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日期:2025/07/11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上月業績 日月光+1% 後市審慎樂觀

【台北報導】
全球半導體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3711)昨(10)日公布6月合併營收495.13億元,月增1%,年增5.5%;第2季合併營收1,507.5億元,季增1.8%、年增7.5%。

日月光6月與第2季業績均為同期次高;上半年合併營收2,989.03億元,年增9.47%。

若以美元計價,日月光投控6月合併營收16.61億美元,月增4.7%,年增14.2%;第2季合併營收48.38億美元,季增7.1%,年增11.2%。

日月光投控表示,6月封測材料營收306.71億元,月增0.3%,年增17.7%;若以美元計算,6月封測材料營收10.29億美元,月增4%,年增27.4%。

日月光投控先前指出,審慎樂觀看待下半年,未下修今年資本支出,看好邊緣AI、特殊應用晶片(ASIC)、高效能運算(HPC)等持續成長。

【2025-07-11/經濟日報/C1版/證券產業】

新聞日期:2025/06/27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添柴火 迎下個黃金十年

預期人形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

台北報導
輝達舉行股東會,執行長黃仁勳直指未來機器人將達到數十億台規模,蘊藏龐大商機,而特斯拉未來發展方向也向機器人發展。IC設計業者表示,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主晶片包括特斯拉Hardware系列及輝達Jetson系列,主導AI演算法之機器人大腦;強大運算能力採先進製程打造,法人預估,隨著人形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實際應用一一實現,有望成為台積電2030~2040年之主要成長動能。
輝達股價隨股東會利多消息激勵再攀新高,黃仁勳於股東會喊出未來將有數十億台機器人、數億輛自駕車,以及數十萬座機器人工廠。輝達Jetson系列為專屬機器人打造,最新的Jetson Thor基於Blackwell架構、提供AI算力達300TOPS。
供應鏈透露,Jetson Thor應由台積電4奈米打造,輝達人形機器人三件套已逐漸形成生態系,包含機器人大腦的Jetson Thor、超級電腦DGX、融合Cosmos的模擬平台Omniverse,分別代表推理、訓練算力及訓練資料。
特斯拉Optimus機器人,則是承襲原先車輛自動輔助駕駛Hardware系列晶片,整合CPU、GPU、NPU,並內建影像處理器(ISP),每顆晶片將提供AI算力245TOPS、並將兩顆晶片封裝至同一載板上,總計算力上看490TOPS。
近期更傳出特斯拉AI 5(HW5)晶片即將量產,以台積電N3P製程打造。根據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2024年股東會時表示,AI 5將在今年12月開始應用於Optimus機器人;不過供應鏈透露,今年將僅限於特斯拉內部測試使用,實際大規模量產會落在2026年。
除了手握兩大機器人主晶片訂單外,控制元件也需要由多種感測器組成,用於模擬人類感官,各式晶片台積電也多有參與,包括CIS(影像感測器)、MEMS(微機電麥克風)、光達/雷達等,法人看好人形機器人產業對先進矽需求更大,將是推動台積電下階段成長的主要動能。
此外,台積電海外子公司TSMC Global Ltd計畫發行高達100億美元的新股,以強化其外匯避險操作,這是該公司因應新台幣波動迄今規模最大的一項資金調度行動。

新聞日期:2025/06/26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高階晶片需求火 日月光投控熱灶

受惠AI與電動車新應用興起,全年展望審慎樂觀,先進封裝營運估年增10%

高雄報導
 AI新時代推升高階晶片需求,日月光投控執行長吳田玉指出,儘管地緣政治與通膨壓力交織、美國政策改變供應鏈營運模式,然AI(人工智慧)、EV(電動車)等新興應用迅速崛起,推升高階晶片需求,對2025年營運展望審慎樂觀,預估全年先進封裝營運年增10%,並將持續加碼投入高階封裝技術研發。
 日月光投控25日召開股東會,吳田玉指出,日月光加碼研發,鎖定先進封裝技術,包括晶圓級封裝、面板級封裝、系統級封裝(SiP)、光電整合封裝、大尺寸光波導模組與自動化整合打線系統等,都是未來支撐營運與接單的核心技術。展望2025年,日月光預計封裝出貨量達343億顆,測試業務約54億顆。
 近日市場聯想美國政策導致台廠在中國營運造成衝擊。對此,吳田玉強調,日月光對於美國與其他各國政府的法令規定只有兩個字「尊重跟遵守」。
匯率衝擊 相信有出路
 吳田玉說,國內半導體產業在過去40年已不斷證明,產業確實具備相當彈性與韌性,在尊重及遵守的原則下,不管外界環境如何變化,包括來自幣值(匯率)、關稅、法規限制、技術限制等不確定性,有信心業界一定能找到適合出路。
 不過,全球半導體產業成長也有令外界擔憂之處,先前SEMI曾預估,今年全球半導體產值年增雙位數以上,且2030年全球半導體產值將首度達1兆美元;不料,4月初川普祭出對等關稅衝擊全球半導體產業成長軌跡,吳田玉研判,全球半導體產值達1兆美元的目標時程將往後遞延。但他強調,即使2030年未達成,但延後2至3年,也必然在10年之內(2035年),達到1兆美元產值。
人形機器人商機
 日月光同步表示,未來十年將是半導體結構性成長的黃金期,公司將聚焦AI與高效能運算(HPC)、車用電子、電源管理與智慧製造等應用,持續擴大營運規模與技術領先優勢。吳田玉強調,台灣過去多強調機器人「大腦」的技術,未來應進一步強調眼、耳、口、鼻、手與關節等感測器相關半導體元件,才能完整掌握參與人型機器人商機。

新聞日期:2025/06/17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台星科業績拚新高

手機、消費性電子等銷售好轉 將專注半導體封測及研發
【台北報導】
半導體封測廠台星科(3265)受益於智慧手機、消費性電子、伺服器等終端產品銷售動能持續好轉,加上專注高階半導體封裝及測試領域並投入研發資源效益發酵,法人看好該公司今年營收續創新高可期。

台星科指出,由於半導體製程節點在晶片尺寸的微縮上開始放緩,使得電晶體結構創新、新材料使用及先進封裝技術更為重要,目前已和材料供應商及與客戶合作開發相關新技術材料,以提升封裝及測試效能,對公司今年銷售數量及營收審慎樂觀。

展望未來,台星科強調,持續聚焦高階半導體封裝及測試領域並投入研發資源,為滿足高效能低能耗目標產品的需求,將開發2.5D╱3D異質晶片整合封裝技術,從而達到封裝體積小、高速度、功耗低的效能目標,提供既有客戶一站式解決方案。

此外,隨AI、高速運算(HPC)對算力要求升級,資料傳輸量同步大增,帶動AI伺服器端對端傳輸管道開始出現升級需求。業界看好,今年下半年起將會由交換器先行導入共同封裝光學(CPO)模組,明年將有望大規模成長,台星科目前已進入試產階段,下半年起業績有機會顯著成長。

【2025-06-17/經濟日報/C3版/市場焦點】

新聞日期:2025/04/25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聯合報

台積電A14製程 2028年量產

開啟半導體埃米世代新頁 有助AI晶片更大效應和節電表現
【台北報導】
台積電北美技術論壇於美國時間廿三日在加州聖塔克拉拉登場,會中公布最新一代A14製程技術,將在二○二八年開始提供晶圓代工服務,為半導體製程進入埃米世代開啟新頁,有助AI晶片展現更大的效應和節電表現。

台積電並宣布全新的「System on Wafer-X」系統級封裝技術,可把十六顆晶片整合在有如餐盤大小基板上,為晶片提升數千瓦數電力。

台積電表示,A14製程技術將比目前已量產的三奈米製程,以及今年即將量產的二奈米製程,發揮更好的電晶體密度和降低功耗表現。相較於二奈米,A14晶片在相同功耗下,處理速度加快百分之十五,或是在相同處理速度下,功耗降低百分之卅。

台積電ADR受到美股大漲及技術持續領先的激勵,廿三日收盤價一五七點八一美元、漲幅百分之四點二三。台積電股價昨以八八六元開盤,上漲十三元,但隨即漲勢受壓抑,終場小跌九元、收八六四元。

台積電已計畫領先全球將半導體製程率先推進至埃米世代,將於二○二六年底推出A16製程。預料仍是由最大客戶蘋果率先導入此製程,超微預料也會跟進,同時是第一家高運算效能(HPC)導入這項最先進製程的晶片設計公司。其餘客戶包括AI晶片霸主輝達和聯發科,也是台積電先進製程大客戶,但兩家公司不會一開始就採用最新一代的製程。

台積電在宣告A14奈米即將於二○二八年推出後,預料將加快研發腳步,可望為材料分析廠帶來可觀的研發動能。未來A14製程仍會先在台灣量產,主要生產據點將於台積電的寶山和中科擴大基地。

台積電業務開發資深副總裁張曉強在技術論壇登場的前一天表示,他觀察到產業正在發生變化,以往智慧手機零組件製造商通常是最早採用新製程技術的族群,但隨著AI快速發展,如今設計大型AI晶片的公司更願意搶先採用最新創新技術。

張曉強指出,台積電有信心半導體整體需求將持續成長,預期整體產業產值在二○三○年前將「輕鬆」突破一兆美元。但張曉強也表示,隨著美國近期宣布一連串關稅措施,投資人對AI泡沫的疑慮也提高。

【2025-04-25/聯合報/A8版/財經要聞】

新聞日期:2025/04/15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台星科三引擎 熱轉

委外訂單效益發酵 AI、HPC應用助攻 矽光子布局跨步 今年業績拚新高
【台北報導】
半導體封測廠台星科(3265)來自晶圓代工廠擴大晶圓測試(CP)委外訂單效益發酵,加上近期AI、高速運算(HPC)相關應用貢獻穩步提升,伴隨矽光子布局發酵,三大助力帶動業績衝鋒,法人看好2025年業績有望挑戰新高。

台星科向來不評論訂單與法人對財務預估數字,強調該公司為專業IC封測廠,目前封裝占營收比重約六至七成,以晶圓凸塊為主要業務,其餘為測試,鎖定晶圓測試領域。

台星科客戶涵蓋聯發科、江蘇長電及超微(AMD)等半導體大廠。法人指出,台星科在AI、HPC封測領域深耕多年,將持續強化3奈米和5奈米半導體製程所需凸塊和覆晶封裝技術產能,助益接單。

晶圓測試業務方面,隨著晶圓代工大廠訂單外溢效應延續,台星科接獲晶圓代工大廠委外晶圓測試訂單,直接掌握輝達、博通、超微等大客戶。

矽光子及共同封裝光學元件(CPO)部分,台星科去年已有小量生產實績,今年將投入CPO相關基板產品。台星科並規劃將今年資本支出擴大到30.6億元,以滿足相關擴產需求。

業界分析,由於AI算力不斷升級,讓AI伺服器之間的資料傳輸媒介出現瓶頸,為此,美系網通廠已開始與HPC大廠聯手開發以CPO為主體的交換器。

為解決上述問題,業界傳出,輝達正規劃推出Quantum-X800 InfiniBand交換器,當中採用CPO技術,且正與美系網通大廠合作開發,最快今年下半年推出,並在輝達新一代Rubin架構中全面導入,使未來交換器全面進入CPO光通訊世代,為搶攻這波CPO新商機,台星科已經與美系大廠聯手合作開發。

法人看好,隨著晶圓代工廠擴大釋出委外晶圓測試訂單,加上AI、HPC貢獻穩步提升,以及矽光子布局發酵,台星科今年營收有機會逐季走揚,全年業績改寫新猷可期。

台星科昨天股價漲3.7元、收84.5元。

【2025-04-15/經濟日報/C3版/市場焦點】

新聞日期:2025/03/11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全球前十大 晶圓代工廠 產值再締新猷

台北報導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2024年第四季全球晶圓代工產業呈兩極化發展,先進製程受惠AI等新興應用增長,及新款旗艦智慧手機AP和PC新平台備貨周期延續,帶動高價晶圓出貨增長,抵銷成熟製程需求趨緩衝擊,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合計營收季增近10%,達384.8億美元,續創新高。台積電以市占率67%穩居第一外,聯電、世界先進及力積電分居第4、8及10名。
 TrendForce表示,川普關稅新政對晶圓代工產業影響開始發酵。2024年第四季追加急單投片將延續至2025年第一季;此外,中國大陸國補政策帶動上游客戶提前拉貨與回補庫存,加上市場對台積電AI相關晶片、先進封裝需求續強,即便第一季是傳統淡季,但晶圓代工營收僅會小幅下滑。
 雖然過去二年全球成熟製程晶圓代工價格因陸廠產能過剩而出現激烈的價格競爭,但在台灣三大成熟製程廠極力走向產品差異化,再加上美中科技對抗持續升溫,對半導體供應鏈的相關禁令也持續緊縮,近日更傳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預計將於11日舉行聽證會,商討對中國生產的成熟半導體製程徵收更多關稅。
 台灣成熟製程廠表示,聽證會舉行符合市場預期,無論聽證會結果如何,全球科技在投入時,都可能在風險考量下,未來可望加速、甚至擴大轉單效應,業者認為,此情況將使中國的價格競爭逐漸形成內需市場的競爭,並有利於減緩中國價格競爭對台廠的影響,台灣成熟製程廠今年營運將受惠。
 聯電去年第四季營收僅季減0.3%,達18.7億美元,市占排名第四。世界先進去年第四季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占第八,該公司第四季晶圓出貨、產能利用率因消費性需求走弱而下降,部分與ASP成長相抵,去年第四季營收為3.57億元,季減2.3%。力積電則因記憶體代工與消費性需求走弱,營收季減而排名滑落至第十,但若以2024全年情況來看,力積電年營收仍略高於合肥晶合(Nexchip)。

新聞日期:2025/02/11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元月營收 同期新高

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1月合併營收2,932.88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歷史次高佳績,月增5.4%、年增35.9%;受到1月21日南台灣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及後續餘震影響,台積電初估首季營收預期將落於財測低標水準,全年展望財務展望仍維持美元營收年增21%~25%,並將於第一季認列扣除保險理賠後,相關地震損失約53億元。
受1月21日強震影響 首季營收預期將低標
 台積電元月延續2024年強勁成長動能,主要受惠於AI晶片需求爆發與3nm/5nm先進製程產能利用率維持高檔。
 針對地震衝擊,台積電指出,晶圓廠並沒有結構性損毀,各廠區供水、電力、工安系統及營運正常,惟多次地震發生後有一定數量的生產中晶圓受到影響,初估扣除保險理賠後之相關地震損失約53億元。
 台積電指出,首季度合併營收預期將落於財測250億~258億美元區間的低標水準,毛利率及營益率維持不變。公司正傾力補足生產損失,全年的財務展望維持不變。
 市場目前更加關注台積電如何應對川普關稅政策,市場傳出,台積電在美產能規劃將翻倍擴增、推進速度也將加快。台積電在美國時間11日首次於美國召開董事會,預期釋出新一波在美投資計畫以回應川普2.0政策。
 法人透露,台積電後續新增擴廠恐不再享有晶片法案補貼,亞利桑那州二廠投片進度將提前至2027年下半年,為符合「美國製造」要求,將開始投入2奈米製程節點。
 半導體人士分析,美國廠補帖縮水再加上關稅法案等影響,對台積電可能造成短期衝擊,但長期影響有限。主因晶片銷往美國很少透過純晶片形式,查核過程窒礙難行;另由於技術領先,無論雲端及邊緣AI晶片,大多由台積電操刀代工,為長期AI贏家。
 業界推測若關稅落地,台積電也將與客戶協調,將高關稅造成的成本增加轉嫁至中美系HPC/手機客戶身上,法人推估屆時將調漲7奈米先進製程價格15%以上。

新聞日期:2024/12/03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台星科衝高階產品 跨步

搭高速運算、人工智慧熱潮 開發新技術 明年營運可望攀峰
【台北報導】
半導體封測廠台星科(3265)搶搭高效能運算(HPC)與AI大商機,衝刺3奈米和5奈米半導體製程所需的凸塊和覆晶封裝技術,並加速開發玻璃基板製程以提升高速傳輸性能。法人看好,台星科明年營運可望延續成長態勢,力拚新高。

業界指出,台星科深耕AI、HPC封測領域多年,為多家美系處理器大廠供應鏈合作夥伴,今年並新增兩家美系HPC客戶並逐步放量,加上大陸區塊鏈客戶下單強勁、台灣大客戶手機及網通需求穩定改善,均帶動今年以來接單。

法人分析,台星科目前專注於開發並擴展3奈米與5奈米先進製程所需的凸塊(Bumping)與覆晶封裝技術,其中,7奈米及5奈米覆晶封裝已成功量產,廣泛應用於網路、HPC、AI、區塊鏈及智能家居等終端市場,為應對未來需求,持續建置5奈米、4奈米及3奈米相關產能,並加速開發玻璃基板製程以提升高速傳輸性能。

晶圓測試(CP)部分,由於AI需求暢旺,不僅推升先進封裝需求,測試需求也跟著水漲船高,在訂單外溢效應下,供應鏈透露,台星科接獲晶圓代工大廠委外CP訂單,並切入超微、輝達等大廠供應鏈,由於相關產品線毛利率優,有望進一步挹注公司獲利。

矽光子技術也是台星科重點開發方向,業界表示,該公司目前運用現有設備進行技術研發,2024年實現小量生產,供應國外客戶,同時也強力推進矽光子封裝與矽光子共同封裝技術研發。

【2024-12-03/經濟日報/C3版/市場焦點】

新聞日期:2024/11/20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積體電路Q3產值創高

【台北報導】
受惠AI和高效能運算需求熱絡,經濟部昨(19)日發布今年第3季製造業產值達5兆167億元,年增10.34%,為連三季正成長。

其中因12吋晶圓代工持續增產,第3季積體電路業產值攀升至1兆442億元,創下歷年單季新高紀錄,年增25.34%。

觀察占比最大的資訊電子產業,經濟部指出,電子零組件業產值年增18.11%,其中積體電路業因AI與高效能運算需求熱絡,產值寫下歷年單季新高。

至於面板及其組件業受大尺寸TFT-LCD面板需求走弱影響,產值1,395億元,年減4.26%;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受惠AI應用商機擴展,帶動伺服器等產品增產,產值增至5,308億元,續創歷年單季新高,年增43.46%。

傳統產業方面,經濟部統計,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基本金屬業雖受全球景氣復甦步調緩慢,及海外化學品產能開出、低價進口鋼品影響,產量減少,惟受惠產品價格上漲,推升產值分別年增5.06%、5.25%。

機械設備業受惠新興科技應用擴展,帶動半導體生產用設備及零組件持續增產,產值年增1.39%;汽車及其零件業產值年減11.16%,主因燃油小型轎車市場需求動能不佳,及汽車零件外銷訂單縮減,惟電動轎車持續增產,抵銷部分減幅。

經濟部指出,由於產值會受價格波動影響,若剔除價格因素按產量觀察,今年第3季製造業生產指數98.95,年增12.96%,連續三季正成長。

經濟部表示,全球經貿成長動能仍然受到美中科技爭端、地緣政治等不確定因素干擾,惟隨AI、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拓展,對國內半導體高階製程、伺服器等相關供應鏈需求暢旺,加上年終消費旺季備貨需求挹注,可望帶動我國製造業生產動能續呈成長。

【2024-11-20/經濟日報/A6版/焦點】

第 1 頁,共 4 頁
×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