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外電報導
外媒引述內情人士表示,台積電推延日本熊本二廠的建廠計畫,部分原因是加速將資金投入美國擴廠,以防川普政府可能祭出的半導體關稅措施。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大刀,使企業將前往美國投資當作重要選項,台積電調整海外投資的計畫,凸顯激進的關稅政策吸引資金流向美國,排擠了盟友的利益。
台積電婉拒回應市場傳言,只表示「全球製造版圖擴張策略,是基於客戶需求、商機、營運效率、政府支持程度及經濟成本考量。在美國的投資計畫,不會影響其他地區的既有投資計畫。」
台積電在美國、日本和歐洲皆有建廠計畫,這些國家將半導體視為戰略產業,並給予台積電投資補助。分析師指出,台積電對資本支出向來一絲不苟,該公司也擔心新增的產能,將超出市場需求。
川普呼籲半導體必須在美國製造,美國可能在未來公布半導體關稅。台積電的當務之急是,確保美國有足夠的產能,該公司3月宣布在美追加投資1,000億美元。
至於日本投資計畫,台積電去年稍早表示,將在熊本縣菊陽町建立第二座廠房,這是台積電200億美元日本投資計畫的一部分,並得到日本政府超過80億美元的補貼承諾。
熊本一廠已在2024年底開始量產,為豐田等客戶供應晶片。熊本二廠原訂在今年第一季動工,但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6月表示,因為當地交通堵塞問題,將延後動工。
消息人士透露,如今熊本二廠動工時間可能進一步延後,且開工時間無法準確預測。
提交意見信予美國商務部,盼別對既有投資課徵關稅,以利未來擴產與供應鏈穩定
台北報導
美國商務部半導體關稅232調查意見報告即將出爐,半導體關稅呼之欲出!台積電為半導體供應鏈請命,呼籲美國政府,應該豁免台積電亞利桑那廠和其他已承諾在美國進行半導體製造投資企業的關稅或其他進口限制。
台積電子公司TSMC Arizona日前提交意見信予美國商務部,公司重申在美國建造大型晶圓廠計畫,提到為蘋果、AMD、NVIDIA(輝達)等美國科技巨頭提供先進製程支援,並與美國共同實現半導體產業創新與供應鏈韌性之願景。
台積電強調,赴美投資是為滿足美國長期科技領先與國家安全之需求。
台積電於1998年便在美國設廠,2020年起在亞利桑那州啟動大規模晶圓廠計畫,總投資金額達1,650億美元,共將興建六座先進製程晶圓廠、二座先進封裝設施,及一間主要研發團隊中心。
台積電表示,期待與美國聯邦、州與地方政府密切合作,然政策制定應避免對既有投資徵收關稅或進一步設限,以減少政策不確定對未來產能擴充與供應鏈穩定性影響。
半導體業界分析,台積電積極響應美方政策、加大美國投資,理應能獲得半導體關稅豁免。
台積電指出,目前在半導體設備、原材料,仍仰賴進口,半導體關稅將導致建廠成本進一步提升,削弱財務能力,也會對美國蓋廠和運營時間產生諸多不確定性因素。
台積電也提到,進口關稅會導致終端產品需求疲弱之影響,側面反映出對等關稅恐已影響實體經濟發展。
台積電進一步解釋,美國擴廠計畫成功關鍵,在於美國客戶對台積電不斷增長的需求,然而關稅提高終端消費產品成本,則會降低終端需求。
台積電赴美投資,預計帶動2,000億美元的間接經濟效益,並創造數萬個半導體製造與研發職缺,其中,在建廠期間創造4萬個建設相關之就業機會。
另一方面,台積電建議以獎勵措施取代關稅限制,如延長明年底到期的「先進製造投資抵免」(BASIC)之年限,以加速晶圓廠建置速度,同時加快行政作業流程、鼓勵美國本土製造設備及原材料建置產能。
為建立「美國製造」的半導體供應鏈,台積電表示,美國將建立半導體供應鏈安全、美國技術自主,緊急情況下能確保供應鏈穩定;此外,大力支持美國AI和HPC領域發展,並協助培育美國半導體技術人才。
投資上兆美元,發展機器人、AI
綜合外電報導
據外媒報導,軟銀集團創辦人孫正義(Masayoshi Son)正尋求與台積電合作,要在亞利桑那州打造價值上兆美元的超級工業園區,發展機器人和人工智慧(AI)技術。
這項園區建造計畫代號為「水晶地計畫」(Project Crystal Land),是孫正義職業生涯中最具野心的一次嘗試,其投資規模約達1兆美元,為「星際之門」計畫(Stargate)5,000億美元的兩倍,後者由軟銀、OpenAI、甲骨文共同創立,目的是要在美國各地建設數據中心產能。孫正義曾多次談到,希望能盡可能加快AI發展。
軟銀高層因此積極遊說台積電加入,希望它在該計畫中發揮重要作用,但目前仍不清楚,孫正義想要台積電扮演何種角色。
台積電已規劃在美投資1,650億美元,設於亞利桑那州的首家工廠開始量產。一位熟悉台積電想法的知情人士表示,軟銀的專案與台積電鳳凰城布局無關。
孫正義還接觸許多科技大廠,包括三星電子在內,尋求它們對於加入該計畫的興趣。
由於該計畫成敗另一關鍵,就是是否獲得川普政府與州政府的大力支持。據了解,軟銀高層已與聯邦和州政府官員,就可能提供的稅收優惠進行磋商,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也加入會談。
軟銀、台積電及三星代表均拒絕對此發表評論,美國商務部發言人也未立即對此有所回應。
此外,日本共同社報導,熊本縣菊陽町19日宣布,將在台積電熊本一廠附近,建造一個與半導體相關企業的工業園區,以吸引半導體製造和物流企業入駐,為當地創造就業與增加地方稅收。
菊陽町町長吉本孝壽在說明會上表示,若能獲得台積電熊本一廠附近農地50名土地所有者的同意,將簽訂土地買賣合約,園區建造工程最快2028年度就可以啟動。
90天緩徵期7月9日屆滿…猜猜下一步
【綜合外電】
美國更高額對等關稅的90天緩徵期,預定7月9日屆滿,高盛預測,美國總統川普屆時不會如期恢復課徵這些關稅,中國大陸產品的關稅稅率也可能不會再改變。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海濟斯(Jan Hatzius)18日在美國企業研究所(AEI)一場活動上表示,在7月9日期限屆滿後,他和同僚「不認為『對等』關稅的第二階段」會實施,「我們預期會繼續延後」,以利川普政府繼續和貿易夥伴協商。
川普對等關稅政策峰迴路轉,他在4月2日「解放日」宣布各國稅率,並原訂自4月9日起對多國開始課徵更高的對等關稅,當時對台灣設定的關稅稅率為32%,遠超乎預期;不過隨後又在4月10日宣布緩徵90天,在這段期間僅全面課徵10%的對等關稅。
隨後各國開啟與美國談判,期間插曲不斷,川普對等關稅政策一度被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裁定暫停,聯邦巡迴上訴法院隨即又恢復關稅效力。
海濟斯說,他的團隊推估,美國整體關稅稅率目前已提高約10個百分點,「我們預期半導體、通訊設備、藥品、銅及或許一些其他產品的25%關稅,會再提高(整體關稅稅率)4至5個百分點」,使美國整體關稅稅率最多提高15個百分點。」
他也說,團隊預期中國大陸產品目前的關稅稅率不會再調整,美中貿易緊張不會再升溫,但也認為北京無法說服白宮調降關稅,「顯然所有個別假設都有重大風險,但更廣泛而言,如果我們非常偏離13、14、15個百分點的關稅增幅預測,我會很意外」。
然而,野村控股認為,鑒於數據顯示中國大陸透過借道東南亞進行轉口貿易,來避開更高的關稅,美國可能繼續對該地區維持較高關稅水準。
野村經濟學家在16日報告中預測,華府仍可能最後對東南亞國家平均課徵15.5%的關稅,以杜絕陸企的洗產地行為。野村估計,越南和泰國可能會被分別課徵24.3%和20%關稅,轉運現象在這兩國似乎比東南亞其他國家更常見,使美國對這兩國的關稅更接近預期對大陸的30%關稅。借道新加坡和菲律賓的跡象似乎不多,這兩國關稅可能定在10%。
【2025-06-20/經濟日報/A4版/焦點】
【台北報導】
為配合川普政府要把50%的AI運算能力留在美國的政策目標,台積電海外布局重新調整,以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優先,日、德建廠則同步放緩。
消息人士透露,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上周二(3日)於股東會後受訪釋出日本熊本二廠延後動工的消息後,台積電建廠小組隔天即接獲「當前海外布局以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優先進行,日本熊本二廠和德國德勒斯登廠均延後」的指示。台積電將美國廠列為海外布局優先項目,據了解,與川普政府推動的「AI大計」有關。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近日聲明,要求50%的AI算力必須位於美國境內,原因攸關國家安全,更將深遠影響全球AI資源分配。
業界分析,盧特尼克的聲明,隱約反映美中科技戰,已從原本的半導體晶片戰,再聚焦於以AI為核心的算力大戰。要把50%的AI運算能力留在美國,那就得讓全球AI大廠留在美國。
AI相關晶片需求強勁之際,非AI晶片目前受到匯率和關稅不確定因素影響,市況仍疲弱,台積電在日本、德國等地布局,是以切入當用車用晶片供應鏈為出發點,近期車用晶片仍處於庫存調整期,不少歐洲晶片大廠不得不祭出裁員或減產行動,台積電熊本一廠同樣也因主要客戶下單減少而萎縮。
【2025-06-09/經濟日報/A3版/話題】
提交意見信予美國商務部,盼別對既有投資課徵關稅,以利未來擴產與供應鏈穩定
台北報導
美國商務部半導體關稅232調查意見報告即將出爐,半導體關稅呼之欲出!台積電為半導體供應鏈請命,呼籲美國政府,應該豁免台積電亞利桑那廠和其他已承諾在美國進行半導體製造投資企業的關稅或其他進口限制。
台積電子公司TSMC Arizona日前提交意見信予美國商務部,公司重申在美國建造大型晶圓廠計畫,提到為蘋果、AMD、NVIDIA(輝達)等美國科技巨頭提供先進製程支援,並與美國共同實現半導體產業創新與供應鏈韌性之願景。
台積電強調,赴美投資是為滿足美國長期科技領先與國家安全之需求。
台積電於1998年便在美國設廠,2020年起在亞利桑那州啟動大規模晶圓廠計畫,總投資金額達1,650億美元,共將興建六座先進製程晶圓廠、二座先進封裝設施,及一間主要研發團隊中心。
台積電表示,期待與美國聯邦、州與地方政府密切合作,然政策制定應避免對既有投資徵收關稅或進一步設限,以減少政策不確定對未來產能擴充與供應鏈穩定性影響。
半導體業界分析,台積電積極響應美方政策、加大美國投資,理應能獲得半導體關稅豁免。
台積電指出,目前在半導體設備、原材料,仍仰賴進口,半導體關稅將導致建廠成本進一步提升,削弱財務能力,也會對美國蓋廠和運營時間產生諸多不確定性因素。
台積電也提到,進口關稅會導致終端產品需求疲弱之影響,側面反映出對等關稅恐已影響實體經濟發展。
台積電進一步解釋,美國擴廠計畫成功關鍵,在於美國客戶對台積電不斷增長的需求,然而關稅提高終端消費產品成本,則會降低終端需求。
台積電赴美投資,預計帶動2,000億美元的間接經濟效益,並創造數萬個半導體製造與研發職缺,其中,在建廠期間創造4萬個建設相關之就業機會。
另一方面,台積電建議以獎勵措施取代關稅限制,如延長明年底到期的「先進製造投資抵免」(BASIC)之年限,以加速晶圓廠建置速度,同時加快行政作業流程、鼓勵美國本土製造設備及原材料建置產能。
為建立「美國製造」的半導體供應鏈,台積電表示,美國將建立半導體供應鏈安全、美國技術自主,緊急情況下能確保供應鏈穩定;此外,大力支持美國AI和HPC領域發展,並協助培育美國半導體技術人才。
台北報導
環球晶美國新廠(GWA)12吋矽晶圓廠16日盛大開幕,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宣布,計劃追加40億美元投資,啟動GWA第三與第四期擴建,使美國總投資達75億美元。
她表示,因應市場成長與美國政策支持,GWA將成為唯一在美生產先進晶圓的供應商,確保新一代技術所需晶圓供應」。GWA占地142英畝,規劃六期擴建,預計滿足未來十年美國晶片製造逾5,000億美元投資需求。
環球晶美國新廠開始運作後,該公司已完成跨歐亞美三洲的完整布局,鞏固其作為全球第三大半導體晶圓供應商的戰略地位。
徐秀蘭指出,GWA第一期已於2025年3月底小量出貨,預計第二季出貨量將優於第一季,且第三季有望進一步提升。由於部分產品為高階材料,驗證週期較長(約六至九個月),因此高單價產品預計最快於第三或第四季開始少量出貨。
目前GWA主要客戶以美國在地半導體廠為主,尤其是IDM與先進邏輯晶片製造商。未來產能開出後,不排除依據全球需求情況,輸出部分產品至其他地區,特別是北美與歐洲的國際客戶,但以服務美國本土市場為首要。
GWA總投資35億美元的第一與第二期已創造1,200個建築職缺與180個長期職位,預計2028年底前再招募650名專業人員。
該公司總經理Mark England強調,GWA填補美國半導體供應鏈關鍵缺口,打造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作為美國晶片計畫(CHIPS for America Program)唯一全製程晶圓廠,環球晶獲商務部4.06億美元補助,強化美國製造業回流。
德州州長Greg Abbott表示,GWA使德州成為全美唯一具先進矽晶圓製造能力的州,完善半導體生態系。德州謝爾曼市與德州政府提供土地、補助與稅務優惠,徐秀蘭讚揚其為「矽草原」藍圖關鍵。
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指出,如果美國對台灣採取《232條款》措施,對晶片或相關產業課徵關稅的話,反而不利台灣半導體產業或資通訊產業到美國投資。他說,台積電基於客戶需求已前往美擴大投資,相信台積電的產業鏈也會跟著過去。與美談判,他說要從零關稅開始對話,並展現將推動簽署台美雙邊貿易協定的意願。
至於台積電海外建廠是否會削弱台灣半導體製造關戰略地位,進而降低其他國家保護台灣誘因?賴清德說,國際的政治領袖在重要場合均強調,台海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繁榮必要元素,國際社會關心台灣,支持台海和平穩定,是因台灣在印太的第一島鏈,直接面對中國。
他說,如果台灣不保,中國擴張的野心一定會更大,會影響現在世界是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國際社會願意關心台灣、支持台海穩定,跟台積電沒有直接相關。
他強調,台積電不會因為去美國投資,就削弱在台灣的實力,何況在台灣承諾投資的幾座廠不變,研發也會留在台灣。
此外,賴清德也提到,台灣銷往美國貨品包括資通訊產品及電子零組件,占台灣銷往美國貨品65.4%,台灣賣給美國NVIDIA、AMD、Amazon、Google、Apple等AI設計公司所需。台灣會讓美國清楚知道,賣的不是終端商品,而是美國未來要再工業化,成為人工智慧世界中心所需要的科技產品。
他強調,倘若美國對台灣採取《232條款》措施,對晶片或相關產業課徵關稅的話,反而不利台灣半導體產業或資通訊產業到美國投資,這部分都會跟美國清楚說明。
談到美對台32%的「對等關稅」,賴清德坦言,對台灣壓力不小,希望藉由這次談判,希望從挑戰中找到機會,不僅要從零關稅開始談起,台美盼尋求機會洽簽雙邊貿易協定,也希望藉由投資幫助美國再工業化及成為AI世界中心,並讓台灣產業能升級、轉型,也讓台灣產業能融入美國經濟結構,確保台灣長期發展。他並希望能與日本等民主陣營,建立一條全球半導體的非紅供應鏈。
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商務部當地時間7日表示,白宮計劃撤銷前總統拜登任內提出的先進人工智慧(AI)晶片出口管制,因相關規範過於繁複且官僚主義,川普政府計劃以更簡單的規則取代。
美國多年來持續緊縮晶片出口管制,尤其是拜登任期最後一周所公布的《人工智慧擴散出口管制框架》,為防止中國透過第三國取得AI晶片技術,因此設立安全門檻,一方面讓更多國家納入美國技術體系,但同時也確保只有符合要求的國家才能取得最先進的美國技術。
根據拜登政府提出的方案,全球各國將劃分為三層級,第一級為美國關鍵盟友和夥伴,包含台灣在內的18國,可向美國購買AI晶片,不受任何限制;第二級約120國家,將受到配額限制;第三級則包含中國、俄羅斯、伊朗、北韓等國,將遭完全封鎖、無法取得出口許可。上述分級模式原訂於5月15日生效,不過4月底傳出川普政府有意調整此措施。
在川普5月中旬出訪中東國家的前夕,白宮官員透露,美國很快會就AI晶片出口至中東國家的管制措施作出宣布。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發言人說:「我們將以更簡單的規則取代,釋放美國的創新潛力,確保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繼續稱霸」。
該發言人解釋,川普政府擬撤銷拜登時間的規則,主要是先前版本過度官僚,反倒會阻礙美國創新。
川普政府計劃更簡明的規則取而代之,盼以此釋放美國創新動能,並確保美國在AI領域的領先地位。
外媒指出,對於拜登政府提出的分級管制,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許多國家都感到不滿,川普可能在出訪前解除晶片禁令,當作上任後首次重大出訪的大禮。
【台北報導】
台美關稅談判進行之際,美國最快七日將公布半導體關稅細節,行政院長卓榮泰昨指出,我方將提出意見書,期待下階段有效磋商。針對在野喊話普發現金,卓說,這將分散產業支持力道,非最好辦法。
我方已與美國完成首輪實體關稅談判,半導體業界屏息以待美方半導體關稅細節。卓榮泰表示,五月初這個時間,只是美方要求所有國家或相關國家提出公眾意見書階段,並非實質進入討論談判的下個階段,我方會依保護半導體產業二三二條款,若干雙邊磋商的必要條件,提出我方的意見書。
卓榮泰說,上周與美方實質面對面談判中,過程相當融洽,為後來奠定好的基礎;至於其他談判細節,基於談判慣例跟雙方默契,政府會持續從備好的方案中,依賴總統指示,朝國家最高利益、維護產業權益等方向著手。
此外,「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將登場,外交部長林佳龍昨率電機產業團訪德州,盼落實「台灣投資美國隊、美國投資台灣隊」目標,增進雙向投資,對台灣產創發展也有助益。
至於行政院已提出四一○○億元「強化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因應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遭藍白質疑灌水,兩黨傾向刪除台電撥補一千億元,並納入普發現金條款。卓榮泰指出,欣慰的是,藍白版本絕大部分跟行政院所提的草案基礎相同,只是做了若干調整,但現在是匯聚力量支持產業的最好時刻,普發現金雖然簡單,但並非最有效、最好的方法,也會分散力量,希望朝野黨團能以同理心看待。
【2025-05-07/聯合報/A8版/財經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