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記者/鄭勝得
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商務部針對半導體「232」貿易調查的公眾意見徵詢在台灣時間8日中午結束,截至7日晚間,僅收到43則回應,遠不如先前銅和木材貿易調查動輒數百篇回覆。在結束徵詢公眾意見後,川普政府近日可能公布調查結果。業界擔憂川普政府將此解讀為反對意見過少,進而對半導體課徵25~100%的高額關稅。
美國商務部4月1日根據《貿易擴展法》第232條發起調查,評估半導體進口、製造設備與相關產品對國安的風險。
商務部4月16日展開為期21天的意見徵詢,5月7日截止。隨後商務部將裁定調查結果。根據《聯邦公報》文件指出,在調查結束後,川普政府將決定是否對半導體徵收關稅。理由是美國高度依賴海外晶片製造,已對自身國安造成威脅。
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5日接受福斯財經網專訪時表示,美國擁有世界頂尖的發明與技術,卻透過貿易逆差「餵養全世界」。美國對外開放市場,外國卻對美國關閉大門。
他表示:「為什麼那些AI晶片必須在台灣生產?為什麼不能在美國生產?」他呼籲企業應在美國建立更多晶片工廠,如此一來,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便能超越其他國家。
知情人士透露,川普最快可能於本周宣布針對進口晶片加徵25%~100%不等的關稅。若新關稅以「晶圓產地」為課稅依據,可能迫使部分生產鏈回流美國,對台積電在內的台灣半導體業者造成嚴重衝擊,並擾亂全球供應鏈。
川普政府4月12日宣布暫時免除筆電與智慧手機等電子產品關稅,但隨後表示,這些產品將於下一輪半導體關稅課徵。