS)製程打造,目前多是8吋晶圓為主,他大讚,晶圓代工龍頭依舊是最強、最穩,與之有密切的合作關係,陸系代工廠儘管價格便宜,但良率低、面積大,因此不見得會划算。
新聞日期:2024/06/13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3奈米制霸 主導漲價潮

GAA門檻高,陸、韓相繼踢鐵板,七大科技巨擘全要搶神山產能…台北報導 美國計畫進一步限制中國大陸獲取環繞式閘極(GAA)先進晶片架構能力,加上三星3奈米GAA世代傳出良率不佳的雜音,半導體業者表示,台積電3奈米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製程享有制霸權,因產能供不應求,上游IC設計業者開始傳出報價喊漲的消息。 全球七大科技巨擘包括輝達、AMD、英特爾、高通、聯發科、蘋果及谷歌等將陸續導入台積電3奈米製程。供應鏈透露,高通Snapdragon 8 Gen 4以台積電N3E打造,較上一代報價激增25%,不排除引發後續漲價趨勢。 三星於2022年6月率先量產採用GAA製程的3奈米晶片,然而,首代N3節點SF3E並不是特別成功,應用範圍不夠廣泛,起初僅用於加密貨幣,後來自家Exynos 2500晶片良率也未達標。另外,Google Tensor處理器都由三星打造,然而在第四代仍採三星4奈米製程,據傳第五代將轉由台積電3奈米。 此外,美系IDM大廠則將戰場瞄準埃米時代,意味著現階段3奈米晶圓代工製程,僅台積電一家獨霸。 下半年消費市場推出眾多AI產品,其中,手機晶片市場三強,高通Snapdragon 8 Gen 4、聯發科天璣9400及蘋果A18、M4系列都將採用台積電N3家族打造,外加谷歌的Tensor G5搶市,勢必將與AI GPU晶片一般,得產能者得天下。 據傳,高通Snapdragon 8 Gen 4已率先開出漲價第一槍。供應鏈坦言,原先手機晶片成本採購價格就已經很高,以去年旗艦8 Gen 3的採購價格約莫在200美元左右,今年旗艦晶片或將超過250美元;競爭對手是否跟進,後續有待觀察。 不過科技業界也指出,漲價幅度落在合理範圍之中,主要是相較於5奈米,3奈米每片晶圓成本價格大約就貴了25%,這個漲幅還未考慮整體投片數量、設計架構等因素。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也曾透露,台積產品該省電非常省電,良率又比較好,若以每顆晶粒來看,台積電最便宜。此外,季季進步、年年提升,台積電始終提供客戶最領先技術、最可靠良率。 業者指出,IC設計大廠開始喊漲,多出來的成本是否將轉嫁於消費者,或將以其他形式壓低整機價格,就將交由品牌商苦惱了。
×
上方功能區塊
累計瀏覽人次:8,249,183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