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綜覽

新聞日期:2023/03/31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聯合報

美晶片補助限制 台積無法接受

劉德音要先與商務部溝通 法人:申請與否陷兩難【綜合報導】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公布細則後,預定本月底後開放業者提出申請,但台灣及南韓赴美投資的晶圓大廠對於申請補助與否陷入兩難。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昨天表示,美國晶片補助法案中有些限制條款,台積電無法接受,還需要與美國商務部溝通後,才會提出申請補助。 南韓晶片大廠三星日前也針對美國商務部要求申請補助的企業交出獲利能力指標,包括公司現金流量等相關數據,雖是申請補助辦法「分潤條款」規定的一環,但因涉及公司商業祕密,認為相關規定太超過。 美國拜登政府為推動半導體生產在地化,提出晶片法案給予赴美投資的科技廠有條件的補貼。為避免造成產業外移,包括台灣、南韓政府也祭出類似的晶片法案,「台版晶片法案」子法正由財政部會商議中,南韓國會昨天也通過「韓版晶片法案」,藉減稅促進南韓半導體產業發展。 劉德音昨天並未透露無法接受美國晶片法案哪部分的限制,但業界分析,台積電應是對美國商務部所提,申請補助廠商十年內將不得在「受關注國家」、也就是中國大陸進行擴充,其餘還包括提出相關商業祕密等給美方,以利查核是否將補助款用於購買庫藏股或配發股息等限制用途。 針對將補助款用於庫藏股和配息,法人表示,台積電是業界資優生,財報非常透明,對這部分要求本來就會遵守,但向美方提交更細部的營業祕密,台積當然不會接受。 此外,台積電本來就扮演協助美國晶片廠擴大市占率的角色,卻要捲入美中紛爭,申請美國晶片補助就得放棄全球成長最快速的大陸市場,台積電當然不會接受。 不過,美國晶片法案是白宮為提升半導體製造,希望扭轉目前製造占比僅約一成,多數製造全仰賴亞洲國家的重要戰略一環,美國希望藉拉攏台積電、三星等赴美設廠,提高美國半導體製造占比,若台積電不申請,等於打臉拜登政府。 業者分析,由於台積電獲補助金額絕不會超過英特爾等美國廠商,台積電有本事不靠申請補助款,與各大晶片廠競爭,這也是台積電握有籌碼可以和美國商務部談條件的憑藉。 【2023-03-31/聯合報/A9版/財經要聞】
新聞日期:2023/03/31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興建新加坡F12i P3廠 聯電星國擴廠 亞翔進補

台北報導 聯電新加坡擴廠再度釋出最新進展,30日公告將以13.95億元委託亞翔工程興建聯電新加坡廠F12i P3廠,累積今年亞翔取得聯電訂單已超過200億元。 聯電擴廠動作不斷,自從去年2月宣布將在新加坡打造Fab 12i廠擴建一座全新的先進晶圓廠後,便開始啟動建廠作業,新廠第一期的月產能規劃為3萬片12吋晶圓,由於預計將在2024年底將開始進入量產,因此現階段除了土建作業之外,廠務作業亦正進入同步興建階段。 聯電30日公告將委由亞翔工程興建聯電新加坡廠F12i P3廠,亞翔本次一共拿下13.95億元的訂單,加上先前聯電釋出給亞翔的訂單,今年以來亞翔已共拿下200.16億元的聯電訂單。業界指出,亞翔為聯電的廠務長期合作夥伴,本次委託項目將可望包含廠務工程及無塵室工程等相關建設,且後續同廠區將會依不同工程項目再度公告新進度。 據了解,聯電在新加坡的F12i P3廠目前規劃量產28奈米及22奈米製程,總投資金額為50億美元。在此之前,聯電在新加坡投入12吋晶圓廠已經超過20年,未來聯電將把新加坡Fab 12i廠規劃成先進特殊製程研發中心。
新聞日期:2023/03/30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盧超群:AI將催動記憶體出運

台北報導 利基型記憶體IC設計廠鈺創董事長盧超群表示,未來3~5年全球科技發展聚焦在人工智慧(AI)應用,2030年AI影響全球經濟規模上看80兆美元,現在對台灣來說是非常關鍵的時刻,台灣應以半導體為基礎投入資源積極發展AI。另外,盧超群也表示,在記憶體原廠減產效應持續發酵下,使需求開始緩步回升,近期AI需求持續升溫,使鈺創相關DRAM產品詢問度提升,後續有機會替鈺創帶來商機。 台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成立滿3年,目前會員數量已經高達151家廠商,盧超群29日在參加該聯盟舉辦的科專成果發表會暨會員交流會。針對目前記憶體市況,他受訪時指出,全球經濟及地緣政治不穩定影響,使記憶體需求量開始從去年下半年下滑,但有機會在今年第二季落底,預期下半年開始將有望開始回溫。 盧超群說,記憶體市況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下半年等期間將可望呈現U型走勢,U的底部最快將可望落在今年第二季底,最慢將是今年第三季,後續將有望逐月好轉。 其中,記憶體市況可望好轉的關鍵,盧超群表示,主要是因為記憶體原廠減產,並開始去化手中庫存,且近期需求開始逐步回溫,加上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告一段落,使新應用開始不斷增加,對於記憶體庫存消化亦有所幫助。 除此之外,針對AI應用,身為台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會長的盧超群指出,人工智慧ChatGPT在近三個月內迅速爆紅,預期全球各大科技廠將會在未來3~5年將重兵部署在人工智慧。 盧超群說,AI崛起的時刻同時也是台灣的非常關鍵時刻,呼籲廠商在半導體的基礎上應加大資源研發AI技術,雖然台灣不是AI的產業領導者,但也不該成為追隨者,若能夠加大力到打造台灣的AI產業,又有半導體製造為基礎,台灣國力將會相當強壯,同時也期許政府應將資源適當分配到AI領域,建立相關社會教育及學程教育等,培育AI人才。 至於鈺創在AI的布局,盧超群說,公司不論在AI晶片、搭配AI使用的記憶體及AI視覺等產品線都準備好了,目前送樣狀況相當順利,一旦AI需求持續成長,鈺創自然有機會掌握商機。
新聞日期:2023/03/29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聯合報

台版晶片法案 投研門檻 擬降到50至70億元

【台北報導】聯發科昨天與聯詠、瑞昱、奇景光電、群聯等指標IC設計業提出「台灣IC設計產業白皮書」,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呼籲「台版晶片法案」應納入整個半導體生態系。經濟部官員表示,法案沒有限制業別,因此IC設計業本就包括在內,經濟部會將IC設計業樣態納入與財政部討論範圍。 產創條例第十條之二被形容為「台版晶片法案」,內容包括前瞻研發投抵可以抵營所稅百分之廿五;先進製程設備投抵部分,當年度設備支出抵營所稅百分之五且購置設備金額無上限。適用對象條件為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研發費用達一定規模、研發密度達一定規模、有效稅率達一定比率;子法依規定應在一月母法三讀通過後半年內預告。 經濟部官員表示,在與財政部初步討論後,經濟部希望降低投資研發經費門檻,但財政部不希望門檻太低,目前工業局正在準備調整方案,盡量將適用範圍擴大;但官員坦言,財政部堅持「守門」角色,下修到卅億元已經不可能,經濟部試圖在五十億到七十億元間達成共識。至於研發密度,也就是研發占企業當年營收淨額比率部分,則與經費門檻連動。 官員指出,由於IC設計業的設備投資可能較少,但研發投資有不少投入,會將IC設計業的樣態納入,與財政部討論。對於產業訴求,經濟部表示理解,也強調持續和業者合作。 至於吸引及培育人才方面,經濟部官員說,法規規定外籍白領應至少大學畢業以上、並有兩年工作經驗,勞動部已開放半導體業者可聘僱無工作經驗的外籍人士;另外,「半導體學院」是由經濟部與業者各出資一半,經濟部也有意與業者討論擴大規模。 【2023-03-29/聯合報/A7版/財經要聞】
新聞日期:2023/03/29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蔡明介籲推完整台版晶片法案

台北報導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28日參加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與DIGITIMES共同發布「台灣IC設計產業政策白皮書」活動。蔡明介表示,目前台灣IC設計產業受到全球各國開始透過補貼及低稅吸引半導體產業在地製造,加上少子化、教改後遺症及中國半導體業挖角等議題導致人才減少,呼籲政府能夠制定完整的台版晶片法案,鞏固台灣IC設計及半導體產業未來發展動能。 蔡明介本次擔任白皮書諮詢總顧問,並邀集群聯董事長潘健成、奇景執行長吳炳昌、聯詠科總經理陳聰敏及瑞昱副總經理黃依瑋等IC設計業界人士參與。蔡明介開場引言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成形,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蔡明介表示,歐美各國開始發現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並開始用高額補貼鼓勵半導體在地製造化,另外在自駕車晶片市場,除了美國發展迅速之外,中國及歐盟等國也有在布局。且中國去年在美國半導體禁令影響先進製程發展,反而會讓IC設計產業開始轉向發展成熟製程晶片,部分台灣中小型IC設計公司就有可能受到影響。 除了上述各國政策面探討,蔡明介指出,人才問題同步相當重要,在過去教改政策後遺症、少子化及中國惡性挖角人才等影響下,政府在半導體產業的短中長期策略調整都有必要。 蔡明介認為,未來政府角色將日益重要,期許台灣政府能規畫完整的半導體晶片法案,更重要的是這個法案不僅關注的是半導體製造產業,還要有IC設計、中下游應用或軟體發展等產業都需要被關注。 蔡明介說,希望這個白皮書能表達IC設計產業的挑戰,喚起政府有關單位的重視,讓各界一起認真思考問題及對策,且過往兩兆雙星的計畫就是活生生失敗例子,半導體產業未來挑戰還是非常巨大,期盼未來在產學研各界的持續投入,用務實態度提升整體的半導體實力。
新聞日期:2023/03/29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Intel傳全面退出5G數據機市場

技術將移轉給聯發科及廣和通,未來英特爾平台筆電有望採聯發科晶片台北報導 英特爾(Intel)傳出將把旗下5G數據機晶片事業全數結束,規劃將把僅剩下的5G數據機晶片技術轉讓給聯發科及中國通訊模組廠廣和通,代表未來若要導入英特爾平台的OEM/ODM廠都有望採用聯發科的5G數據機晶片。 根據外電報導,英特爾近期計畫將筆電5G數據機技術移轉給聯發科及廣和通,並預計將在5月底前完成交易,並在7月完全退出5G數據機市場,並已經獲得英特爾證實部分消息。 聯發科對此回應指出,英特爾本為聯發科5G數據晶片的合作夥伴,並無任何技術轉讓事宜,另外原相關OEM合作廠商將直接與聯發科繼續合作,不受影響。 據了解,英特爾在2019年將行動業務的5G數據機技術賣給蘋果後,僅剩下筆電業務的4G/5G數據機技術,在使用英特爾平台的筆電產品只要有需要4G/5G數據機技術都可採用英特爾數據機晶片。 事實上,英特爾退出5G數據機晶片市場並非意外之事,自從出售行動通訊用的5G事業後,全面退出5G數據機晶片市場的消息不斷盛傳。對於退出5G數據機晶片一事,外電指出,英特爾回應因優先投資IDM 2.0戰略,因此才做出該艱難決定。 目前具備5G通訊技術的筆電仍偏向商用化市場,原因在於採用5G通信資費的滲透率仍不高,根據GSMA公告截至去年底的5G通信滲透率來看,最高的為香港及韓國皆有超越五成,其他國家仍低於五成,不過未來若5G資費下降、滲透率提升,有望帶動5G各式終端需求提升,5G筆電自然有望成為需求提升終端產品之一。 隨著英特爾預計,將在今年7月全面退出筆電5G數據機市場並移轉給聯發科及廣和通後,業界預期,未來聯發科將有機會切入英特爾5G筆電市場,擴大5G獨立數據機晶片出貨動能。 根據聯發科目前在5G數據機晶片的產品線規劃,除了與手機系統單晶片(SoC)整合之外,另外亦有獨立5G數據晶片M80,具備Sub-6、毫米波(mmWave)等兩種頻段,且可整合進智慧家居、車用、FWA及CPE等各式終端應用。
新聞日期:2023/03/28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世界下半年將迎轉單

【台北報導】美國出口管制措施下,品牌與終端整合元件(IDM)大廠將大陸訂單移出至其他區域生產,法人看好,隨著短期庫存調整過後,半導體「去中化」效益逐步顯現,世界先進(5347)下半年有望迎來相關轉單效應。 世界先前已釋出短線保守展望,估首季營收季減逾13%,平均值季減約15%,主要受傳統淡季且客戶庫存調整影響,毛利率則面臨30%保衛戰。世界董事長方略更於法說會示警,首季營運「瞬間谷底」,將是最冷的一季,預期第2季起營運溫和回溫。 法人分析,雖然大陸晶圓代工廠降價搶單,國際大廠長期因應去中化趨勢仍顯著,考量消費性電子產品調整時間約三個季度,車用、工業用產品約須1.5年,實際效應會在下半年逐步浮現。 【2023-03-28/經濟日報/C1版/證券產業】
新聞日期:2023/03/27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聯發科供應商年會 打造低碳供應鏈

台北報導 IC設計大廠聯發科舉行2023年供應商年會,約70家供應商與會,本次會議主題為「同心同行」,攜手上下游夥伴共同打造強韌的生態系,共創零碳家園,並透過供應鏈永續管理,積極推進淨零時程,具體而言,公司預定2030年在範疇三的上下游溫室氣體排放量,較於2020年減少25%,進而達到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 聯發科總經理陳冠州表示,供應商是聯發科在營運上重要的夥伴,共同創造合作所帶來的價值與效益,希望擴大綠色影響力,帶動產業邁向低碳供應鏈。同時希望和供應商夥伴攜手,以實際行動落實環境永續目標。據了解,聯發科每年供應商年會皆會邀請封測、記憶體及封測材料等業者與會,包含日月光投控、京元電、力成、華邦電、南亞科及景碩等大廠中高階主管都有參與。 聯發科表示,多年來以合作為基礎,與供應商共享價值理念,每年彙整經濟、社會及環境三大面向相關評鑑標準,持續加強供應鏈夥伴公司治理、節能減碳、綠色生產、員工照顧及擴大社會參與等企業永續發展的任務。 聯發科指出,為提升供應鏈之品質及永續精神,聯發科技每年舉辦責任供應鏈論壇,揭櫫淨零目標及減碳要求。邀請產官學代表發表最新淨零趨勢與做法,提供供應商指導方針。去年完成供應鏈減碳計畫盤查與減碳量實績稽核,並達成主要供應商全數完成ISO14064-1溫室氣體委外查證,共同邁向永續價值鏈。 聯發科當天也表揚該公司傑出供應商,包括技術開發獎、永續夥伴獎、最佳品質獎等九項大獎,感謝合作夥伴過去的一年對公司的支持與貢獻,在互信共榮的基礎之下,攜手於技術、品質、交期、永續等各面向精益求精,持續展現營運韌性,協助公司國際各大品牌的客戶釋放創新,一同為發展永續低碳的半導體責任供應鏈努力。
新聞日期:2023/03/27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全球搶企業 掀補貼賽

幾乎每天都有公司以隱晦的方式暗示,除非納稅人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財務支援,讓它不遷離自己的母國,否則它就要在海外蓋工廠。 美國遲遲未能因應氣候變遷問題,並把電池和半導體製造業回流國內,已導致大西洋兩岸的企業補貼競賽不斷擴大,許多企業甚至公然鼓動政府間的競爭,以榨取更多現金。這種做法雖然可以理解,但還是很令人生氣。 與其嘗試比照美國降低通膨法案(IRA),對乾淨科技製造業提供3,690億美元的補貼,歐洲應該採取更謹慎的方法,加快批准和認清美國大手筆補貼措施的潛在優點。 美利誘製造業設廠 美國製造業復興並不自動代表歐洲沒落,但用錢來吸引企業這招似乎管用。據報導,福斯汽車估算興建一座美國電池工廠可賺進約95億歐元(102億美元)的政府補貼後,已擱置東歐類似計畫,靜待歐洲回應降低IRA的細節。 另一方面,瑞典電池製造商Northvolt和卡車製造商富豪(Volvo)也發出類似的曖昧威脅,同時Jaguar Land Rover則希望英國提供5億英鎊(6.028億美元)援助以興建一座新電池廠,否則它將轉往西班牙。英特爾也不遑多讓,正在施壓德國把去年同意的68億歐元政府援助增加約三分之二,用於打造一處新製造廠 ,並歸咎於高於預期的營建成本。 因此,歐盟執委會本月上旬宣布放寬歐盟國家援助規則,允許成員國在某些情況下比照美國對乾淨科技的補貼就不足為奇了。歐洲執委會將在本月中旬宣布淨零產業法案(Net-Zero Industry Act)細節,作為對美國降低通膨法案的回應。 當然,補貼可以加速新技術的採用,並可補償公司配合政治的要求而在成本較高的地點設廠(根據估計,在美國建造半導體工廠的成本是在台灣的五倍)。 但歐洲追隨美國採取企業補貼政策,存在一些風險。首先,它極其昂貴。降低通膨法案的製造稅額抵減沒有上限,意味美國納稅人最終支付成本,可能是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310億美元的許多倍。儘管氣候利益令人信服,但理論上美國開100億美元支票給一家像福斯這麼賺錢的公司是很有爭議的做法。(福斯近日選擇在加拿大興建第一座歐洲以外地區的電池工廠,但未詳細說明獲得的補貼。這家德國巨人也宣布未來五年將支出1,800億歐元,因此需要像補貼這種協助。) 去碳化投資獲獎勵 雖然企業必須吞下政府提供的任何免費資金,確保它們不會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但我們不應忘記公司也有煽動補貼競賽誘因。企業有可能為他們要想賺錢就必須進行的去碳化投資而獲得獎勵。如果富裕的德國和法國輕率嘗試比照美國提供同額補貼,歐盟單一市場將分裂,使較貧窮的國家被拋在後面。 這將使得歐洲陷入困境,特別是英國在脫歐後更是如此,因為它沒有歐盟的金融實力,也缺少本國的大型製造業公司。 不過,公司不會考慮這麼多。即使在拜登政府快速推出一系列晶片和乾淨科技為主的法案前,製造業就已經接受了美國各州數十億美元的補貼以換取建廠承諾,甚至有些例子承諾創造的每個工作崗位價值高達數十萬美元。 降低通膨法提供的生產稅額抵減金額更是大上一個數量級。以電池廠為例,製造商獲得的條件是每千瓦小時生產可抵減45美元,相當於目前電池成本的30%。這意味像特斯拉和Panasonic在內華達州經營的工廠,每年可獲超過10億美元的聯邦政府補貼,且一旦近日宣布的擴廠完成,這個數字還會增加一倍。 一連串美國新電動汽車和電池廠的宣布,讓歐洲官員感到不安,但有部分只是時間問題:美國生產稅額抵減將從2030年開始降低,並在兩年後到期,因此公司須儘快在美國建廠,以盡可能享受更多抵減。 同樣重要的是要知道能源轉型不是一場零和遊戲。汽車製造商仍需把它的生產能力分散到全球,以大致反映其汽車銷售地點,和蓋在附近的電池工廠。如果歐洲汽車製造商嘗試放棄國內市場,轉而從美國出口,歐盟肯定會課徵更高關稅。 再想想歐洲的潛在利益:由於歐洲公司可能從美國獲得這麼多免費資金,它們將有更多閒錢可在國內投資。維斯塔斯(Vestas)風力系統公司和西門子歌美颯(Siemens Gamesa)再生能源等歐洲風力渦輪機大廠的情況就是如此。從長遠來看,美國大手筆補貼還可能降低乾淨科技成本,有助歐洲綠色轉型。 這並不意味歐洲應該袖手旁觀,什麼都不做。歐洲在碳定價方面遙遙領先美國,而且也不乏資金。但在取得資金和獲得規劃許可上須儘可能減少繁文縟節。降低能源成本對提高歐洲投資吸引力也很重要。 【2023-03-27/經濟日報/P13版/經濟彭博周報觀點】
新聞日期:2023/03/27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電挺她 拉升女力占比

除挑戰跨國人才管理,2030年新目標是新進女工程師達3成,女性主管占2成 台北報導 台積電在美國及日本等國設立新廠,不同文化衝突下,人才管理成為公司新課題。台積電人力資源資深副總經理何麗梅表示,跨國人才管理對台積電來說是巨大挑戰,公司正非常快速學習文化融合溝通,並釋出新願景「營造多元共融的環境,激發熱情,成就最棒的自己」,另為追求女男平等,允諾2030年新目標是新進女工程師達3成,女性主管占2成。 何麗梅應邀出席台灣人才永續行動聯盟論壇,以「以人為本,擘劃開放型管理」為題演講。何麗梅表示,台積電為半導體晶圓生產製造,公司有大量設備,員工狀況好的時候,設備生產力才會提高。何麗梅說,台積電對員工有承諾,可提供挑戰性及可持續學習,同時又有樂趣的工作,並給付員工比照業界較高水準的薪資福利。台積電亦要求員工必須承諾努力工作,持續學習、創造個人價值使公司成功。 由於台積電近兩年來持續在美國、日本等國家設立新廠,跨國文化溝通成為公司重要課題。何麗梅指出,亞洲人跟歐美國家不同,亞洲人相較害羞,需要有多元溝通管道,使員工能在安全與可被保護的環境下表達意見。 因此何麗梅公告2個月前才剛釋出的台積電人才願景,全力打造「營造多元共融的環境,激發熱情,成就最棒的自己」的工作環境,公司正非常快速學習文化融合溝通。另外,台積電目前員工人數中34%為女性,新進工程師女性達23%,女性主管占整體比例達13%,為了追求女男員工平等,台積電訂定2030年新進工程師女性比例須達30%,女性主管比例須上看20%。
×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