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訊

經濟展望 今年經濟成長 在保1邊緣

新聞日期:2025/05/22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聯合報

報導記者/陳素玲

【專題報導】
賴政府上台一周年,全世界經濟卻因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戰,面臨下行風險,台美對等關稅能否談到好結果還不得而知,成為今年經濟發展最大挑戰。財經學者認為,下半年將面臨美國是否出現停滯性通膨、台幣是否持續走強等風險;若台廠都跑到美國,將出現排擠效應,國內經濟不排除會衰退,並反映在勞動市場,出現無薪假及失業潮。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說,台灣今年經濟第一大風險就是出口,台灣主要出口國家不只美國,還有中國大陸,若美中貿易繼續對抗、中國對台灣們中間材需求也會大幅下降,供應鏈及最終產品數量都會下滑。

其次,近幾年東協出口占比愈來愈高,東協各國若因洗產地最被課高關稅,將影響新南向政策成果。當外資撤離東協各國,過程可能會出現類似一九九七年金融風暴。尤其要注意如果美國處罰越南洗產地,懲罰性關稅談不下來或只降一點,外資一定會撤離,造成當地台商血本無歸。

吳大任指出,台灣今年經濟上半年表現還好,問題在下半年,他較悲觀,認為對等關稅百分之廿起跳、半導體關稅也不會太低,屆時半導體業者為了不被課重稅而前進美國,一定會排擠台灣投資,不排除經濟會變衰退。今年經濟成長率別說保二,是保一邊緣?還是負成長?都很難說。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簡錦漢說,貿易戰可能會讓全球貿易量萎縮,導致很多國家經濟成長率大減。台灣最近又有匯率風險,造成另一個不確定性。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分析,下半年就會面臨美國關稅戰及半導體課稅的不確定性,包括美國是否出現停滯性通膨、以及台幣是否持續走強等狀況,其中最不利的是美國停滯性通膨風險,關鍵在於美國能否找到中國大陸以外的替代產品,如果沒有足夠替代數量,所有商品價格都上漲,一定會影響美國民眾消費意願,屆時與美國有供應鏈關係的國家都會很不利,也包括台灣。

【2025-05-22/聯合報/A5版/賴清德上任周年 財經風險】

×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